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草
基本介绍
【拼音名】 Xiǎo Tōnɡ Cǎo
【英文名】 MEDULLA STACHYURI/MEDULLA HELWINGIAE
【来源】 本品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 f. 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 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性状】旌节花:呈圆柱形,长30~50cm,直径0.5~1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无纹理。体轻,质松软,捏之能变形,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无空心,显银白色光泽。水浸后有黏滑感。无臭,无味。
植物形态
小乔木,枝梢呈蔓状,高2~3.5米。叶互生,膜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有小锯齿。总状花序下垂;苞片2,卵状三角形或近三角形;萼片4,长卵形,先端渐尖,浅绿色或近黄绿色;花瓣4,椭圆状卵形,黄色;雄蕊8,花药黄色,花丝细长;子房卵圆形,花柱伸出花冠外,柱头浅裂或头状,浆果球形,径5~8毫米,黑棕色,上有圆孔形的网纹。花期3~4月。果期4~5月。
鉴别
性状鉴别
茎髓呈细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4-1cm.银白色或微黄色,表面平坦无纹昊.体轻,质松软,可弯曲,以指捏之能使其变形.断面银白色,有光泽,无空心。水浸后,外表及断面均有粘滑感,无气味。
显微鉴别
茎髓横切面:全为薄壁细胞,细朐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纹孔稀疏。粘液细胞散在。中国旌节花茎髓有少数草梭钙簇晶,喜马山旌节花茎髓无簇晶。
药材属性
【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水;通乳。主热病烦渴,小便黄赤,尿少或尿闭,急性膀胱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乳汁不通
【用法与用量】 2.5~4.5g。
【注意事项】:气虚无湿热及孕妇患者慎服。孕妇及小便多者忌用。
【贮藏】 置干燥处。
附方
1.治小便黄赤:小通草6g,木通4.5g,车前子9g(布包)。煎服。(《安徽中药志》)
2.治热病烦躁,小便不利:小通草6g,栀子、生地、淡竹叶、知母、黄芩各9g。煎服。(《安徽中药志》)
3、治急性尿道炎:小通草6g,地肤子、车前子(布包)各15g。煎服,(《安徽中药志》)
4.治小便不利:小通草15g。车前仁15g,水菖蒲15g,火洒草3g,生石膏3g煎服。(《湖南药物志》)
5.治淋病,小便不利:滑石30g,甘草6g,小通草9g。小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6.治产后乳汁不通:小通草6g,王不留行9g,黄蜀葵根12g。煎水当茶饮。如因血虚乳汁多,加猪蹄1对,炖烂去药渣,吃肉喝汤,(《安徽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李杲:小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2.《纲目》:小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开也。
3.《本草正义》:小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苫,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切,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