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小叶双眼龙

双眼龙常绿灌木,高1~2米。分枝少,被灰黄色星状毛。互生,具长柄;叶片或卵状。夏季白色淡绿。朔果扁球,密被星状柔毛,成熟后裂成3瓣。药材基源:为大戟巴豆植物毛果巴豆CrotonlachnocarpusBenth.,以入药。采收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晒干;,鲜用或晒干。【性味】辛、苦,温。微毒。①《广东中药》Ⅱ:辛,温。有毒。②广州部......
目录

基本资料

药材基源:为大戟巴豆植物毛果巴豆CrotonlachnocarpusBenth.,以入药。

采收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晒干;,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苦,温。微毒。

①《广东中药》Ⅱ:辛,温。有毒。

②广州部队《常用草药手册》: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

【功能】祛湿瘀消肿。

治】湿关节痛,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寒湿痹痛;瘀血腹痛产后瘫;跌打肿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3~5钱。水浸酒服;外用适量,鲜捣烂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出处:《广东中药》Ⅱ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和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部。产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成份:含生物碱、酚类与三萜。

用法用量:

服:汤,3~5钱;或浸酒

外用:水洗,捣烂或研末调

注意:孕妇忌用。

【出处】出自《广东中药》

【摘录】《中华本草》

原形态

毛果巴豆

药材鉴别

性状鉴

带有少部分嫩纸质,或卵状面秃净,暗红

各家论述

1、《广东中药》Ⅱ:驱解毒。治蛇咬伤,皮肤瘙痒,湿脚痛。

2、《广东草药》:祛湿瘀止痛,消肿解毒。治湿关节炎,肉痹痛,产后瘫,带状疱疹,跌打肿痛,脓肿瘭疽毒蛇咬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死精子过多

下一篇 生殖器外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