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秋石
咸秋石
【功能主治】 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 咽痛, 口疮等症。
【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药名 | 咸秋石 | 汉语拼音 | xian qiu shi |
归经 | 心;肾;肺经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氯59.82%,硫酸盐0.70%,钠38.79%,钾0.49%,钙0.29%,稀盐酸不溶物0.02% |
主要成分 | 氯化钠(NaCl) | 功效 | 滋阴涩精;清心降火 |
考证 | 参见“秋石”条 | 科属分类 | 钠化合物类 |
拉丁文名 | Sal Praeparatum | ||
主治 | 骨蒸劳热;虚劳咳嗽;遗精;赤白带下;暑热心烦;口疮;咽喉肿痛 | ||
资源分布 | 主产于安徽桐城。销福建及上海、汉口、广州、天津等地 |
用药禁忌
水肿患者慎服。水肿消退后,可用本品代替食盐。每日不超过2g。
1.《宝庆本草折衷》:“患肿渴及嗽,更服盐,反增其极矣。”
2.南药《中草药学》:“为水肿患者的食盐代用品,但不宜太多。”
功效分类
取食盐加洁净泉水煎煮,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发,干燥成粉霜,再将粉霜放在有盖的瓷碗内,置炉火上煅2小时,冷却后即凝成块状固体。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为细粒集合体。完整者呈盆状、馒头状;上端截平,中间略下凹,下端半圆形,直径6-7cm。表面平滑,白色或淡黄白色,有光泽;不透明。体较重,质硬而脆,易砸碎,断面呈不规则晶粒,具玻璃样光泽。易潮解。气微,味咸。本品易溶于水。(彩照25) 以块整、色白、有光泽、具咸味者为佳。
性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