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细梗胡枝子

细梗子,中药。为豆科植物细梗子Lespedezavirgata(Thunb.) DC.的全草。分布于辽宁南部华北、陕西至长江流域各省,但云南西藏无之。具有清利尿疟之功效。用于中暑,小便不利,疟疾,感冒,压。全草。味甘、微苦,性平。归。清利尿疟。用于中暑,小便不利,疟疾,感冒,压。1、治蛇咬伤细梗子、剪刀草、樱桃叶、黄豆各适量,捣烂调蛋清外。......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

功效

利尿疟。

主治

用于中暑,小便不利,疟疾,感冒,压。

相关配伍

1、治蛇咬伤细梗子、剪刀草、樱桃叶、黄豆各适量,捣烂调蛋清外

2、治慢性肾炎细梗子10g,麦冬9g,盐柏9g,12g,知母10g,水服。(上2出自《土家族药物志 下》 )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形态特性

细梗子又:莳绘萩。小灌木,高25-50厘米,有时可达1米。基部分枝细,带紫色,被白色伏毛。托叶线形,长5毫米;羽状复叶具3小;小、长或卵状长,稀近,长(0.6-)1-2(-3)厘米,宽4-10(15)毫米,先端钝,有时微凹,有小刺尖,基部,边缘稍反卷,上面无毛,下面密被伏毛,侧生小较小;叶柄长1-2厘米,被白色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通常具3朵稀疏的;总花梗纤细,毛发状,被白色伏柔毛,显著超出苞片苞片披针,长约1毫米,被伏毛;花梗短;花萼狭钟,长4-6毫米,旗瓣长约6毫米,基部有紫斑,翼瓣较短,龙骨瓣长于旗瓣或近等长;簇生于腋,无梗,结实荚果,通常不超出萼。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石山山坡。分布于辽宁南部华北、陕西至长江流域各省,但云南西藏无之。

药材性状

呈长,具分枝,长10-30cm,表面淡黄棕色,具细纵皱纹,皮孔呈点状或横向延长疤状。,较细,长约50cm,多分枝或丛生,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木质。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先端钝,稍具短尖全缘绿色或绿褐色,上面近无毛或被平伏短毛,面毛较密集。有时可见腋生的总状花序,总花梗长4-15cm,花梗关节花萼杯状,长约4.5mm,被疏毛,花冠荚果斜倒卵形微、味谈,具豆腥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利尿疟,宁。治小便不利,疟疾压,失眠,感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细沙虫草

下一篇 易疲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