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骶尾椎融合

尾椎指原本分的骶椎和尾椎,由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融在一起,成一块骶椎的现象。椎骶化、骶椎化、尾椎等,均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不出现症状,但有的到一定年龄后可出现腿痛,往往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故必须予以重视并进必要的防治。(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 (二)发病机制 正常柱包括7颈椎、12胸椎、5椎、5骶椎和4尾椎胚胎第4~7周时各椎分化,椎体的化......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

(二)发病机

正常柱包括7颈椎、12胸椎、5椎、5骶椎和4尾椎胚胎第4~7周时各椎分化,椎体的化、双侧椎弓的化及侧部的附加成胚胎第10周、第20周及第30周始出现。出生后~8岁以前完成椎体、椎弓和侧部的愈。两侧椎弓于7~15岁时愈。15岁左右于每椎体的上、下面各出现一个骺,并于状面或其下出现一个附加成。18岁时,骺与椎体始融,至30岁时5骶椎融成一个骶

在此发生过程中,某些影响发育的因素则可起异化而致移椎体。

诊断

X线检查,可显示移椎体及分类。

鉴别

(1)椎骶化:指第5椎全部或部分转化成骶椎态,使其构成骶块的一部分。临床上以第5椎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成翼状与骶成一块为多见,并多与髂成假关节;而少数为第5椎椎体(连同横突)与骶成一块者。此种畸较为多见。

(2)胸椎化:指第12胸椎失去肋骨椎样态,如第5椎不伴有骶椎化时,则仍呈现态,并具有椎的功能。

(3)骶椎化:系第1骶椎演变成椎样态者,发生率甚低,大多在读时偶然发现,一般多无症状

X线检查,可显示移椎体及分类。

预防

(一)治疗

1.治疗原则

(1)以非手术疗法为,其中尤其应强调部的保护与(或)锻炼。

(2)对并其他器质性病变者应统一安排治疗计划。

(3)对正规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且已影响工作生活者,应在除外其他疾患的基础上施以手术疗法。

2.非手术疗法

(1)基本要求:改善与保护良好的睡眠与工作体位。

(2)功能锻炼:积极而正规的锻炼,对伴有椎椎管狭窄者,应强调锻炼。

(3)部保护:可用宽带保护部,当症状发作时可改用皮围或石膏围。

(4)其他疗法:可选择理疗或药物外。对有明确痛点或压痛点者,可疗法。

3.手术疗法

(1)切减压术:要用于骶化的第5椎横突肥大或假关节刺激、压迫神经支者,可将肥大的横突除一段。

(2)关节术:对单纯性(单侧或双侧)假关节(5横突与髂)损伤性关节炎者可术。但此手术较为深在,操作时应注意。

(3)神经支切断(或松解)术:对显示明确的神经支,可于卡压处将其松解游离;无法获松解时,则将其切断。

(4)椎融术:对骶部多椎功能紊乱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骶段植术。

(二)预后

预后比较好。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仙桃草

下一篇 仙掌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