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橡木皮

橡木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QuercusacutissimaCarr,又栎木皮、栎树皮,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皮或树皮。味苦,平,无毒要用于解毒利湿涩肠止泻泄泻痢疾疮疡;瘰疬。橡木皮 【出处】《本草纲橡木皮 (《纲》) 【异】栎木皮(《本草拾遗》),栎树皮(《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皮或树皮植物态详"橡实"条。 【性味】《本草拾遗》:"味苦......
目录

简介

《辞典》

橡木皮

 【出处】《本草纲

橡木皮

(《纲》)

【异】栎木皮(《本草拾遗》),栎树皮(《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皮或树皮植物态详"橡实"条。

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功用治】治泻痢,瘰疬,恶疮。

①《本草拾遗》:"恶疮中犯毒者,取汁洗疮,当令脓尽止。亦治痢。"

②《日华子本草》:"治水痢,消瘰疬,除恶疮。"

【选】治诸疮因致肿:栎皮三十斤,锉,水三斛,令热,下盐一把,令灼灼然热以浸疮,当出脓,日日为之,差止。(《千金》)

【附】治诸疮因致肿:栎皮三十斤,锉,水三斛,令热,下盐一把,令灼灼然热以浸疮,当出脓,日日为之,差止。(《千金》)

【临床应用】治疗阿米巴痢疾:取栎树皮1斤,加水3000毫升,成1500毫升。成人日服3次,每次30~50毫升,连服3~7天。服药后1~2天始见效。700余例观察,有效率约85%。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橡木皮

【出处】出自《本草纲

【拼音】 Xiànɡ Mù Pí

】栎木皮、栎树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辽东栎皮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Quercus acutissima Carr

采收和储藏:随时可采,洗净,晒干,切

形状特征

橡木皮图册1.落乔木,高15-30m,树皮深灰色,或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幼黄褐色绒毛;后落。冬,灰褐色鳞片卵形、有毛。互生,叶柄长2-3cm,有毛;革质,叶片长椭披针,长8-19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或宽楔形,具状锯齿侧脉13-18对,直达齿端,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落,仅腋有毛,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6-12cm,为葇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下部腋,被柔毛,花被通常5列,雄蕊4,稀较多;雌花1-3个集生于新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围坚果的约1/2,苞片、反,被灰白色绒毛;坚果球果或卵状长,直径1.5-2cm,高1.7-2.2cm,先端,果脐突起,褐色期3-5月,果期翌年9-10月。

2.本种与麻栎的区在于:叶柄长2-5mm;叶片卵形或倒卵状长,先端钝,基部,边缘具深波状齿侧脉5-7对;壳斗浅杯状,苞片扁平或部凸起。期5月,果期9-10月。

橡木皮图册橡木皮图册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丘陵与针林、阔林中。

2.生于海拔300-2500m的山坡或山林中。

资源分布

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等地。

药用价值

【性状】性状鉴 树皮表面灰黑色,粗糙;具不规则纵裂,软木质;面类白色微,味稍苦、涩。

【化成份】麻栎树皮及树干含鞣质,树干含鞣质5%-10%。

性味】苦;涩;性平

【功能治】解毒利湿涩肠止泻泄泻痢疾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服:汤,3-10g。外用:适量,汤或加盐,浸洗。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恶疮中犯毒者,取汁洗疮,当令脓尽止。亦治痢。

2.《日华子本草》:治水痢,消瘰疬,除恶疮。

【临床应用】治疗阿米巴痢疾:取栎树皮1斤,加水3000ml,成1500ml。成人日服3次,每次30-50ml,连服3-察,有效率约85%。

【摘录】《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消毒药

下一篇 橡实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