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髋内翻

股骨颈轴线和股骨干轴线之间成一个倾角,或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度之间。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翻。先天性翻亦称发育翻,系幼儿时发生的股骨颈干角进性减小所致的畸。正常成人的颈干角为120deg;~140deg;,儿童为135deg;~145deg;。若颈干角小于120deg;,称为翻。表现为日见加重的跛,是小儿跛常见原因之一。单侧发病多于双侧,性......
目录

原因

(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翻的原因不明,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生长性紊乱,属于股骨近侧段发育不完全病损的一种;有人认为是外伤所致;还有人强调与分泌有;也可能与家族遗传有

(二)发病机

胎儿发育阶段,股骨近侧骺伸展于股骨上端,表现为月柱,很快分成股骨颈的骺部分和大转子的骺部分。股骨颈的侧部分成熟较早,使股骨颈变长,而股骨头的骺则将在出生后6个月时出现化中。当股骨头、颈骺软出现病损时,其病变是纤维组织代替正常的化,结果导致骺断裂和消失,常呈一个分离的三角块。随着儿童走负重,逐渐发展为翻。

检查

(一)症状

本病最突出的表现是日益加重的跛。婴儿时症状不明显。早期以髋痛为,之后患肢无力,易疲劳走时身体摇晃,跛。站立时,患肢呈外旋及轻度收位,盆斜向患侧,柱出现侧凸畸,在段凸向患侧,在胸段凸向健侧。患侧臀肌萎缩,纹比健侧下降,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者仰卧位时,在其沟部可触到增生的股骨头、颈。大粗隆点高出Nelaton线,患髋外展、旋及后伸明显受限。套叠试验阴性。

(二)诊断

如髋痛患儿时有关节疼痛,下肢外展旋及后伸明显受限,应考虑本病。结X线上的特征所见。诊断并不困难。

鉴别诊断

1.病患者的病史、髋关节活动受限及肢体短缩等与轻度的先天性翻相似,但二者在X线上各有特点,骨炎股骨头、颈无分离现象,头致密扁平,颈粗短。

2.先天性关节先天性关节位患者的跛出现较早,从幼儿期步时始。检查见股骨头在髋臼之外,大多数患者套叠试验阳性。

3.本症应与儿童期继发性骺滑股骨性坏死、股骨骨髓炎、多发性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等病因起的翻有所不同,但均有跛步态。

缓解方法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键。

治疗措施

先天性翻患者在股骨头与股骨颈干之间存在着非生理性的剪应力与变应力,治疗原则是应在儿童成长期减少弯应力使至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变股骨头与颈之间剪应力为生理性的压应力。

对于轻度翻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而颈干角小于100deg;时多需手术矫,增加颈干角,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压应力,消除剪应力。手术为粗隆下外展术,把原来垂直的骺线,变成水平骺线。由于式及固定法不同,手术术式有多种,现要介绍几种如下:

(一)股骨粗隆下斜术麻醉之后仰卧,患髋垫高,大腿上部外侧纵,显股骨大粗隆及股骨上1/3,在大粗隆的骺稍下处斜向小粗隆下作一斜,与股骨干成有约35~45deg;,将股骨近端的的松质凿出一槽,外展大腿,将股骨远端斜尖端插入近端股骨粗隆的槽。如不易插入,可将股骨远端上段斜面的两侧皮质边缘修理更加尖锐,修整后的尖端即能完全插入槽股骨干外展角度视术前翻程度决定,并用两枚螺丝钉穿入股骨上端与小转子侧皮质作固定。术后皮肤牵,6~8周去除牵,床上活动。待X线实愈后,下地走负重。

(二)股骨粗隆楔形外展术此法仰位及手术入路同上述。在粗隆下股骨干作一楔形块,术前先测量出楔形块的角度,即翻度数+楔形块度数等于或稍大于正常颈干角度。楔形块后,患肢外展,对面,将四孔钢大粗隆及股骨干接处角度顺势弯妥巾,置于其外侧,用螺丝钉固定。术后用髋人石膏固定,垢拆除石膏始下地走。

(三)股骨粗隆间倒V插改角法仰卧位,患髋抬高,切断,在股骨外侧大粗隆处倒V钻孔,股骨侧小粗隆下作横钻孔,凿连接。刮匙除去粗隆近端松质量,固定盆,充分外展患肢,使远段倒V型尖端嵌插入预先凿好的股骨粗隆近端。用半髋人石膏固定。由于切断,外展充分,术后复发少。

以上股骨粗隆部的外展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对于翻尚大于100deg;的患儿密切随访,如果翻有进展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越迟,功能恢复越差。

后应充分外展髋部,因为要由骺发育异常起,多数为进性,如果手术矫不能消除其不利的力因素,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复发,故手术时矫枉要过正,防止翻复发。

③手术时应避免损伤股骨近端骺,否则会骺早期融;在股骨颈的病变区不能植,因为植不但不能促进化,反而使畸加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