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小鱼眼草

鱼眼草是菊科鱼眼草属的植物。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西部。生于山坡与山谷草地、河岸、溪旁、路旁或田边荒地。海拔1350-3200米。印度也有分布。云南又叫小馒头草、蛆头草、地胡椒贵州子草、地细辛。药用消炎止泻,治小儿消化不良一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少有仅高6厘米的,近直立或铺单生或簇生,通常粗壮,少有纤细的,常自基部长出多数密集的匍匐斜升的而无明显的,或明......
目录

形态特征

植株

小鱼眼草一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少有仅高6厘米的,近直立或铺

小鱼眼草单生或簇生,通常粗壮,少有纤细的,常自基部长出多数密集的匍匐斜升的而无明显的,或明显假轴分枝不显著,或有明显的而基部径约4毫米。整个白色长或短柔毛,上部及接花序处的毛常稠密而展,有时中下部稀毛或毛。

卵形、长倒卵形,匙或长。中部长3-6厘米,宽1.5-3厘米,羽裂或大头羽裂,侧裂1-3对,向下渐收窄,基部扩大,状抱。自中部向上或向下的渐小,匙或宽匙,边缘深齿。有时植株全部较小,匙,长2-2.5厘米,宽约1厘米。全部两面被白色疏或密短毛,有时毛或几无毛。

头状花序小,扁球,径约5毫米,生端,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端排成疏松或紧密的伞房花序锥状伞房花序花序梗稍粗,被尘状微柔毛或几无毛。总苞1-2层,长,稍不等长,长约1毫米,边缘锯齿状微裂。花托突起,端平。外围雌花多层,白色花冠卵形或坛,基部膨大,上端收窄,长0.6-0.7毫米,端2-3个微齿。中央两性少数,黄绿色,花冠管状,长0.8-0.9毫米,管部短,狭细,檐部长钟状,有4-5裂齿

瘦果压扁,光滑倒披针,边缘状加厚。无冠毛,或两性瘦果端有1-2个细毛状冠毛

果期全年。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与山谷草地、河岸、溪旁、路旁或田边荒地。海拔1350-3200米。印度也有分布。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西部。

主要价值

云南又叫小馒头草、蛆头草、地胡椒贵州子草、地细辛。药用消炎止泻,治小儿消化不良

来源

鱼眼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苦,凉。

功能

清热解毒,祛。用于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感冒高烧,肺炎痢疾疟疾牙痛夜盲症;外用治疮疡,蛇咬伤皮炎湿疹子宫垂,肛。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适量,水洗,或捣烂患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产褥期恶露

下一篇 产道血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