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逼尿肌无反射

逼尿无反射是神经源性膀胱逼尿功能的其中一种类型。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据逼尿功能分为两类:①逼尿反射亢进;②逼尿无反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
目录

原因

(一)发病原因

1.疾患

(1)管疾病:常见有压性动脉粥样硬化梗死、栓塞、颅动脉炎、网膜下腔出管畸及基底动脉破裂出等,以最为常见。研究显示控制逼尿尿道外括约神经传导束与支配躯体感觉和运动的神经走途径几乎相同,因此常同时受到损害。大脑中有许多参与排尿控制的神经核团,如基底小脑、苍白球、纹状体、丘等,当上述神经通路或核团受到损害时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识、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外,常有排尿功能紊乱。排尿功能异常的类型因损害部位不同而异。

(2)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性中枢神经功能失常,表现为肢体震颤,身体活动迟缓,步态不稳,检查时肢体有齿轮样强直。25%~75%的患者有膀胱功能异常,要表现为排尿起始困难,尿意急迫或急迫性尿失

(3):肿累及到、基底中脑损害时可出现排尿功能异常,故此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提示定位诊断的意义。症状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少数病例发生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4)多发性硬化症:为慢性进性中枢神经疾病,其特点为脊髓发生在的去鞘斑块造成多种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早期大约5%的患者可有膀胱功能异常,晚期则可达90%。可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偶尔发生尿潴留。

(5)老年性痴呆:尿失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急迫性尿失及失去意识控制性排尿。其发生机制要是大脑皮质对脊髓逼尿中枢失去了控制。

2.脊髓病变

(1)创伤脊髓损伤分直接损伤、间接损伤及高速投射物损伤,其中间接损伤最常见如骨折位或半位。脊髓损伤的早期为脊髓休克期,该期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对其支配的所有组织器官失去控制能力。脊髓休克一般持续2~3周,有的长达2年以上。损害后期,损伤部位纤维化瘢痕成,可发生膜粘连,损伤部位神经元由星状细胞取代,脊髓质化。

(2)脊髓疾病:如脊髓结核、椎间盘突出症、转移性肿颈椎病等。

(3)管疾病:脊髓动脉栓塞可造成相应部位脊髓的损害。

(4)神经不全:以骶部最常见。大的缺损可造成脊髓膜膨出,多并有脊髓发育不良。

(5)其他:脊髓空洞、脊髓灰质炎、横贯性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均可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3.周围神经病变

(1)糖尿病:长期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使神经膜的管阻力增加,造成缺缺氧,神经细胞、神经轴突变性、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膀胱神经元密度变稀,轴突有退性病变及神经膀胱之传入及传出纤维传导冲动障碍,导致膀胱尿道功能失调。膀胱功能损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Ⅰ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43%~87%。

(2)盆腔脏器切除术后:如直肠治术、子宫治术等,术后常发生排尿异常,发生率高达7.7%~68%。现已实是由于手术对盆腔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盆神经及阴部神经损伤所致。

(3)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脊髓后角细胞,并沿神经鞘扩,破坏神经,当累及神经或骶神经者可发生尿频及尿潴留。

神经原性膀胱分类的法很多,过去常用的分类法为Bors分类法,分类下列5类:

1.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在脊髓中枢(S2~S4)以上,包括感觉支和运动支。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位于脊髓中枢(S2~S4)或中枢以下的周围神经,包括感觉支与运动支。

3.原发性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只限于运动支,感觉支无病变,如脊髓灰质炎。

4.原发生感觉神经元病变

病变只限于感觉支。运动神经元病变,如糖尿病及脊髓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5.混合病

排尿的自运动神经元病变(副交感神经)与体运动神经元病变不在同一水平,其中一个在上运动神经元,另一个在下运动神经元,或一个有病变另一个无病变。

这种分类法虽较详尽,但太复杂,对治疗法的选择缺乏指导意义。近年来国际上依膀胱充盈时逼尿有否无抑制性收缩分成二类:

1.逼尿反射亢进

逼尿对刺激的反应有反射亢进现象,在测量膀胱压时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可伴或不伴尿道括约的功能障碍。

2.逼尿无反射

这一类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对刺激无反射或反射减退。在测量膀胱压时不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可伴或不伴尿道括约的功能障碍。

(二)发病机

神经源性膀胱病理生理上分为逼尿亢进和逼尿无反射。逼尿不稳定(DI),逼尿反射亢进(DHR)和膀胱顺应性减低是逼尿活动亢进的3种要类型,括约可表现为协调正常,外括约协同失调或括约协同失调。逼尿无力(DVA)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而源于排尿期括约功能亢进的膀胱梗阻(BOO)病人,同时伴充盈期逼尿反射亢进的也很常见,男性DVA病人的综症状与BOO病人鉴困难。因DVA可伴有括约协调正常、外括约痉挛、外括约神经括约痉挛等。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分类有多种法:

