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熊脂

熊脂 (《本》),又称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是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取出脂肪,炼去滓即得。动物态详熊胆条。【采集】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药材】熊油色白微黄,略似猪油,冷时凝结成膏,热则化为液状。微香。以纯净无滓、香者为佳。产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等地。【炮制】《雷公炮炙论》:凡收得后,炼过,就器中安生椒,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个,炼了,去脂革......
目录

简介

【药材】熊油色白微黄,略似猪油,冷时凝结成膏,热则化为液状。

微香。

以纯净无滓、香者为佳。

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等地。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收得后,炼过,就器中安生椒,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个,炼了,去脂革并椒,入瓶中收,任用。

功用

性味】甘,温。

①《录》:微温,无毒

②《本逢原》:甘,温。

归经】《本草疏》:入足太阴,手阳阴、少阴

【功用治-熊脂的功效】补虚损,强筋,润肤。

风痹不仁,筋挛急,虚损羸瘦,头癣,白秃,臁疮

①《本》:风痹不仁,筋急,五脏积聚热羸瘦,头疡白秃,面皯疱。

②《录》:食饮呕吐

③《日华子本草》:治,补虚损,杀劳虫,强

④《四川中药志》:补杀虫,治肿胀积聚

外用涂臁疮

【用法与用量】服:炼后水冲。

外用:涂搽。

【选】①治秃疮及发中生癣:熊白之。

(《产乳集验》) ②治数十年熊油一两,瓦松三钱,轻粉一钱,樟脑一钱。

各为末。

先以甘草三钱,桂枝三钱汤洗之,干,以熊油调各末,搽而之,一日三次。

(《洞天奥旨》熊脂膏)

家论述】《本草疏》:熊脂,其风痹不仁筋急者,盖阳邪,熊(脂)温,能通经络;性润,能滋养肝,故之也。

滑泽而通,故五脏积聚及食饮吐呕。

甘而强力,故能热羸瘦,甚言其补虚壮筋之功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当有硬物插入身体而无法取出时比如在战争中受了箭伤而无法拔出箭簇时,过提炼的熊脂可以润滑全身以使硬物自动滑出身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熊脑

下一篇 淋巴管破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