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产道扁平型狭窄

盆的任何一个径线或几个径线都缩短称为盆狭窄。盆可在入、中盆、出三个平面中的一个平面或多个平面同时狭窄。入狭窄:大多数表现为入平面前后径狭窄,即扁平型狭窄。多为儿童期患佝偻病的结果。1.病史若有以下病史,如维生素D缺乏病、质软化病、小儿麻痹症、柱及关节结核、严重的胸廓柱变骨折以及曾有剖宫产、阴道手术助产、反复发生位或横位的产妇、死产、新生儿产伤等,应仔细检查有......
目录

原因

多为儿童期患佝偻病的结果。

检查

1.病史

若有以下病史,如维生素D缺乏病、质软化病、小儿麻痹症、柱及关节结核、严重的胸廓柱变骨折以及曾有剖宫产、阴道手术助产、反复发生位或横位的产妇、死产、新生儿产伤等,应仔细检查有无盆异常。

2.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身材矮小,低于145cm的产妇,患均小型狭窄的可能性较大。体格粗壮,颈部较短,骼有男性化趋向者,不但因其质偏厚影响盆腔大小,也易伴有漏斗型狭窄。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盆畸,故应仔细检查有无影响态的下肢或柱疾病,有无维生素D缺乏病或骨折的后遗症等。

(2)盆测量:

盆外测量:

A.骶耻外径18cm,提示入面前后径狭窄,往往为扁平盆。

B.坐节间径7.5cm,应考虑出横径狭窄,往往伴盆狭窄。

C.坐节间径+后矢状径15cm或耻弓角度呈锐角且耻弓低者,也提示出狭窄。

D.米氏菱形不对称,各边不等长者,可能为偏斜盆。E.盆外测量各径线均较正常值小2cm或更多者,提示为均小盆狭窄。

测量:盆外测量时如怀疑有盆狭窄,应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进测量。测量须消毒外阴及阴道后戴消毒手套中指、示指阴道检查进测量。

A.对角径:是从耻下缘到骶岬的离,正常值为12.5~13cm。对角径减去1.5cm即等于盆入面前后径,即真结径。

B.坐棘间径:又称中盆横径,此径不易测量,可采用以下法:a.用德利(De-Lee)中盆测量器测量,但因此器末端难以固定,故不易检查准确;b.有人提出在诊时手指触及一侧坐棘后向另一侧横扫,以手指数估计其长度,但也不够准确。无法确切了解坐棘间径时可采取临床估计法:a.可考虑以髂后上棘间径亦即米氏菱形横径,加1cm作为坐棘间径。b.更简便法是将坐棘突出程度划分为3级以表示坐棘之长短。Ⅰ级:坐棘较平坦,相对坐棘间径较长;Ⅱ级:坐棘中等突出,坐棘间径也为中等长度;Ⅲ级:坐棘尖锐突出,坐棘间径短小。c.参考坐节间径的长度。

C.中盆前后径:先确定骶尾关节,然后用诊指尖关节向上,越过骶第5约1cm,此处即第4与第5骶椎交界处为测量的后据点,前据点仍为耻下缘。中盆前后径平均值为12.2cm。

D.中盆后矢状径:此径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坐切迹底部宽度代表之,能容3横指为正常,若2横指表示中盆后矢状径明显缩短。切迹之宽窄以肛查指诊较为准确,阴道检查不易触及,特是初产妇。

E.耻联后角:此角应156o,检查时如感觉耻联后角较宽大表示系女型盆,如较小则为猿型或男型盆。

综上所述,临床可借助下列情况以确定中盆的狭窄:A.坐棘突出Ⅱ级或Ⅲ级;B.坐切迹底部宽度4.5cm(3横指);C.坐节间径7.5cm。具有其中2项及2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盆狭窄。肛门指诊了解盆后半部的情况常比阴道检查更准确,而且简单易,实际也为测量的一种法。

其他助检查:

1.X线盆测量

2.B超盆测量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盆测量

4.磁共振成像(MRI)盆测量

鉴别诊断

应与单纯扁平盆鉴。从入平面,入平面前后径,入平面以下平面,骶凹度等项区鉴。单纯扁平入平面呈横扁,佝偻性扁平呈;入平面前后径,前者缩短,后者明显缩短;入平面以下平面,前者正常,后者逐渐增大;骶凹度,前者有一定弧度,后者骶变直向后翘。