1.Hald-Bradley分类法以病变部位来反映功能变化:

(1)脊髓上病变者逼尿收缩与尿道括约舒张协调,多有逼尿反射亢进,感觉功能正常。

(2)骶上病变者大多有逼尿反射亢进,逼尿尿道括约活动不协调,感觉功能与神经损害的程度有,可为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

(3)骶下病变包括骶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病变,由于逼尿运动神经损害可产生逼尿无反射,感觉神经损害可致感觉功能丧失。

(4)周围自神经病变绝大多数见于糖尿病患者,特点是膀胱感觉功能不全,剩余尿量增加,最后失代偿,逼尿收缩无力

(5)肉病变可包括逼尿自身、平滑性括约、全部或部分横纹性括约。逼尿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多继发于长期膀胱梗阻后的失代偿。

2.Lapides分类法神经损害后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变分类:

(1)感觉障碍神经膀胱:是由于膀胱脊髓间或脊髓大脑间的感觉纤维传导受阻所致。较常见于糖尿病、运动性共济失调、恶性贫血等。尿动力改变为膀胱容量大、高顺应性、低压充盈线,可有大量剩余尿。

(2)运动瘫痪膀胱:由于膀胱的副交感运动神经受损所致。常见原因为盆腔手术或损伤。早期表现为排尿困难、疼痛性尿潴留等。膀胱测压显示膀胱充盈可正常,但达到最大膀胱容量时难以启动自膀胱收缩。后期表现膀胱感觉功能改变和大量剩余尿,膀胱测压显示膀胱容量增大,高顺应性膀胱,不能启动逼尿收缩。

(3)无抑制性神经膀胱:是由于能对骶排尿中枢发挥抑制作用的神经中枢或神经传导纤维被破坏,失去了对骶排尿中枢的抑制作用,常见于管疾病、脊髓帕金森病脱髓鞘疾病等。大多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尿动力上表现为储尿期膀胱不自收缩,可以自启动逼尿收缩排尿,一般无排尿困难和剩余尿。

(4)反射性神经膀胱:源于骶脑干间完全性感觉和运动通路损害。最常见于外伤脊髓损伤及横断性鞘炎,也可发生在脱髓鞘疾病,以及任何可能起明显的脊髓损伤的过程。典型表现为膀胱失去感觉,失去自启动收缩的能力,但在膀胱充盈期可出现自发性逼尿收缩,有逼尿与括约协同失调。

(5)自神经膀胱:是由于骶、骶神经或盆神经损害,造成膀胱的感觉和运动完全分离。患者不能自启动排尿,没有膀胱反射活动。膀胱测压显示无自或自发的逼尿收缩,膀胱压力低、容量增大。

3.Krane-Siroky分类法据尿动力检查所示的异常进分类:

(1)逼尿反射亢进:逼尿在储尿期出现自发或诱发的收缩即称为逼尿不稳定,如果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则称为逼尿反射亢进。诊断标准为在储尿期出现幅度超过1.47kPa(15cmH2O)的逼尿不自性收缩。分以下亚型:①括约协调正常:指逼尿收缩排尿时尿道括约能协调性松弛。②外括约协同失调:指逼尿收缩排尿时,尿道外括约仍处于收缩状态,导致尿道放不全。③括约协同失调:指逼尿收缩排尿时尿道括约不松弛。

(2)逼尿无反射:指在排尿期逼尿不能收缩或收缩无力。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亚型:①括约协调正常:指排尿时尿道括约能协调性松弛。②外括约痉挛或失弛缓:表现为排尿时尿道外括约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③括约痉挛或失弛缓:表现为排尿时尿道放。④外括约神经:指尿道外括约及盆底失去神经支配后肉萎缩、松弛,致使膀胱尿道下垂,尿道成角产生排尿困难。

检查

1.病史

①排尿功能障碍伴排便功能紊乱(如便秘大便失等)者,有神经病变的原性膀胱的可能。②注意有无外伤、手术、糖尿病、脊髓灰质炎等病史或药物应用史。③注意有无尿意、膀胱膨胀等感觉的减退或丧失,如膀胱的感觉有明显减退或增丧失,即可确诊为神经原性膀胱

