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功能受损,液耗伤而逐渐成的一种慢性病形体消瘦,重者干枯羸瘦,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腹胀,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揉眉擦眼,吮指,磨牙。该病发病无明显季性,5岁以下小儿多见。古代被列为儿科四大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特是重症患儿明显减少。为什么小儿......
目录

原因

为什么小儿时期易生疳积呢?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微的需要量大。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常不足”。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耗伤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胃虚损而发生疳积

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重者干枯羸瘦,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腹胀,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揉眉擦眼,吮指,磨牙

辨证施治

1.

(1)形体略瘦,或体重不增,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纳呆少食,腹胀,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白,细,指纹淡。治则助运。资生健脾加减。方药党参豆蔻黄连白术莲子神曲茯苓橘红、焦山楂甘草广藿香山药、砂仁、桔梗、薏苡仁。

(2)疳积明显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或面白无华,腹胀膨隆,有青筋,纳呆烦躁易怒,揉眉,挖,疲倦乏力,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白厚腻,细滑,指纹紫滞。治则消积理肥儿加减。方药人参白术茯苓、焦六神曲、焦山楂皮、槟榔黄连黄连甘草

(3)干明显消瘦,枯瘦如柴,面色萎黄或苍白,头发稀疏枯黄,凹如舟,精神萎靡,懒言少语,冷漠呆滞,夜寐不安,头大,项细,厌食,哭声无力,便溏或清稀,舌质淡,苔少沉细弱,指纹隐伏不显。治则八珍汤加减。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陈皮、砂仁、焦六神曲

2.兼

(1)眼兼见夜盲,两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白遮睛,眼角赤烂,眼痒。治则柔肝滋阴石斛夜光加减。方药石斛、天门冬、生地黄枸杞子、菊花、白蒺藜蝉蜕木贼青葙子夏枯草川芎壳。

(2)兼见生疮,糜烂,口臭,面红,烦躁,夜卧不宁,五心烦热,进食时哭闹,小便短黄。治则清心滋阴生津白术泻心赤散加减。方药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黄连栀子连翘、灯草、竹叶、生地、麦冬玉竹

(3)肿胀兼见全身肿胀眼睑浮肿面肿,倦,肢冷,小便短少,面白无华。治则健脾温阳,利水消肿白术真武汤加减。方药党参茯苓白术附子生姜白芍、薏苡仁、扁豆猪苓泽泻

其他疗法

1.推拿疗法

(1)清补脾,揉门,推四横纹,揉中脘,摩,揉天枢,揉足三里,捏脊。适用于

(2)推土,揉门,摩揉脐,捏脊,揉足三里。适用于疳积

(3)补脾,推三,揉外劳宫,运八卦,掐四横纹,分推部,揉,点中脘,揉足三里,捏脊。适用于干

2.药物外治法

(1)芒硝、生大黄、生山栀、杏仁桃仁。共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鸡蛋清、葱白汁、、白各少许,调成糊状,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条固定。1日1次,连用3~5日。用于疳积

(2)莱菔子适量研末,用水调和,贴,外用纱布覆盖、条固定。1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用于疳积

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序添加食,供给多种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3.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饮食习惯。

4.发现体重不增或减轻,食欲减退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加以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上火

下一篇 习惯性脱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