1.病史

若有以下病史,如维生素D缺乏病、质软化病、小儿麻痹症、柱及关节结核、严重的胸廓柱变骨折以及曾有剖宫产、阴道手术助产、反复发生位或横位的产妇、死产、新生儿产伤等,应仔细检查有无盆异常。

2.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身材矮小,低于145cm的产妇,患均小型狭窄的可能性较大。体格粗壮,颈部较短,骼有男性化趋向者,不但因其质偏厚影响盆腔大小,也易伴有漏斗型狭窄。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盆畸,故应仔细检查有无影响态的下肢或柱疾病,有无维生素D缺乏病或骨折的后遗症等。

(2)盆测量:

盆外测量:

A.骶耻外径18cm,提示入面前后径狭窄,往往为扁平盆。

B.坐节间径7.5cm,应考虑出横径狭窄,往往伴盆狭窄。

C.坐节间径+后矢状径15cm或耻弓角度呈锐角且耻弓低者,也提示出狭窄。

D.米氏菱形不对称,各边不等长者,可能为偏斜盆。

E.盆外测量各径线均较正常值小2cm或更多者,提示为均小盆狭窄。

测量:盆外测量时如怀疑有盆狭窄,应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进测量。测量须消毒外阴及阴道后戴消毒手套中指、示指阴道检查进测量。A.对角径:是从耻下缘到骶岬的离,正常值为12.5~13cm。对角径减去1.5cm即等于盆入面前后径,即真结径。

B.坐棘间径:又称中盆横径,此径不易测量,可采用以下法:a.用德利(De-Lee)中盆测量器测量,但因此器末端难以固定,故不易检查准确;b.有人提出在诊时手指触及一侧坐棘后向另一侧横扫,以手指数估计其长度,但也不够准确。无法确切了解坐棘间径时可采取临床估计法:a.可考虑以髂后上棘间径亦即米氏菱形横径,加1cm作为坐棘间径。b.更简便法是将坐棘突出程度划分为3级以表示坐棘之长短。Ⅰ级:坐棘较平坦,相对坐棘间径较长;Ⅱ级:坐棘中等突出,坐棘间径也为中等长度;Ⅲ级:坐棘尖锐突出,坐棘间径短小。c.参考坐节间径的长度。

C.中盆前后径:先确定骶尾关节,然后用诊指尖关节向上,越过骶第5约1cm,此处即第4与第5骶椎交界处为测量的后据点,前据点仍为耻下缘。中盆前后径平均值为12.2cm。

D.中盆后矢状径:此径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坐切迹底部宽度代表之,能容3横指为正常,若2横指表示中盆后矢状径明显缩短。切迹之宽窄以肛查指诊较为准确,阴道检查不易触及,特是初产妇。

E.耻联后角:此角应156o,检查时如感觉耻联后角较宽大表示系女型盆,如较小则为猿型或男型盆。

综上所述,临床可借助下列情况以确定中盆的狭窄:A.坐棘突出Ⅱ级或Ⅲ级;B.坐切迹底部宽度4.5cm(3横指);C.坐节间径7.5cm。具有其中2项及2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盆狭窄。肛门指诊了解盆后半部的情况常比阴道检查更准确,而且简单易,实际也为测量的一种法。

其他助检查:

1.X线盆测量

2.B超盆测量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盆测量

4.磁共振成像(MRI)盆测量

缓解方法

盆入狭窄的处理盆入面单一径线狭窄往往是扁平型狭窄,若骶耻外径为17~18cm,胎儿正常大小,应给予充分试产的机会。胎膜未破者,应先进人工破膜,以加强宫缩。有作者认为,在处理盆入轻度狭窄时,未破膜的试产不能认为是有效的试产。

盆入狭窄试产时间可稍长,宫颈扩张进入活跃期后可试产6~8h。但如产程始后表现为原发性宫缩乏力或不协调宫缩,而宫缩又不能以强镇静打断时,提示有明显头盆不称,应阴道检查,测量对角径,重新估计头盆系,试产应慎重,若明确头盆不称宜尽快剖宫产术。

试产过程中如发现产力弱,可用缩宫素静滴加强宫缩。使用缩宫素时要严密监护母儿情况,若观察有效宫缩2h产程仍无明显进展,可认为试产失败,应尽快剖宫产术。

盆入狭窄选择性剖宫产指征:①胎头高浮不能入盆,胎头骑跨;②盆入严重狭窄,骶耻外径16cm;③盆显著畸或有明显头盆不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产后子宫收缩

下一篇 处女膜无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