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帆状胎盘

帆状胎盘:1993年Fries等指出单绒毛膜妊娠帆状胎盘者双胎输多于不并者他们认为膜状脐带易受压,流通过脐静到一个双胎的量减少,而较多的会通过胎盘处流至另一胎儿,致羊水产生过多,又可反过来压迫脐静造成恶性环,作者指出穿刺抽出大量羊水,不仅可缓解症状也可作为直接病因治疗。帆状胎盘属于新生儿失贫血的发病机制。(一)发病原因1.产前出 要是胎盘,包括胎儿-胎盘出......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产前出 要是胎盘,包括胎儿-胎盘、胎-母输及双胎间输。由于出隐匿,出量多少不等,出速度可急可缓,因此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1)胎儿-胎盘:指胎儿胎盘起新生儿贫血,可出胎盘实质或出导致胎盘肿,常见有以下两种情况:

脐带绕颈:当脐带绕颈时,因脐静壁薄,收缩脐带的压力首先阻塞脐静,然后才是脐动脉,故胎儿不能得到从脐静来的胎盘,而脐动脉仍继续将胎儿回流至胎盘胎儿严重者,可丧失20%的容量。

②剖宫产手术后:结扎脐带前如婴儿位置高于胎盘,这时通过脐动脉继续流向胎盘,而由于流体静力的压力,阻碍了从脐静继续回流至胎儿,有报告剖宫产婴儿容量较阴道分娩者低。

(2)胎-母输

①脐动脉和绒毛间隙存在压力差:脐动脉和绒毛间隙存在压力差,胎儿水分及代谢产物可达母体,因此胎儿亦可此途径,特是绒毛有破损时,可直接进入母环,有人检查妊娠各期胎盘,发现胎盘屏障有不少小,此乃继发于管的阻死和绒毛梗死。

羊膜穿刺术:羊膜穿刺术已广泛用于处理新生儿溶血病及围生期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穿刺针头可损伤胎盘起出。曾有报告10.8%胎-母输发生于诊断性羊膜穿刺后。

③其他损伤:外倒转术、静注催产素、母亲妊娠压综征等。

胎盘绒毛膜、绒毛癌等:胎儿红细胞最早可在妊娠4~8周通过胎盘进入环,也可在临产时发生。

(3)胎-胎输(fetofetal transfutsion):双胎输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一个并症,其围生期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1941年Herlitz首先报道,前对其临床表现已有较多的认识,但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在病因研究面有一定进展,因此在处理上也有所突破,增加了存活率。

发生双胎输的重要条件是双胎胎盘间具有共同的胎儿管床,胎盘管注射牛奶的研究,单绒毛膜双胎几乎全存在这种,有动脉间,静间,毛细管间的,但多发生在动,静交通型,这是1882年Schatz提出,称之为“第三环”,供动脉胎盘绒毛,从静回流入受儿,此病的发病机制已受到下列新的概念的挑战:

①双胎间清蛋白浓度区:1963年Kloosterman提出供儿通过慢性丢失蛋白至受环,因蛋白不能通过胎盘低蛋白血症的供环中体渗透压低,水分回流至母亲体。患儿脱水生长落后;而高蛋白血症的受儿其体渗透压高,从母体吸收大量水分,患儿生长较快,羊水过多,并可致全身水肿

②双胎间钠素水平区:1989年Nageotte发现受钠素水平高于供儿,钠素释放是由于容量增加刺激而产生的,同时可促使胎儿尿产生增加,导致羊水过多,1992年Wieacker也同意此结论,指出羊水增多是由于抗利尿激素释放受抑制所致。

帆状胎盘:1993年Fries等指出单绒毛膜妊娠帆状胎盘者双胎输多于不并者,他们认为膜状脐带易受压,流通过脐静到一个双胎的量减少,而较多的会通过胎盘处流至另一胎儿,致羊水产生过多,又可反过来压迫脐静造成恶性环,作者指出穿刺抽出大量羊水,不仅可缓解症状,也可作为直接病因治疗。

④双胎间胎盘功能的区:1992年Saunders等提出双胎输病因是供儿的子宫胎盘功能不全,胎盘环周围阻力增加,通过促进分流至受儿,1993年Vetter提出小的胎儿胎盘功能不全和生长障碍的反应是释放出生长刺激物,但因本身胎盘功能不全而无法对此刺激物起反应;而另一胎儿胎盘功能正常,通过生长刺激物流入,受刺激后促进生长,此过程即称为“生长因子后果”(growth factor sequence)。多由于分娩时产科意外情况、胎盘脐带起。生后失以脐部、肠道和多见,近年来由于医院性诊断性取起失也有所增加。

