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熊骨

【出处】 《食疗本草》【拼音】 Xiónɡ Gǔ【来源】 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捕得熊后,剥去皮肉,留下四脚爪上的皮毛和爪,再剔净残存筋肉,阴干。【原态】 动物态详"熊胆"条。【性状】 一般多用四肢,头部、躯干部少用。四肢虎骨相似,但较细长,质轻而松,关节亦较不发达。前肢肱骨粗隆三条,下端靠近环处无小孔(即无"凤眼",可资与虎骨)。后肢胫,有纵棱,膝盖......
目录

动物形态

1.黑熊,体较大,长1.5-1.7m,体重约150kg。头部宽部短而尖;端裸,眼小;较长且被有长毛,伸出头两侧。颈部短粗,两侧毛特长。胸部有一倒人白斑。尾很短。毛较一致漆黑色,有光泽。四肢粗健,前后足均具5,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垫亦宽大且肥厚,前宽后窄,侧中部无毛间隔。具爪。除其面部棕色、下颌白色、倒人白斑外,全身均为黑色并带有光泽。 2.棕熊,体较大,长约2m,重200-300kg。头阔而部较长也较阔,其端裸出,略侧扁。小,能动,外被毛。肩端隆起,粗壮,尾短。四肢粗壮,前后足均具5,前足的爪长于后足。爪侧扁而弯,呈暗褐色。全身为黑棕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棕黄色或棕红色。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

介绍

【拉 丁 】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 Ursus arctos L.

【相药材】马来熊骨

【采集】捕得熊后,剥去皮肉,留下四脚爪上的皮毛和爪,再剔净残存筋肉,阴干。

【药材】一般多用四肢,头部、躯干部少用。

四肢虎骨相似,但较细长,质轻而松,关节亦较不发达。

前肢肱骨粗隆三条,下端靠近环处无小孔(即无凤眼,可资与虎骨)。

后肢胫,有纵棱,膝盖,带有状筋。

前后肢掌部宽大,均具5爪,爪黑色;留下的皮毛呈黑色棕色

的表面白色或灰白色,断面白色,粗糙不显油性,骨髓不明显,暗淡无光泽。

长而尖,短,前部较宽,后部较窄,左右部连接部分向下凹陷,较宽,矢状短而不显著。

齿褐色,上颚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6对,下颚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7对。

上颚后臼齿很长,约为宽的两倍。

肋骨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咸微辛,无毒

【功用治-熊骨的功效】①《食疗本草》:之,,亦小儿客忤

②《四川中药志》:能除湿,治湿作痛。

【选】治湿关节肿痛:熊骨桂枝、茅术、牛膝杜仲、防己。

汤或浸酒服。

(《四川中药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老人髋部疼痛

下一篇 熊蕨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