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鸦胆子

鸦胆子 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inn.) Merr.)是苦木鸦胆子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嫩叶柄花序均被黄色柔毛。长20-40厘米,有小3-15;小卵形或卵状披针组成花序雄花序长15-25(-40)厘米。核果1-4,分离,长卵形,,种仁黄白色卵形,有薄膜,含油丰富,味极苦。期夏季,果期8-10月。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大洋洲北部;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
目录

形态特征

鸦胆子灌木或小乔木;嫩叶柄花序均被黄色柔毛。长20-40厘米,有小3-15;小卵形或卵状披针,长5-10(-13)厘米,宽2.5-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通常略偏斜,边缘有粗齿,两面均被柔毛,面较密;小叶柄短,长4-8毫米。

组成花序雄花序长15-25(-40)厘米,雌花序长约为雄花序的一半;细小,暗紫色,直径1.5-2毫米;雄花花梗细弱,长约3毫米,萼片被微柔毛,长0.5-1毫米,宽0.3-0.5毫米;花瓣有稀疏的微柔毛或近于无毛,长1-2毫米,宽0.5-1毫米;丝钻状,长0.6毫米,花药长0.4毫米;雌花花梗长约2.5毫米,萼片花瓣雄花同,雄蕊退化或仅有痕迹。核果1-4,分离,长卵形,长6-8毫米,直径4-6毫米,成熟时灰黑色,干后有不规则多角网纹,外壳硬质而脆,种仁黄白色卵形,有薄膜,含油丰富,味极苦。期夏季,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大洋洲北部;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省。在中国云南生长于海拔950-1000米的旷野或山麓灌丛中或疏林中。分布在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地区,有耐干旱瘠薄的习性,多生长在丘陵荒坡、灌木丛中或“四旁”向阳处。鸦胆子

繁殖栽培

繁殖

采种处理

种子采集:种子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果实大而饱满的母株上采集完全变黑成熟的果实果实采集后放于阴凉处,当果肉变软时,去除果肉,洗净,阴干后真空保存,或放于密封的玻璃器皿中贮存。在自然环境中存放发率降低很快,存放半年以上,发率降低到40%以下。

种子处理及催鸦胆子种子休眠期,种子采集后需要放一段时间,使其度过休眠期,才可进播种。先用50-55℃热水浸种15-20分钟,清洗2-3遍,再用清水浸泡12-24小时,少量种子湿毛巾包好,大量种子以3-5倍湿河砂拌均,置于33-35℃环境中催,催过程中要保持湿度,7-10天后种子陆续发,当见到有10-20%点,即可播种。鸦胆子不整齐,播种后陆续出苗长达一年之久。

播种

鸦胆子一般用种子育苗繁殖,亦可用分株繁殖。采收黑色的成熟果实,洗去果肉阴干。用湿沙催后播种。20厘米播种沟条播,种子10厘米,盖土1-2厘米,畦面盖草保湿。出苗后及时除草松土。当苗高25-30厘米时,就可出圃定植。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选择向阳、排水良好的丘陵、坡地、“四旁”荒地,深翻挖表土。株1米×1.5米,宽30厘米×30厘米,深25厘米。

定植造林:定植造林一般在雨季始进。选择阴天或小雨天定植造林每栽壮苗1株,回土压实,浇定根水,保成活率。

田问管理:鸦胆子管理比较粗放。通常每年锄草松土2次,第一次在4-5月,第二次在10-11月进。第一次锄草时,可把杂草清出堆沤作肥料;第二次天较千旱,可把杂草覆盖树际,腐烂后培土覆盖。在南亚热带地区,常将其与槟榔幼树间作,成为槟榔幼树的荫树,后期又成为槟榔间作树,充分利用土地,达到以耕代抚,长短结,提高济效益。定植后一二年间还可套种生、黄豆、甘薯等农作物。

收获加工:鸦胆子在7-12月陆续成熟,当果皮呈黑紫色时就应及时采收。否则,果熟后掉落,会造成损失收回的鲜果直接晒千,去除杂物就是商品鸦胆子

主要价值

鸦胆子果实入药,为较常用中药。味苦,性,有小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痢的功能。治阿米巴痢疾、早期吸虫、菌痢,外用治鸡眼、皮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孕产妇腰痛

下一篇 腰肌痉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