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叶榕
形态特征
斜叶榕 (原亚种)
小乔木,幼时多附生, 树皮微粗糙,小枝褐色。叶薄革质,排为两列,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3厘米,宽4-6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一侧稍宽,两面无毛,背面略粗糙,网脉明显,干后网眼深褐色,基生侧脉短,不延长,侧脉5-8对,两面凸起,叶柄粗壮,长8-10毫米; 托叶钻状 披针形,厚,长5-10毫米。榕果球形或球状梨形,单生或成对腋生,直径约10毫米,略粗糙,疏生小瘤体,顶端脐状,基部收缩成柄,柄长5-10毫米,基生 苞片3,卵圆形,干后反卷;总梗极短;雄花生榕果内壁近口部, 花被片4-6,白色,线形, 雄蕊1枚,基部有退化的 子房;瘿花与雄 花花被相似,子房斜卵形, 花柱侧生;雌花生另一植株榕果内,花被片4,线形,质薄,透明。 瘦果椭圆形,具龙骨,表面有瘤体,花柱侧生,延长, 柱头膨大。花果期冬季至翌年6月。
匍匐斜叶榕(亚种)
岩生匍匐灌木,叶硬革质,粗糙,椭圆形,长3-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心形,干后网脉不为褐色,气孔下陷。榕果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总梗长约1.5毫米。花果期冬季至翌年6月。
斜叶榕(亚种)
乔木或附生。叶革质,变异很大,卵状椭圆形或近 菱形,两则极不相等,在同一树上有 全缘的也有具角棱和角齿的,大小幅度相差很大,大树叶一般长不到13厘米,宽不到5厘米,而附生的叶长超过13厘米,宽5-6厘米,质薄,侧脉5-7对,干后黄绿色。榕果径6-8毫米。花的结构与原种记载相符合。花果期6-7月。
凸尖榕(亚种)
附生灌木。叶大而薄,近革质,一般叶较斜叶榕长而宽,表面初时粗糙后渐光滑,背面被微柔毛,干后不为褐色。榕果球形,径1-7毫米;花被白色或红色。花果期6-7月。
产地生境
斜叶榕 (原亚种)
产海南,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松巴哇、 马鲁古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至塔希提等地也有分布。
匍匐斜叶榕(亚种)
斜叶榕(亚种)
产台湾、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墨脱)、福建。泰国、 缅甸、马来西亚西部、印度尼西亚有分布。生于海拔200-600米山谷湿润林中或岩石上。
凸尖榕(亚种)
药用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