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鸦葱

鸦葱称“罗罗葱、谷罗葱、兔儿奶、笔管草、老观笔”。菊科,鸦葱属,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植株无毛。粗,直立,颈处常分枝成地下直立或斜上升的分枝或不分枝,外被深褐色的残存叶柄所成粗纤维单生或数个丛生,直立或外倾。多分布华北、华东各地。拼音:Yā Cōnɡ:罗罗葱、谷罗葱、兔儿奶、 笔管草、老观笔来源: 菊科鸦葱植物鸦葱Scorzonera glabra Rup......
目录

版本一

拼音:Yā Cōnɡ

:罗罗葱、谷罗葱、兔儿奶、 笔管草、老观笔

来源: 菊科鸦葱植物鸦葱Scorzonera glabra Rupr.[S. austriaca Willd.],以入药。春夏秋均可采挖,除去,洗净泥土,鲜用或切晒干。

性味:苦,

功能治:清热解毒,活消肿。外用治疔疮毒蛇咬伤,蚊虫叮咬,乳腺炎

用法用量:鲜品适量捣烂患处,或捣汁擦患处。

备注:(1)同属植物下列2种亦同等入药:蒙古鸦葱Scorzonera mongolica Maxim. Var. putjatae C. Winkl.;鸦葱(草防风)Scorzonera radiata Fisch.。

摘录:《 全国草药汇编》

版本二

出处:《救荒本草》

拼音:Yā Cōnɡ

: 土参、 黄地丁(《南京民间药草》),人头发、老鹤咀子(《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 罗罗葱、鸦葱等的。夏、秋采挖。

态:

①罗罗葱: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无毛。具块状颈部密被枯残留的纤维维管束。基部丛生,披针或线状披针,长12~30厘米,宽6~2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窄狭成柄,全缘或边缘略呈微波状,无毛,具3~5条;叶柄基部边缘稍扩大成鞘。单一,具鳞片数枚,或具小而无柄的头状花序,单生于总苞多层,长2.5~3厘米,外层苞片三角状卵形至长三角状披针苞片披针,边缘薄膜质,无毛; 花托平坦;全部状,黄色,两性,披针先端平,有5齿雄蕊5;雌蕊1,柱头2歧。 瘦果无毛或有微毛,长筒冠毛白色,具羽状锯齿期4~5月。

生山坡草地。分布华北、华东各地。

鸦葱态与上种近似,披针,边缘通常波状头状花序总苞5列。

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

同属植物 蒙古鸦葱,分布蒙古、陕西宁夏等地。亦同等入药。

性状:干呈长,长可达20厘米以上,直径6~10毫米;表面棕黑色,有纵横皱纹,上部具密集的横皱纹,头部残留众多棕色毛须(叶基纤维束与维管束)。质较疏松,断面黄白色微,味微苦涩。

成份:含橡、菊糖、碱。

性味

①《江苏药材志》:味微苦涩。

②《宁夏草药手册》:微苦,

功能治:《江苏药材志》:消肿解毒。治 五痨七伤疔疮肿。

用法用量:服:汤,3~5钱。外用:捣烂

:治疗疮及妇女乳房肿胀鸦葱打烂,(《南京民间药草》)

版本三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Yā Cōnɡ

英文:root of Austrian serpentroot

鸦葱、 土参、 黄地丁、人发、老鹤咀子、谷罗葱、兔儿奶、 笔管草、老观笔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 鸦葱、蒙胧古鸦葱鸦葱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1.Scorzonera ruprechtiana Lipsch. Et Krasch. [Scoraonera austriaca Willd.; S.austriaca Willd. Subsp.glabra Lipsch. Et Krasch.]2.Soorzonera mongolica Maxim.3.Scorzonera diuaricata Turc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态:

1.鸦葱

多年生草本,高15-25(-50)cm。颈部具多数残存纤维状残叶鞘黑褐色。无毛,直径3-6mm,常在 头状花序下膨大。基生披针至条椭卵形,基部渐狭成有翅的叶柄,长20-30(-40)mm,无毛,边缘平展;2-3枚,下部的宽披针,上部鳞片状。头状花序,单生端,大,长3.5-4.5cm,总苞宽1.2-1.5cm;外层总苞卵形,无毛,黄色,两性,结实瘦果,长10-13mm,无毛,有纵肋;冠毛白色,羽状。期4-5月,果期6-7月。

2.蒙古鸦葱

多年生草本,高6-30cm。灰绿色,无毛。垂直,柱状,粗或细,单头或多头;颈被纤维状硬鞘,褐色或乳黄色面有厚或薄绵毛。多数,上部分枝,直立自基部铺肉质,灰绿色, 粗涩,具不明显的3-5;基生披针或条状披针,基部收缩成短柄,柄基扩大成鞘状;无柄,条状披针头状花序,单生端或分枝端,狭锥状,长1.8-2.8cm,果期达3.5cm,宽3-7mm;总苞无毛或有微毛,外层卵形层长椭状条黄色,干时红色瘦果,长7mm,有纵肋,上部有疏柔毛;冠毛白色,羽状。期5-9月,果期7-9月。

3.鸦葱

多年生草本,高约50cm。被鞘状或纤维状撕裂的残。全株黄绿色或灰绿色,有白粉,通常自上部发出多数铺或直立的叉状分枝、少分枝、不分枝或仅花序分枝,长3-12cm,宽1-3(-5)mm,无毛,先端反卷弯或不反卷弯,上部渐小。 头状花序,单生端,有4-5个总苞,宽约5mm,被白色短柔毛;总苞3-4层,外层卵形层长椭披针全部状,黄色,两性,结产。 瘦果,无毛无冠毛羽状。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坡草地。

2.生于盐碱地或河边湿地。

3.生于山坡向阳地及河谷砾石地。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区。

2.分布于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山东等地。

3.分布于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性状:

性状鉴呈长,长可达20cm以上,直径6-10mm;表面棕黑色,有纵横皱纹,上部具密集的横皱纹,头部残留众多棕色毛须(叶基纤维束与维管束)。质较疏松,断面黄白色微,味微苦涩。

成份:

鸦葱含橡,菊糖(inulin),碱(cho-line)。含镍(Ni)、铬(Cr)、钴(Co)、钙(Ca)、镁(Mg)、(Fe)等微量元素。

性味:微苦涩;

归经

功能治:消肿解毒。 五痨七伤疔疮

用法用量:服:汤,3-5钱。外用:捣烂

:治疔疮及妇女乳房肿胀鸦葱打烂。(《南京民间药草》)

各家论述:《江苏药材志》:消肿解毒,治五痨七伤疔疮肿。

摘录:《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鸦跖花

下一篇 小管萎缩病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