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细叶桉

细叶桉 细叶桉(拉丁: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为桉树、团角桉、森林红等,是桃金娘科桉属乔木植物细叶桉高达25米,树皮平滑、灰白色,长状剥落,干基有宿存树皮,幼,幼态卵形或宽披针,宽达10厘米,花序腋生,有5-8花序,长1-1.5厘米;花梗长3-6毫米,蒴罘(fú)球,径6-8毫米,果缘突出萼筒2-2.5毫米;果瓣、果序柄......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25米;树皮平滑,灰白色,长落,干基有宿存的树皮;嫩,纤细,下垂。幼态叶片卵形至阔披针,宽达10厘米;过渡型披针;成熟叶片披针,长10-25厘米,宽1.5-2厘米,稍弯,两面有细腺点,侧脉以45度角斜向上,边叶缘0.7毫米;叶柄长1.5-2.5厘米。

花序腋生,有5-8朵,总梗,粗壮,长1-1.5厘米;花梗长3-6毫米;蕾长卵形,长1-1.3毫米或更长;萼管长2.5-3毫米,宽4-5毫米;帽状体长7-10毫米,渐尖;雄蕊长6-9毫米,花药长倒卵形纵裂蒴果近球,宽6-8毫米,果缘突出萼管2-2.5毫米,果瓣4。

近种区别

细叶桉习性及貌近似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Dehnh.),但树干基部没有那么多的宿存树皮蕾较长大,蒴果较大,果柄较粗。

生长环境

在原产地澳大利亚海拔从接近海平面至昆士兰北部的1000米,在巴布亚新几亚直至2000米。分布区,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24-36℃.最冷月平均最低温度1-19℃,霜期0-20天。属夏季降雨型,年降水量650-1500毫米,耐干旱,在分布区旱季最长达7个月,抗旱性能略低于赤桉,但比巨桉强。

在夏季降雨,旱季情况为一般至较严重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能生长在各种土壤上,多在冲积平原。在较干旱地区,喜生于偶尔泛滥的冲积平原。在雨量较多地区,生于山坡下部,延伸到山坡及高原。喜生于肥沃冲积土,砂壤土,潮湿但不积水的地

分布范围

原产地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在原产地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从南纬6°-38°,从维多利亚南部,穿过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至巴布亚新几亚的巴布亚沿海地带。

中国华南各地栽种有60年以上的历史。细叶桉是中国种最早的桉树之一,于1890年由法国驻龙州领事馆种到中国广西龙州县。自20世纪80年代中澳国际作项实施以后,从澳大利亚进了33个种源的细叶桉,先后在中国广西(东门林场)、海南(琼海、乐东、临高)、福建(漳州)、广东(阳西、海丰)、贵州云南等地栽种。

繁殖方法

细叶桉种子细小,蒴果采收晒出种子后,宜用塑料袋装,并密封置于箱冷藏,冷藏68年仍有90%以上的发率。种子不需任何处理即可播种育苗。在温25-35℃的条件下,5-6天发出土,冷藏期长的种子天数相对较长在6-10天。通常采用苗床或育苗盘播种,培育小苗然后移植上杯。也可采用组培和扦插繁殖培育无性系苗。在扦插繁殖过程中,插穗不易感病(腐病)、且生率极高。因此细叶桉的打插育苗技术比尾桉的更易掌握。

栽培技术

种植

细叶桉造林过程中的整地、施肥和抚育等技术措施与尾桉的措施基本相同,但在造林密度上除视的不同之外,细叶桉的树冠比尾桉的相对要窄,且稀疏桉因此,细叶桉的造林密度比尾桉略大。如培育纸浆材一般米用1×3米和1.5×3米的株造林。

种植细叶桉时,林地最好是机耕全垦或带垦后挖(40厘米×40厘米×35厘米)挖后适当施基肥(100克磷肥加上2-3千克土杂肥/),回细土混匀后种植。定植宜在春天或雨季的雨后种植,成活率在98%以上,否则成活率低(90%以下)。

除草

造林初期苗小难与杂草竞争,必须除草和松土。造啉半年后细叶桉高度超过杂草,与杂草竞争能力渐强,一般可不抚育,但为促其速生,第二三年每年需抚育除草1-2次,在有条件地第二三年每年追肥1次,施肥量每株100-150克磷肥加上50克尿素,也可每株施100-200克复肥。在中国以外,多用拖拉机定期抚育,中国国则由人工在周围(0.5-1米范围)除草松土。

间作

细叶桉树冠较稀疏,透光度大,许多国家将它作为林下间种好树种,在林下间种农作物或济作物。在植后2年均可间种,但6-12个月是间种最好时期。在细叶桉林下可间种玉米木薯、菠萝等农作物及济作物。

混交

细叶桉生长快可与相思等固氮树种组成混交林,但由于相思类树种多生长较快,且冠舒展,因此2-3年生时应采收相思类树种,否则影响桉树生长。采收后萌更新每隔2-3年复采1次相思,获取薪材和肥料

病虫防治

病害

在中国华南地区的病虫害较少。苗期的病害要发生在连续阴雨高湿、且小苗或移植苗密度大透性较差的情况下,要病害有腐病、猝倒病、灰霉病。防治以预防为之化防治。注意苗圃卫生,育苗基质的消毒。尽量使圃地苗床通干爽,同时采用5%甲基托布津毒土(阴天多雨),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也可用25%多菌灵、百菌清800-1000倍液和1-3%高锰酸钾溶液喷施防治。而幼林和成林极少发生具危害的病害。

虫害

种植后的当年有少量的大蟋蟀印度蝗危害,虫害的发生与造林地的立地生境及候有。在生物多样性较少或无植被且机耕全垦的林地,加之造林时遇上干旱天,此时造林后的幼苗或幼林常发生大蟋蟀印度蝗危害。防治可采用毒饵诱杀,用10千克米糠香,加90%敌百虫2千克制成毒饵,于无闷热的傍晚在幼林际或一定离在林地施放。

主要价值

木材红色、坚硬,干密度为1100千克/立,在澳大利亚被广泛用作建筑和矿山用材;适宜作各种的锯材。3年生热值为4750.2千焦/千克,是优质的薪炭用材,可烧制优质木炭。可用于制浆造纸、纤维和刨树皮可提取单宁,子可提取香油,用于医药和香料。是良好的蜜源。

药用

可入药,味辛、苦;性平;消炎杀菌、祛止咳、清热解毒、止泻、收敛杀虫;治感冒咳嗽气胀腹痛肠炎泄泻下痢、钩端螺旋体病、跌打损伤、疔疮肿痛、皮肤溃疡乳腺炎疖肿丹毒、皮肤湿疹、皮癣,能预防性感冒、流性乙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