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仙草
别名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炮制
贮藏
用竹篓装载,或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形态特性
多年生陆生草本,高5-45厘米;茎直立或下部平卧,具纵槽,多分枝,多少粗糙,带赤褐色。叶对生,卵形或卵圆形,长6-17毫米,宽4-8毫米,基部圆形,先端短尖或钝,边缘具稀疏锯齿,通常两面无毛,淡绿色,背面带紫褐色,具短柄;茎上部的叶有时互生,逐渐缩小而变为苞片。花序为顶生的圆锥花序,由纤细的总状花序组成;花两性,极小,直径约1毫米,基部具1苞片与2小苞片;萼筒长0.8毫米,4深裂,宿存,绿色,裂片较短,三角形,长0.5毫米;花瓣4,淡红色,比萼片长2倍;雄蕊8,花丝短,长0.2毫米,花药线状椭圆形,长0.3-0.7毫米;子房下位,2-4室。坚果近球形,小形,长0.9-1毫米,宽0.7-0.9毫米,有8纵钝棱,无毛。花期4-8月,果期5-10月。
生长环境
药材性状
全草长10-20-30厘米,茎纤弱,赤褐色,直径约2毫米。具四棱,棱上被疏短硬毛,茎节处有须根,叶对生,上部间有互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阔卵形或卵形,长0.5-1cm,宽4-8mm,淡绿色,有的带紫褐色,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质薄而软,叶柄极短或近无柄。常见残留穗状小花,直径1mm。气微,味微苦。
药理作用
现代应用
相关论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