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旋蒴苣苔

旋蒴苣苔 旋蒴苣(jù)苔(拉丁:Boea hygrometrica(Bunge)R. Br.),为猫朵、牛耳草八宝等,是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蒴苣苔全部基生,莲座状,近卵形卵形聚伞花序伞状,花序梗被淡褐色短柔毛和腺状柔毛;花萼钟状,花冠淡蓝紫色花药,无花盘蒴果种子期7-8月,果期9月。产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生于山坡路旁石上,......
目录

形态特征

旋蒴苣苔多年生草本。全部基生,莲座状,无柄,近卵形卵形,长1.8-7厘米,宽1.2-5.5厘米,上面被白色贴伏长柔毛,下面被白色或淡褐色贴伏长绒毛,,边缘具牙齿波状齿叶脉不明显。

聚伞花序伞状,2-5条,每花序具2-5花序梗长10-18厘米,被淡褐色短柔毛和腺状柔毛;苞片2,极小或不明显;花梗长1-3厘米,被短柔毛。花萼钟状,5裂至近基部,裂稍不等,上2枚略小,线伏披针,长2-3毫米,宽约0.8毫米,外面被短柔毛,端钝,全缘花冠淡蓝紫色,长8-13毫米,直径6-10毫米,外面近无毛;筒长约5毫米;檐部稍二,上2裂,裂相等,长,长约4毫米,比下唇裂短而窄,下3裂,裂相等,宽卵形卵形,长5-6毫米,宽6-7毫米。雄蕊2,丝扁平,长约1毫米,无毛,着生于花冠基部3毫米处,花药,长约2.5毫米,端连着,药室2,端汇;退化雄蕊3,极小。无花盘雌蕊长约8毫米,不伸出花冠外,子房卵状长,长约4.5毫米,直径约1.2毫米,被短柔毛,花柱长约3.5毫米,无毛,柱头1,头状。蒴果;长3-3.5厘米,直径1.5-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螺旋状卷种子,长约0.6毫米。期7-8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生长在海拔200-1320米的山坡、路旁、石上。旋蒴苣苔

生长习性

旋蒴苣苔在中国秦岭山区的期可持续9月。7-9月是秦岭山区雨水相对丰沛的时期,后很快结果,果实为细蒴果旋蒴苣苔是一种复苏植物。它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下,以脱水休眠式度过严酷的旱期,当水分适宜时又重新恢复生活力,夏天的正午,石上的温度高达40℃以上,它的叶片萎蔫,但第二天早上又变得生机勃勃,旋蒴苣苔这种适生能力使得旋蒴苣苔能在夏季干热、冬季严的中国北得以生存,在水分极缺的石上得以繁衍。

繁殖方法

可用种子繁殖。一月采收种子,采后即可播种。也可移栽,于春季采挖幼苗,栽于石面上的坑洼处。栽培时尽量栽在半阴处石壁上,石壁应有一定的坡度,避免积水,石面上还应有腐殖土或苔鲜类,以利根系附着。生长于旱时不必浇水,利用自然降水,旋蒴苣苔完全可以存活。家盆栽应用浅盆、腐殖土,置于通良好、可见阳光的半阴处。旋朔首苔在自然环境下一般少有病害,在栽培环境中夏季闷热时易感染白粉病,应注意防治。旋蒴苣苔

主要价值

观赏:旋蒴苣苔碧绿,株优美,朵玲珑可爱,尤其是能生在石上。可发应用于园林假山、山石园的绿化。

药用:旋蒴苣苔的全草可人药,味甘,性温,治中耳炎、跌打损伤等。鲜用或晒干即可,具有活疲、止的功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排尿疼痛

下一篇 盆腔下垂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