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臀肌挛缩

臀肌挛缩是儿童时期肉及筋膜发生纤维化挛缩起的病症,继发起髋关节外展、外旋畸,严重者出现髋关节障碍。1969年Valderrama首先报告此病后,临床病例逐渐增多,因前对本病的发病原因仍有不同见解,故称也较多,有臀肌纤维化、臀肌筋膜挛缩症、儿童臀肌挛缩症等。纤维化的肉不仅仅局限在,还可涉及到中、小,加之病因不十分明了,故该病称臀肌挛缩症较适。多数者认同该病与反......
目录

病因分类

注射因素

多数者认同该病与反复多次的部注射有注后局部成硬块即为纤维炎表现。Lloycl-Roberts和Thomas提出在肉注射的患儿病理组织检查中发现注射部位有水肿和出,这些地可能发生纤维化,以后疤痕收缩导致挛缩。1968年Williama报道动物实验注射抗生素部位产生炎症反应,以含2%苯甲醇稀释的青霉素注入肉的反应最大,为变性坏死,而致纤维化。

儿童易感因素

免疫因素。大量儿童接受肉注射,但发病者仅为少数。研究发现儿童臀肌挛缩患者存在免疫调功能紊乱,TS细胞显著低下,导致TH细胞相对亢进;患儿在接受苯甲醇注射后对药物半抗原所起的免疫反应不能及时中止,容易起免疫损伤。同时观察到患儿清IgG升高、C3降低为此提供间接据。

人红细胞膜具有受体,该受体是一种糖蛋白,红细胞可通过其膜上的受体的粘附作用而识、捕捉体的免疫复物。中95%的受体位于红细胞膜上,因此人们清除免疫复物的要细胞是红细胞。试验显示臀肌挛缩症患儿红细胞受体活性及红细胞膜免疫复物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及时有效地粘附和清除药物注射后产生的免疫复物。

连接切法显示挛缩臀肌管壁有免疫复物的沉积。免疫复物可造成管壁损伤,导致组织的缺氧状态,进而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活化最终臀肌纤维化。

疤痕体质

遗传因素

国外报道1例患儿为双侧三角挛缩和臀肌挛缩,而其母也有双侧三角挛缩,单纯用注无法解释,可认为与遗传有

外伤感染等因素

先天性关节位术后并发症。国曾报道数例双侧先天性关节放复位、Salter术后3~4月发现臀肌挛缩。

臀肌筋膜间室综征后遗症

部感染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

外观可见患儿部有凹陷、肿块或束状带,术中可见红色纤维被灰白色纤维组织所替代,股骨大粗隆上更为明显,增厚之筋膜挛缩,深入部分纤维,成灰黄色,可夹杂于正常纤维中,严重者较少有正常纤维外上部分可见有纤维挛缩带,宽度不一致,一般为2~7厘米,累及全层,色泽苍白 ,无弹性,为组织

镜检

大部分挛缩臀肌可见细胞萎缩,多为局灶性或束外围性,越接近纤维化部位萎缩越明显。细胞横纹消失,核皱缩溶解,部分成均质无结构物质。细胞间及束间纤维间隔增大,纤维束,其可见许多成纤维细胞。管数减少,管壁增厚,管腔小而不规则,有的塞,管周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分型

临床外观不同

据临床外观不同分为:

①肿块型:部可及结状硬块;

②膜型:臀肌筋膜状挛缩;

③束带型:臀肌筋膜成束状挛缩。

涉及的

据涉及的肉可分为:

①单纯挛缩型;

②单纯挛缩型;

挛缩型(包括挛缩)。

临床表现

本病常为双侧性,单侧少见,亦有报道男多于女。

关节功能障碍

患者髋关节收活动受限。站立时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拢。走常有外八、摇摆步态,快步呈跳跃状态。坐下时双腿不能并拢,双髋分蛙式位,一侧大腿难以搁在另一侧大腿上(交腿试验)。下蹲活动时轻者蹲时双膝先分,然后下蹲后再并拢(划圈征)。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时双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双膝不能靠拢,足跟不着地,呈蛙式样。

体检可发现部外上部有皮肤凹陷,髋收时凹陷更明显,部可及紧缩感,下肢呈外展外旋位,髋收、旋受限,下肢中立位屈髋活动受限,必须患髋外展、外旋,使患侧髋向外划一半能再回入原矢状面完全屈股骨大粗隆弹跳感。Ober征阳性。

