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双肾皮质变薄

慢性小球肾炎为不同类型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未阶段。病变特点是大量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为慢性硬化小球肾炎。肉眼观,双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质界限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病变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①小球病变起的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可进一步加重实质缺性损害;②流动力代偿性改变小球损害。当部分小球受累,健存单位的小......
目录

病因

小球病变起的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可进一步加重实质缺性损害;②流动力代偿性改变小球损害。当部分小球受累,健存单位的小球滤过率代偿性增高,这种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可使健存小球硬化,终至功能衰竭;③动脉硬化。长期压状态起缺性改变,导致动脉狭窄、塞,加速了小球硬化压亦可通过提高小球毛细管静水压,小球高滤过,加速小球硬化;④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正常小球系膜细胞具有吞噬、清除免疫复物功能,但当负荷过重,则可起系膜基质及细胞增殖,终至硬化

诊断

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起病缓慢,病情迁延,尿检异常,常有蛋白尿,有时伴血尿水肿压。随着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其诊断标准是:①有水肿压和功能进性损害,化验有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②病程迁延1年以上。③除外继发性和遗传性肾炎

鉴别

1.慢性肾炎肾病型与小球肾病 二者共同点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但小球肾病患者,无镜下血尿,一般也无压和功能不全,除非可因严重水肿而出现暂时性的功能减退或压,这二者利尿消肿后,应很快恢复正常。所以凡有镜下甚至肉眼血尿,或持久性压及功能损害者,一般为肾炎而不能诊为肾病。如能对尿蛋白作进一步分析,更有助于诊断。小球肾病多呈高度选择性蛋白尿;慢性肾炎肾病型患者多呈无选择性蛋白尿肾病尿中很少出现FDP而慢性肾炎较多见。此外,小球肾病患者绝大部分对激素免疫抑制药治疗敏感,而慢性肾炎肾病型患者对该类药物反应差。

2.慢性肾炎普通型与慢性肾盂肾炎的鉴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有较大量蛋白尿压,与慢性肾炎很难鉴。后者多见于女性,常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多次尿沉渣检查和尿细菌培养阳性,有助于对活动性感染性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功能的损害多以小管损害为,可有高氯酸中毒,低磷性病,而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较轻,且进展很慢。静肾盂造影和核素图及扫描,如果有二侧脏损害不对称的表现,则更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3.慢性肾炎肾病型或普通性与红斑狼疮性肾炎的鉴 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与组织改变均与慢性肾炎相似。而红斑狼疮女性好发,且为一系统性疾病,常伴有发烧,皮疹,关节炎等。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加,并有狼疮细胞和抗核抗体。清补体水平下降。组织检查可见免疫复物于小球各部位广泛沉着,复物中IgG免疫荧光染色呈强阳性,即“满堂亮”表现。

4.慢性肾炎压型与原发性压继发损害的鉴 肾炎多发生在青壮年,压继发损害发生较晚。病史非常重要。是压在先,还是蛋白尿在先,对鉴诊断起要作用。在压继发脏损害者,尿蛋白的量常较少,罕见有持续性血尿和红细胞管型。而功能的损害相之下较严重。穿刺常有助鉴。有人发现20%初步诊断为原发性压者,穿刺确诊为慢性肾炎

5.其他原发性小球疾病 ①隐匿性小球肾炎:临床上轻型慢性肾炎应与隐匿性小球肾炎相鉴,后者要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压和功能减退。②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的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二者的潜伏期不同,清补体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此外,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可资区

6.其他 过敏紫癜肾炎糖尿毛细管间动脉硬化痛风多发性骨髓损害,淀粉样变累及脏等,以上疾病各有其特点,诊断慢性肾炎时应予以除外。

7.Alport综征 常见于青少年,起病多在10岁之前,患者有眼(球晶体等)、(神经耳聋)、(血尿,轻、中度

预防

  本病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进治疗和预防,防止功能进性恶化,尽量避免和延缓患者进入必须接受脏替代治疗的阶段。①避免感染、劳累等加重病情的因素。②严格控制饮食,保充足养。③积极控制和治疗并发症。④慎用或免用毒性和易诱发损伤的药物。⑤使用中医药治疗,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用传统的中医疗法改善和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鸭涎

下一篇 鸭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