2.产时失 多由于分娩时产科意外情况、胎盘脐带起。

(1)胎盘异常:严重失常发生于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或剖宫产时误切胎盘而致失胎盘以多胎盘较常见,每一发出一脆弱静分支至胎盘,该管易破裂出

(2)脐带异常:正常脐带可由于过度牵扯而突然出脐带脐带、迷走管等,后者是脐带达到其植入处前分出1条或多条管,其管壁薄,缺乏脐带组织的保护,极易破裂;脐带帆状植入胎盘管亦在无保护情况下穿过羊膜和绒毛膜之间,出发生率为1%~2%。

3.生后失 生后失以脐部、肠道和多见,近年来由于医院性诊断性取起失也有所增加。

(1)脐部失:原因可由于:

①断脐时脐带结扎不紧或脐带残端管再度放而出

脐带插管进,换入库存会有过多保养液的低血红蛋白

③多次做诊断性脐静

(2)肠道失:由新生儿出血症、先天性肠道畸或坏死性肠结肠起。

(3):多由产伤起,贫血常在生后24~72h出现,多伴有黄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巨大头颅肿或头皮膜下出

:如硬膜下及网膜下腔出。出量大者可致贫血窒息缺氧所起的早产脑室,出量可达10%~15%患儿容量。

破裂。

上腺出

(二)发病机

新生儿失可由于胎盘的异常分离(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伤造成的脐带撕裂,胎盘脐带呈帆状附着撕裂管,剖宫产时切入前置胎盘起。如果分娩脐带紧紧缠绕在胎儿颈部或身体,动脉可从胎儿泵入胎盘,同时由于脐带受阻,妨碍了液通过脐静回流到婴儿;分娩时立即夹住脐带可能造成严重的急性隐性失(进入胎盘)。

在宫的胎-母出可造成严重程度不等的隐性失。这种出可能是急性或迁延性,也可能是慢性和反复性的。如果胎儿有对出的代偿,其细胞比容的下降会有一段时间(因为容量再扩张)。急性围生期出会导致胎儿新生儿休克细胞比容的下降需要过数小时。对母的Kleihauer试验阳性可实胎母出;当有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亲环后,其抗酸洗的特性可为确定。

慢性胎-胎间的输可发生在单卵双胎,他们共同的胎盘之间有管相通。至宫(在供双胎)隐性失

诊断

取决于出量的大小和出时间、速度,小量出可无症状

1.一般表现 轻度失的新生儿出生时并无症状分娩时发生的急性胎盘,出生时新生儿贫血不明显,但可起低容量性休克,需与苍白窒息,前者给氧症状不能缓解,后者吸入氧后症状缓解。新生儿生后随着细胞外液不断进入环以代偿低容量,24h后病儿可出现贫血,但无肿大。宫慢性失者,出生时即有显著贫血,除苍白外,其他症状常不明显,甚至Hb低至40~60g/L症状仍较轻微,但可有肿大。严重的病例可发生力衰竭。病儿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减少。出速度不同的表现:

(1)急性失:多为产时失,生后不久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浅快、不规则甚至呼吸窘迫、动过速、搏细弱。出量多时有休克症状,一般无肿大。

(2)慢性失:多为产前失,显著苍白但呼吸窘迫不明显,偶见力衰竭,多有肿大。

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鉴

1.苍白窒息 出生前多有分娩并症或宫窘迫,新生儿有青紫、呼吸困难或暂停、率减慢及无Hb降低等可与本病鉴

2.重症新生儿溶血病 也可有苍白、贫血,但常伴水肿肿大,生后24h即出现黄疸,可与本病鉴。确诊溶血病需靠特异性型抗体检查。

预防

1.发生在产前的胎-母失(是胎儿最常见类型) 胎-胎输,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发现羊膜穿刺,外倒转,静注射催产素妊娠压综征时可发生,除积极防治妊娠压综征外,其他操作应慎重,并注意鉴本症的发生,以及时采取有效诊治措施。胎-胎输若能在产前确诊,受胎儿穿刺抽取过多的羊水,可缓解症状,并为病因治疗的法。

2.发生在产时和产后的失,应提高接生技术,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止难产早产,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等均为有效措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