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小二仙草

小二仙草,中药。为小二仙草植物小二仙草Haloragismicrantha(Thunb.) R. Br.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止咳平喘,清热利湿,调之功效。用于咳嗽,哮喘,热淋便秘痢疾月经不调,跌损骨折疔疮乳痈烫伤毒蛇咬伤。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水豆瓣、豆瓣菜、蚁塔、砂生草、地茜、白粘草、同药、斑鸠窝、船......
目录

别名

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水豆瓣、豆瓣菜、蚁塔、砂生草、地茜、白粘草、同药、斑鸠窝、船草、地花椒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归经

大肠膀胱肝经

功效

止咳平喘,清热利湿,调

主治

用于咳嗽,哮喘,热淋便秘痢疾月经不调,跌损骨折疔疮乳痈烫伤毒蛇咬伤

相关配伍

1、治感冒:小二仙草15-30g,桑叶6g,菊花3g。水服。(《福建药物志》)

2、治小便淋涩:豆瓣草、石韦土茯苓海金沙滑石木通车前草各9g,甘草3g。水服。(《万县草药》)

3、治赤白痢:鲜小二仙草60g,红糖为服。

4、治崩:小二仙草60g,金樱子30g,肉120g。服。(3-4出自《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服:汤,10-20g,鲜品20-60g;或捣绞汁。外用:适量,干品研末调;或鲜品捣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二、炮制

拣除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贮藏

用竹篓装载,或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

形态特性

多年生陆生草本,高5-45厘米;直立或下部平卧,具纵槽,多分枝,多少粗糙,带赤褐色对生,卵形或卵,长6-17毫米,宽4-8毫米,基部,先端短尖或钝,边缘具稀疏锯齿,通常两面无毛,淡绿色,面带紫褐色,具短柄;上部的有时互生,逐渐缩小而变为苞片花序生的花序,由纤细的总状花序组成;两性,极小,直径约1毫米,基部具1苞片与2苞片;萼筒长0.8毫米,4深裂,宿存,绿色,裂较短,三角,长0.5毫米;花瓣4,淡红色,比萼片长2倍;雄蕊8,丝短,长0.2毫米,花药线状,长0.3-0.7毫米;子房下位,2-4室。坚果近球,小,长0.9-1毫米,宽0.7-0.9毫米,有8纵钝棱,无毛。期4-8月,果期5-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荒山及沙地上。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药材性状

全草长10-20-30厘米,纤弱,赤褐色,直径约2毫米。具四棱,棱上被疏短硬毛,处有须根对生,上部间有互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阔卵形卵形,长0.5-1cm,宽4-8mm,淡绿色,有的带紫褐色,先端尖或钝,基部,质薄而软,叶柄极短或近无柄。常见残留穗状小花,直径1mm。微,味微苦。

药理作用

本品对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烫伤水肿细菌性痢疾便和月经不调等。

相关论述

贵州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消肿。治疗癀,水肿烫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五彩苏

下一篇 小九节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