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尿失禁与遗尿

尿失遗尿是指同时出现尿失遗尿这两种症状。尿失(incontinenceof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地流出。遗尿包括两种情况,一则指遗尿病,即俗称的尿床;二则指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无神经系统或泌尿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夜间睡眠无意识地排尿。婴儿不能控制排尿应视为正常现象。遗尿可分为夜间遗尿及白天遗尿,以夜间遗尿为多。一、病因分类1......
目录

原因

一、病因分类

1.真性尿失:膀结石、结核、肿等疾患,使逼尿过度收缩,尿道括约松弛或麻痹,使膀胱失去贮尿功能,有尿即排出,亦称自膀胱

2.假性尿失:下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压升高,使尿液被迫溢出,称假性尿失,又称遗尿。见于先天性隐性柱裂;各种原因起的尿潴留。还见于5岁以下健康儿童,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排尿神经反射弧建立不牢固,在夜间熟睡时,尿液自动排出,称尿床,随着生长发育,可自停止,不代表病态。

3.应力性尿失:由于尿道括约松弛,当患者咳嗽、大笑、打喷嚏等使压突然升高时,有少量尿液可不自排出,见于老年人尿道括约退性变;青壮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松弛;亦见于妊娠子宫压迫膀;肿压迫膀胱

4.先天性尿失:见于先天性尿路畸尿道异位,脐尿管未尿道上裂,膀既阴道瘘。

二、机理

正常尿道括约有一定张力,逼尿处于松弛状态,使尿液存于膀胱,排尿时一系列神经反射活动,使逼尿收缩,括约松弛,尿液排出。如果遇尿持续性痉挛,或括约过分松弛,均可使尿液无法在膀胱积存而自动流出,这就是尿失,称真性尿失。如果下尿路有梗阻,或逼尿无力,尿液滞留在膀胱,使过度充盈的膀滞压力逐渐增高,尿液可随时溢出,造成充盈性尿失即假性尿失,亦称遗尿

检查

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助检查,详见本节排尿困难及尿滞留。

鉴别诊断

1、神经源性膀胱:是参与排尿反射的神经系统在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损伤。神经系统检查时应注意周围神经炎、脊髓炎、大脑炎、外伤脊髓外伤。有的患者可伴有肛门括约松弛,甚至截瘫

2、由于逼尿痉挛起的尿失:注意找原因,常见的是炎症,尤其是泌尿系统结核,此时静肾盂造影,膀胱呈乒乓球样改变是膀胱结核的特点。除此之外膀结石、肿亦可起,B超、CT检查可帮助诊断。膀胱镜检查可以确诊。

3、尿路畸起尿失:可见尿液从异常通道排出来,一般诊断不困难。特殊情况须泌尿道造影或膀胱镜检查帮助确诊。

4、假性尿失:注意检查下尿路梗阻,耻上,下部可触到胀大的膀胱是特点。必要时膀胱测压对诊断有助。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助检查,详见本节排尿困难及尿滞留。

缓解方法

女性尿失盆运动,要是将肉收缩10秒钟,再放松10秒钟,这样不断重复10次。每天分三段时间重复做这个运动,每天收放肉的总数是30次。儿童遗尿症的预防要是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遗尿症的基本措施。训练时间最好是在孩子满1岁半以后。始训练的时间过早。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反射性排尿的控制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往往会造成失败。这就难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要是采取阳性强化法。每次成功都应立即奖励孩子。

另外,首先应避免白天过度劳累。安排孩子时休息。晚上早点睡觉较好。因为睡后3小时膀胱便储存一定的尿液。而此时正是睡眠最深的时候。孩子很难自己醒来。

家长睡前叫醒孩子排尿一次。可避免尿床。晚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渴。晚饭后尽量少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并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尿暗黑色

下一篇 尿钠排出量极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