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石
入药部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炮制方法
禁/宜人群
采收方法
少数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烧炼而成。
1.老法,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置容器内,与
煤、木炭或木柴烧炼,然后升华,即得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对操作工人健康有害。
2.新法:选取纯净雄黄,砸成小块,入容器内使雄黄燃烧,分解成 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得信石,S02另从烟道排出。
化学成份
砷华为天然的三氧化二砷 As2O3,溶于水、碱、碳酸碱、酸、乙醇;常含有S、Fe等杂质,故呈红色。毒砂为FeAsS,含Fe34.3%,As46%,S19.7%,常含Co、间或含Ni、Sb,极少数矿床中之毒砂含有金。据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8年分析 北京市售品红信石含多量As+++、S=,少量Fe+++。
药材鉴别
1.红信石:该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与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该品极毒,不宜口嗜。
以块状、具晶莹直纹、色红润、无渣滓者为佳。
2.白信石:该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该品极毒,不宜口嗜。
以块状、具晶莹直纹、色白、无底、无渣滓者为佳。
药物毒性
口服中毒后,突然发生急性胃肠炎,口有金属味,咽部灼热感,口渴,全身剧痛,剧烈的恶心、呕吐、腹泻,泻出大量血性或粘液性水样粪便。并可导致脱水及循环衰竭、尿少、腓肠肌痉挛、昏迷等,可在1~2日内死亡。
慢性中毒,常致皮肤、粘膜损害,溃疡、硬皮症、毛发脱落、鼻炎、鼻衄、结膜炎等。重者可致剥脱性皮炎、疲乏、头晕、共济失调、腹痛、腹泻、肝大、黄疸、消瘦、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等。
解救方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