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花
形态特征
大灌木,高达1-3米;枝圆柱状,灰色,有皮孔,嫩枝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叶纸质,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或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20厘米,宽4.5-7.5厘米,顶端渐尖,有时稍呈尾状,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近无毛,背面被微柔毛;中脉在上面具槽,侧脉每边约12条;叶柄长1.5-2厘米。茎叶揉后有特殊臭气。穗状花序卵形或稍伸长;花梗长5-10厘米;苞片卵形或阔卵形,长1-3厘米,宽8-15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披针形,稍短于苞片,萼裂片5,矩圆状披针形,长约8毫米;花冠白色,有紫色条纹或粉红色,长2.5-3厘米,被柔毛,冠管卵形,长约6毫米;药室椭圆形,基部通常有球形附属物不明显。蒴果近木质,长约0.5厘米,上部具4粒种子,下部实心短柄状。
生长环境
性喜温暖,耐寒力较低忌霜冻。
分布范围
药用价值
来源: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多鲜用或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散瘀止痛,接骨。用于骨折,扭伤,风湿关节痛,腰痛。续筋接骨,祛风止痛,祛痰。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栽培技术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