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烧伤后尿量减少

烧伤后尿量减少(一般指成人尿量每小时在20毫升以下):是烧伤休克的重要且较早的表现,如果功能未严重损害,尿少一般能反映组织液灌流情况和休克的严重程度。尿少的要原因是容量不足,流量减少所致。当然尚与抗尿激素和醛固酮增多有。如出现无尿,多示收缩压在10.7kPa以下。容量不足,流量减少所致。当然尚与抗尿激素和醛固酮增多有。一般据临床表现足可作出烧伤休克的诊断。如条件许可。必要的......
目录

原因

容量不足,流量减少所致。当然尚与抗尿激素和醛固酮增多有

检查

一般据临床表现足可作出烧伤休克的诊断。如条件许可。必要的化验检查如浆渗透压,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红蛋白等,有助于烧伤休克的早期诊断,亦可作治疗参考。

鉴别诊断

烧伤搏增速:是烧伤休克症状之一。烧伤休克绝大多数为继发性休克,通常发生在烧伤后最初数小时或十多个小时,属于低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受伤局部有大量浆液自毛细管渗出至创面和组织同间隙,造成有效量减少。

烧伤渴:是由于严重烧伤后大量江洋液体渗出,使容量减少,致使全身有效量不足。烧伤面积越大,渗出越严重,渴越明显,是烧伤休克较早出现的临床表现。一般据临床表现足可作出烧伤休克的诊断。如条件许可。必要的化验检查如浆渗透压,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红蛋白等,有助于烧伤休克的早期诊断,亦可作治疗参考。

缓解方法

烧伤休克的防治,当前仍取补液疗法为的综措施。伤后2-3天的休克补充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蛋白血症,持续监测肠、液系统的变化,预防并发症。

(a)补液疗法:

1.全国公式制订输液计划: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输入晶体液量=烧伤面积(Ⅱ度+Ⅲ度)体重(Kg)1.5(小儿为1.8;婴儿为2.0);另加生理量2000-3000ml。(小儿生理量为60-80ml/Kg;婴儿为100-200ml/Kg)。体和晶体的比例为1:1,或1:2。输液速度在伤后8小时均匀输入总液量的1/2;另1/2量在后16小时均匀输入。第二个24小时补入的晶体量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生理量仍为2000-3000ml。第三个24小时输入的晶体量则为第二个24小时的一半,生理量仍为2000-3000ml。常维持病人(成人)尿量30-50ml/小时。

2.、输液治疗注意点:(1)体液指浆、全、人体白蛋白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浆等。后两种的用量不宜超过1000ml。晶体液包括平衡盐溶液、等渗盐水和等渗碱性液(碳酸氢钠乳酸钠溶液)。电解质液与碱性液之比一般为2:1,如有血红蛋白尿或严重酸中毒时,碱性液输入量可增至1:1。如缺少体液,可用电解溶液代替。基础生理量指5%或10%的葡萄糖溶液,成人每日为2000-3000ml。如因暴疗法、室温度、天炎热、创面用烤灯或热等,可增加输入量以创面、皮肤和呼吸等不显性失水。(2)成人烧伤恶心呕吐者,应及早进量进食。幼儿可饮母奶。大部份伤员不需静输液。头面颈部组织较疏松,烧伤水肿重,尤其小儿头面烧伤)5%要预防休克,应予输液。(3)成人烧伤面积在20%-30%,可静输液加服流质,补液以电解质为体液可用右旋糖酐:Ⅲ度烧伤者,体以全浆为,适量右旋糖酐。(4)计算的补液与成份,必须切实时、质,量输入。在烧伤休克期2-3天,中断输液或输液过慢均可发生休克。(5)进输液治疗时,必须强调尿量监测。因尿量的减少先于压、搏的变化。压低,压差小,尿少,表示容量不足或已有休克,应先输入体液;压、压差正常,尿少,应先输入电解质液或水份。输入右旋糖酐可使尿比重上升。(6)输液抗休克时,注意采取保暖,更换潮湿料,减少搬动,充分止痛,吸氧,防感染综治疗。

(b)特殊情况的处理:

1.来院时伤员已处于严重休克,应立即进,快速输液,成人每小时可输电解质液、全浆约1000ml左右,至病情改善,始排尿,再尿量、搏、压,部有无罗音等调整输液量与速度。为减轻再灌注损伤,需给予给生素C、E、辅酶Q10等自由基清除。为改善心脏功能,及早输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并给能量合剂

2.少尿无尿:应先补充容量抗休克,不给利尿容量基本补足,待压上升时,可用醇(0.5-1.0/Kg)。重复应用利尿仍然少尿无尿者,应考虑有无急性肾衰

3.血红蛋白尿蛋白尿:应增加输液量并输碱性溶液以碱化尿液,要求尿量达到80-100ml/小时,及早输醇。记录尿色及尿量变化,直至尿液清亮为止。

用药原则:

1.治疗原则补液及用A+B类抗菌素药物。

2.给予大量浆及白蛋白治疗。

疗效评价:

1.休克期安全度过。

2.过不了休克期,出现并发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新疆紫草

下一篇 新疆木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