2.检查

①当有会阴部感觉减退,肛门括约张力减退或增强时就可确诊为神经原性膀胱,但缺乏这些体征也不能排除神经原性膀胱的可能。②注意有无柱裂、膜膨出、发育不良等畸。③有残余尿,但无下尿路机械性梗阻。④电刺激脊髓反射试验,此法要试验膀胱尿道脊髓反射弧神经是否完整(即下运动神经元有无病变)以及自大脑皮质至阴神经核(脊髓中枢)的神经元有无病变(上运动神经元有无病变)。因此,这个试验即可诊断是滞为神经原性膀胱,又可区分下运动神经元病变(逼尿无反射)和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逼尿反射亢进)。

鉴别诊断

逼尿不稳定:是前列腺增生症的一个症状前列腺增生的大小与出现的症状不成正比,所以在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十分明显,但体征不明显,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不明显,也有体检时前列腺增生明显,但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一般在50岁后出现症状症状决定于梗阻的程度,病变发展的速度,以及是否并感染和结石症状时轻时重,增生未起梗阻或轻度梗阻时完全。

逼尿反射亢进: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是一种常见病,桥-骶间病变,多表现为逼尿反射亢进加逼尿外括约协同失调,其特点是尿急,有或无急迫性尿失,常伴有尿频和夜尿。中华医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定义为: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等组成的症侯,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式出现。尿动力检查时部分患者在膀胱贮尿期,出现膀胱逼尿不自收缩,膀胱压升高,称为逼尿过度活动(detrusoroveractivity)。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体格检查的重点在部、盆腔、直肠神经系统。尿常规检查是必须的,若为阳性则需进一步作细菌、细胞等检查。而对于排尿后残余尿测定、尿动力检查等则要据患者的情况有选择地应用。在排除了感染、结石膀胱原位癌等病理状况后,即可作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

尿意窘迫:排尿有不快与疼痛感,尿急感而尿不出,或是尿频总有尿意但不是特急,尿完以后还有尿的感觉,常见于急性尿潴留。下腹满闷胀痛,尿意窘迫,欲尿不出,辗转不安等痛苦症状

1.逼尿反射亢进的症状是由无抑制性收缩所起,要为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部分病人表现为压力性尿失遗尿

2.逼尿无反射的患者在排尿时膀胱颈部不能张或张不充分,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症状

3.除排尿症状外,可伴有便秘大便失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肢体瘫痪症状

体格检查:①肛门括约张力试验:肛门括约松弛,表示脊髓中枢不活动或活动降低。肛门括约收缩过强,表示脊髓中枢反射亢进。②肛门反射试验: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如肛门收缩表示脊髓活动存在。③球海绵体反射试验:刺激阴茎头或阴蒂起肛门括约收缩,表示脊髓活动存在。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断要包括3大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如病变的性质、部位、程度、范围等;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断,如功能障碍的类型、程度、上尿路状况、泌尿系统并发症等;其他相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

两种神经原性膀胱

1.在测量膀胱压时,观察是否有无抑制性收缩;必要地采用站立位测压、咳嗽、牵拉导尿管等激发法。如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即属逼尿反射亢进一类。否则,属逼尿无反射一类。

本试验是分类的要依据之一,但是:①膀胱有炎症、结石、肿及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时,非神经原性膀胱病人也可出现无抑制性收缩。②逼尿反射亢进病人在仰卧位测压时,部分病人需激发发才出现无抑制性收

2.水试验

用F16导尿管排空膀胱后,快速注入60ml14℃水。如系逼尿反射亢进膀胱,在数秒钟水(如连同导尿管)从尿道中被喷射而出;逼尿反射膀胱水自导尿管缓慢汉出。

3.肛门括约张力

肛门括约松弛者属逼尿无反射一类。

4.尿道压力图

最大尿道压力正常或高于正常者属逼尿反射亢进,最大尿道压力低于正常者属逼尿无反射。

5.尿道阻力测定

正常尿道阻力为10.6kPa(80mmHg)。逼尿无反射者尿道低于正常。

以上各项检查中,观察是否有无抑制性收缩比较准确,其他几乎检查,错误机会较多。错误的原因可能为混合病变一类。

缓解方法

事实上,几乎所有神经系统的病变都可以影响膀胱功能。而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经系统,是包括中枢和周边的各种神经组织,所以只要有一部分的神经组织受到伤害,就可能影响膀胱的功能,如中、巴金森症、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脊髓膨出、脊髓外伤或手术、盆腔的外伤或手术等等,都可能影响膀胱功能。

此外,不良的排尿习惯、器官老化、发炎焦虑等因素所造成的神经机能退化,都会影响膀胱功能,造成了神经源性膀胱

所以防止神经损伤及防止神经机能退化是预防神经膀胱的可能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