盆变型

病程长程度重者可有髋臼底凸向盆腔,成Otto氏盆。中小挛缩的患儿有大转子骺肥大。双侧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可有盆倾斜及继发性柱侧凸。严重侧髂前上棘较轻侧低,重侧脐离长于轻侧,而两侧大转子到离相等。

助检查

X线表现多报道为正常。房论光、韩镜明对挛缩患儿X线研究发现CE角增大(X=36.62),颈干角增大(X=153),股骨头指数下降(X=0.44)。术后随访时早期手术有助于以上继发性改变的恢复。刘瑞林对臀肌挛缩患者术前CT断层扫描显示早期炎症病变可见密度减低区,晚期随着病情的发展累计多组束,纤维为结缔组织替代,表现为肉体积缩小、密度增高,筋膜间隙增宽,最后成瘢痕时呈索条影。扫描可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臀肌挛缩分度

Fernandez分度法

屈髋90°外层挛缩角分度:轻度:<15°;中度:15°~30°;重度:>3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5医院松江分院采用以下标准进分度臀肌挛缩临床评分

既往史:有多次反复的臀肌注射史1分

症状步态异常(八摇摆步态)1分

不能翘二郎腿1分

双膝并拢、下蹲受限1分

体征:屈髋受限或屈髋90°双膝分1分

Ober征阳性1分

双膝划圈征或髋部弹响1分

盆畸或肢体假性不等长1分

X线:髋臼指数减少1分

股骨颈干角增大1分

据评分进臀肌挛缩分度:轻度:3~4分;中度:5~7分;重度:8~10分。

手术治疗

局部解剖

纤维上斜向外下,其上半部纤维延伸入髂胫束,下半部浅层也延伸髂胫束,深层纤维止于臀肌粗线,其近侧缘与髂胫束相连。股骨大转子上半部纤维延伸入髂胫束深层存在一个与股骨纵轴平的间隙,可作为松解标志。术时只要切近侧缘和髂胫束相连处即可显,坐神经在其深部偏筋膜下。在其浅面进松解较安全简便。

手术

可简单分为以下几种:

臀肌挛缩带切除术:该手术创伤大,出多,易损伤坐神经,术后残留空腔,松解不彻底,尤其重型病例,挛缩带范围大,在切除侧挛缩带时因担损伤坐神经而切除不彻底,影响疗效。故现已少用。

臀肌挛缩带切断术:手术简单,创伤小。对重型病例因大粗隆紧张部分未松解,疗效常不满意。

臀肌挛缩带切断术加止点松解术:采用关节镜下两切手术,能够暴筋膜后缘、臀肌挛缩带的下缘及的下部,手术切小、创伤小、在术野能够充分解决致病因素,疗效满意。

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松解为例介绍臀肌挛缩手术治疗法:

①消毒铺单:患者侧卧,双侧部手术消毒铺单。铺好单后患者应能在手术台上左右翻转、屈伸髋关节而不污染手术野。

②麻醉:以氯胺酮基础麻醉或硬联麻醉。

③手术松解:患者侧卧位,手术侧在上,伸直位收患髋关节,使纤维条索紧张。大部分病例都存在臀肌上半部纤维表面髂胫束及不同程度的阔筋膜前面筋膜挛缩,此为本病的要松解部位。大转子后上1cm,3cm作0.4cm切,剥离子创造操作空间。镜下可显深面挛缩增厚的变性纤维组织。切表面之髂胫束,向后至缘,即可清楚的显股骨大转子-髂胫束下间隙,用射频刀头将挛缩组织逐一松解。需要向前松解阔筋膜及其浅面筋膜。至此大部分病例可达彻底松解。中小挛缩,处理要谨慎。如系纤维部分间隔挛缩者可挛缩纤维。如系多数纤维挛缩者则宜延长术,以保留髋外展功能,保持髋稳定,避免屈氏步态。

④松解程度:活动范围达到:在收和旋各约10°位,髋关节由伸直位屈到120°以上 。或者查Ober征时屈髋90°位,髋收大于30°;伸髋位时髋收大于10°,极度旋位时作屈髋试验无弹跳可结束手术。

⑤术毕处理:射频彻底止,深层挛缩必要时硅流,皮下组织、皮肤不缝。术后切局部纱布垫加压固定24~48小时。术后48小时拔管。

非手术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臀部放射痛

下一篇 尾骶部疼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