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尿中雌激素增高

尿中激素测定:尿中激素要有三种,即雌酮、雌二醇雌三醇激素在育龄妇女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正常值不同,月经周期中的前7天,激素水平很低,以后随卵发育而上升,至第13天达高峰,称排卵高峰。以后突然下降,随之又逐渐上升,至第21天又达高峰,称黄体高峰。以后下降至月经来潮。功能性子宫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之下。子宫闭经激素水平多属正常,但卵巢功能缺陷或先天性卵巢发育而致闭经,其雌......
目录

原因

颗粒细胞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58%存在DNA复制错误的基因缺陷。

检查

卵巢颗粒细胞是临床特征明显的肿。患者附件发现包块伴有明显的激素刺激起的分泌紊乱症状,诊断多不困难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则要据其年龄肿大小、质地、助检查等综材料加以分析、鉴后,得出较准确的诊断尚有少数患者,需术中病理检查得以确诊。

近年来在细胞遗传面对颗粒细胞亦进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有者发现在上皮性肿中常有过度表达的p53抑癌基因,在颗粒细胞中不常见;颗粒细胞缺乏G蛋白肿基因(gip2)。在颗粒细胞中发现12号染色体三体(Trisomy12)已有数篇报道,Shashi等进一步指出,虽然不是所有良性表现的颗粒细胞均有12-三体,但是有12-三体的颗粒细胞大部分为临床良性。Tanyi等曾报道幼年型颗粒细胞2例12号染色体三体妊娠

抗米勒管因子(anti-Mulleriahormone)是已被多次报道有助于诊断的肿标记。在肿标记面,Flemruing等曾发现,浆抑制素抗体(inhibinantibody)有助于鉴颗粒细胞与一般组织;还可以作为清中的肿标记,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测预测肿的复发。Weidner等报告,Ewing肉瘤(原发周围神经)的标记MIC2抗体可以标记正常卵巢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具有诊断颗粒细胞的意义Santala等(2001)报道1例幼年型颗粒细胞患者高催乳素血症

这些研究结果,均为颗粒细胞的诊断、监测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假若今后能入临床应用,将会对颗粒细胞的诊断、鉴诊断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鉴别诊断

要与尿中17-羟皮质升高,尿中17-类固醇升高,尿中孕二醇测定,尿中促垂体性腺激素测定等各种激素测定和升高想鉴

卵巢颗粒细胞是临床特征明显的肿。患者附件发现包块伴有明显的激素刺激起的分泌紊乱症状,诊断多不困难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则要据其年龄肿大小、质地、助检查等综材料加以分析、鉴后,得出较准确的诊断尚有少数患者,需术中病理检查得以确诊。

近年来在细胞遗传面对颗粒细胞亦进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有者发现在上皮性肿中常有过度表达的p53抑癌基因,在颗粒细胞中不常见;颗粒细胞缺乏G蛋白肿基因(gip2)。在颗粒细胞中发现12号染色体三体(Trisomy12)已有数篇报道,Shashi等进一步指出,虽然不是所有良性表现的颗粒细胞均有12-三体,但是有12-三体的颗粒细胞大部分为临床良性。Tanyi等曾报道幼年型颗粒细胞2例12号染色体三体妊娠

抗米勒管因子(anti-Mulleriahormone)是已被多次报道有助于诊断的肿标记。在肿标记面,Flemruing等曾发现,浆抑制素抗体(inhibinantibody)有助于鉴颗粒细胞与一般组织;还可以作为清中的肿标记,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测预测肿的复发。Weidner等报告,Ewing肉瘤(原发周围神经)的标记MIC2抗体可以标记正常卵巢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具有诊断颗粒细胞的意义Santala等(2001)报道1例幼年型颗粒细胞患者高催乳素血症

这些研究结果,均为颗粒细胞的诊断、监测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假若今后能入临床应用,将会对颗粒细胞的诊断、鉴诊断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缓解方法

预后:

1.临床期这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临床期早,5年生存率高;临床期晚5年生存率低Morris等(1985)的一组报告极具说服力如表3所示。Wu等(2000)亦有相似报道。

2.肿细胞分化程度Miller等(2001)报道肿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活跃5/10HPFs,甚至可见不正常核分裂,均提示肿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肿组织类型与预后的系,部分作者认为弥漫型(肉瘤型)预后差,但另一些作者却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所以难以肯定肿组织类型的不同对预后的确切影响。

3.Al-Badawi等(2002)认为,术后残存病灶大于2cm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预防:

颗粒细胞卵巢低度恶性肿,因为其有晚期复发的特征,长期随诊更为必要。

1.成人型颗粒细胞始每3个月随诊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重要的是坚持长期随诊。由于成人型颗粒细胞术后5年、10年甚至20年复发均有报道,Lauszus等(2001)报道临床Ⅰ期颗粒细胞的5年生存率为94%,10年为82%20年为62%,所以要随诊5~10年,甚至更长时间。

2.幼年型颗粒细胞大约有5%的幼年型颗粒细胞为恶性,其特点是复发快,一般在最初诊断后2年就可以广泛,故术后严密随诊对这类病人更显重要。随诊时间亦应每3个月1次,1年后每半年1次为宜。

3.随诊

(1)全身体检:部尤应注意,触摸有无包块、有无腹水的发生。

(2)认真仔细的妇科盆腔检查对于盆底、子宫直肠窝侧穹隆等处出现的增厚、结要十分敏感,了解有无复发病灶的出现。

(3)分泌检查:随诊阴道变化,检测、尿激素水平变化。

(4)影像检查:X线胸检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盆腔B超MRI、CT均可了解盆腔、腔脏器有无转移及手术区域有无复发。

(5)肿标记物测定:这是最有意义的随诊监测手段。国外已做出了有价值的结果,Long等(2000)报道,抗米勒管因子(AMH)的超敏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可以发现早期复发病灶或临床前期病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药木

下一篇 小草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