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响叶杨

响叶杨,中药。为杨柳科植物响叶杨PopulusadenopodaMaxim.的皮、树皮。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止痛,活之功效。用于湿痹痛,四肢不遂,龋齿疼痛,损伤瘀血肿痛。皮、树皮。味苦,性平。归。祛止痛,活。用于湿痹痛,四肢不遂,龋齿疼痛,损伤瘀血肿痛。1、治风痹,四肢不遂:(响叶杨......
目录

入药部位

皮、树皮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功效

止痛,活

主治

用于湿痹痛,四肢不遂,龋齿疼痛,损伤瘀血肿痛。

相关配伍

1、治风痹,四肢不遂:(响叶杨)干树皮(去粗皮)15g。服。

2、治龋齿:(响叶杨。水含漱

3、治损伤瘀血肿痛:(响叶杨皮加苦参蛇葡萄等量。和槽捣烂包伤处。(1-3出自《天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服:汤,9-15g;或。外用:适量,水洗;或鲜品捣

采集加工

皮和树皮多在冬、春季采收,趁鲜剥取皮和树皮,鲜用或晒干;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性

响叶杨响树、团白杨。乔木,高15-30米。树皮白色,光滑,老时深灰色,纵裂;树冠卵形。小较细,暗赤褐色,被柔毛;老褐色,无毛。,有粘质,无毛。卵状卵形,长5-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心形,稀近楔形,边缘有齿齿端有腺点,上面无毛或沿有柔毛,深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幼时被密柔毛;叶柄侧扁,被绒毛或柔毛,长2-8(12)厘米,端有2显著腺点。雄花序长6-10厘米,苞片条裂,有长缘毛,花盘齿裂。果序长12-20(30)厘米;花序轴有毛;蒴果卵状长,长4-6毫米,稀2-3毫米,先端锐尖,无毛,有短柄,2瓣裂种子倒卵状,长2.5毫米,暗褐色期3-4月,果期4-5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500m的阳坡灌丛中、杂木林中,或沿河两旁,有时成小纯林或其他树种混交成林。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

1、具有止咳作用。

2、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炭白喉伤寒、绿脓、痢疾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慢性湿关节炎疼痛,龋齿牙痛和跌打损伤等。

相关论述

《全国草药汇编》:“瘀,活,止痛。湿关节痛,四肢不遂,损伤瘀血肿痛。”

附注

该物种在贵州分布较广,蕴藏量较大,可大量发利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肛门病变

下一篇 咸酸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