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小丁香

小丁香,是远志植物远志的全草。其功效是清热解毒,祛止痛。:川冬青、万年青、小万年青树、察隅冬青,蓝地丁、地丁。【出处】:《云南草药选》【拼音】: Xiǎo Dīnɡ Xiānɡ【】:小万年青、蓝地丁(《云南草药选》),地丁(《云南思茅草药选》)。【来源】:为远志植物远志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原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主根,......
目录

中草药

【出处】:《云南草药选》

【拼音】: Xiǎo Dīnɡ Xiānɡ

】:小万年青、蓝地丁(《云南草药选》),地丁(《云南思茅草药选》)。

【来源】:为远志植物远志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

【原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主根,粗壮,黄褐色,近本质。直立,紫红色,多分枝互生,长,长1~2厘米,宽0.5~0.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柄短。小总状花序生或腋生;小,蓝紫色,左右对称,端一花瓣呈流苏状。蒴果扁平,倒卵形,直径约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具宿萼,中央有纵沟,淡绿色;种子2粒。期夏初。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或荒地、河畔。分布云南

性味】:《云南草药选》:"苦微辛,。"

【功能治】:《云南草药选》:"清热解毒,祛止痛。治疮疖肿,小儿气管炎,肺炎痛,痢疾,跌打损伤,肋间神经痛。"

【用法用量】:服:汤,3~5钱;或。外用:捣

【附】:

①治咽喉炎、扁体炎、栓性管炎、淋巴结炎:地丁二至三钱,服。(《云南思茅草药选》)

②治疗疮:地丁适量,配红糖捣患部。(《云南思茅草药选》)

【摘录】:《*辞典》

海南荔枝品种

小丁香海南琼山的实生优良品种,树龄在170年以上。见元大德《南海志》。

(1) 果实性状

果大,歪心形,纵径、横径均约3.9厘米,平均单果重28.8克;果皮鲜红色,厚1毫米,龟裂乳状隆起,裂峰锐尖,缝线不明显;果肩平,果钝或尖,果肉厚,黄腊色,肉质爽脆,味甜带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82.2%,焦核果占全株果的70~80%。

(2) 植株

树势壮量,树冠半,150年生树高约6.5米,冠幅6~7米,干周径1.11米,树皮白色分枝离地面2米,黄褐色,绿色。小2~4对,多为对生,披针或长椭披针,长7.6~10厘米,宽2.4~3.5厘米,先端渐尖,多向一边扭,基部多呈楔形叶缘上卷,叶脉明显

(3) 生物特性

海南六月下旬果熟。

(4) 品种评价

品质上等,肉质爽脆,味香甜,为鲜食或制罐头的理想品种,宜大量繁殖推广。

形态特征

本变种与西伯利亚远志(原变种)的要区在于植株矮小,分枝叶片亚革质。边缘反卷,侧脉面突起,鸡冠状附属物较大。

灌木或小乔木,高1-10米;幼近四棱,具纵棱及沟槽,被微柔毛或仅沟槽被微柔毛,较老的小具突起的新月叶痕皮孔不明显;顶芽,被短柔毛。生于1-2年生上,叶片革质,卵状,卵状长,稀近披针,长3-8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短渐尖至急尖,基部楔形至钝,边缘具锯齿深绿色,干时橄榄绿色,淡绿色,具不透明的黄褐色腺点,无毛或疏被微柔毛,面平坦或稍凹入,密被短柔毛,在面隆起,无毛或被微柔毛,侧脉6-7对,两面明显或不明显,网状不明显;叶柄长4-6毫米,上面具浅槽,被短柔毛;托叶卵状三角急尖,宿存。4-7基数。雄花1-7朵排成聚伞花序,单生于当年生基部鳞片,稀簇生,总花梗长2-3毫米,单花梗长3-5毫米,基部或近中部具苞片2枚;花萼盘状,无毛或多少被微柔毛,直径2-2.5毫米,4-7裂,裂卵状三角,长约1毫米,边缘啮蚀状或具牙齿,具疏缘毛;花冠辐状,花瓣4-5,卵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基部合生雄蕊短于花瓣花药卵状长;退化子房扁球,具短雌花单生于当年生花梗长8-10毫米,4浅裂,裂,啮蚀状;花冠近直立,直径约4毫米,花瓣卵形,长约2.5毫米,基部稍合生;退化雄蕊长约为花瓣的1/5,不育花药箭头;子房近球,直径约1.5毫米,柱头厚盘状,凸起。果球基扁的球,长约6毫米,直径7-8毫米,成熟后黑色;果梗长8-10毫米;宿存花萼平展,直径3-4毫米,宿存柱头厚盘状,直径约1毫米,明显4裂。分核4,长或近球,长4.5-5毫米,部宽3.5-4毫米,平滑,具不明显的细条纹,无沟槽,果皮革质。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疏林下或草地、田边,海拔1 800-2 6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

分布范围

云南中部和西北部;产于江西(武宁、修水、山、上犹、井冈山、永丰、铜鼓、奉新)、湖北(宜昌、建始、长阳、恩施、宣恩、鹤丰、利川、大公山)、湖南(大庸、桑植、黔阳、宁远、新宁、宜章、雪峰山)、广东(阳山、连县、连山、连南、乳源、乐昌、博罗、五华)、广西(大明山、融水、金秀、象州、兴安、绥阳、龙胜、上思)、四川(汶川、灌县、雅安、芦山、天全、会东、冕宁、昭觉、峨边、马边、金阳、普格、洪雅、屏山、峨眉、荣昌、大足、永川、壁山、江津、黔江、涪陵、石柱、南川、城、巫山、邻水、长宁、高县)、重庆市、贵州(梵净山、雷公山、江、印江、石阡、凯里、黄平、毕、雷山、贞丰、黎平、三都、遵义)、云南(大、巧家、彝良、镇雄、文山、西畴、麻坡、马、广南、蒙自、元阳、屏边、新平、元江、景东、思茅、西双版纳、宾川、腾冲、庆、镇康、龙陵)及西藏东南部(察隅)等省区;生于海拔(250-)450-2500米的丘陵,山地常绿阔林、杂木林、疏林或灌木丛中及溪边,路旁。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山(A. Henry 5716)。

主要价值

本变种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祛止痛,拔毒,生的功能。

变种

四川冬青 (I. szechwanensis var. heterophylla C. Y. Wu ex Y. R. Li) 与原变种的要区为“较小,有时大小混生”。据观察模式及同标本,大小混生,要是当年生幼与去年生老之差异,即当年生幼尚未成熟所致,其他特征在原变种之范围之,故予归并。本种与三冬青I. triflora Bl.相似,惟后者的叶片干后通常深棕色橄榄绿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