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缬草

缬草 缬草(拉丁:Valeriana officinalisLinn.)是败缬草植物,原产中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山区,也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西部,喜湿缬草是一种多年生植物,高100~150厘米;粗短呈头状,须根簇生;中空,有纵棱,被粗毛。其卵形至宽卵形,羽状深裂;中央裂与两侧裂近同同大小,裂披针或条端渐窄,基部下延,全缘或有疏锯齿。其花序生,成伞房状;......
目录

基本介绍

【拼音】 Xié Cǎo

】 拔地麻、小救驾[陕西]、鹿子草、臭草

【来源】 败缬草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及黑水缬草V. amurensis P. Smirn.,以入药。秋季采集,去净秧苗及泥土,晒干。

性味】 辛、甘,温。

【地理分布】产我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欧洲和亚洲西部也广为分布。

生长习性】生山坡草地、林下、沟边,海拔2500米以下,在西藏可分布至4000米。

植物形态

缬草(原变种)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达100-150厘米;粗短呈头状,须根簇生;中空,有纵棱,被粗毛,尤以部为多,老时毛少。匍、基出和基部期常凋萎。卵形至宽卵形,羽状深裂,裂7-11;中央裂与两侧裂近同同大小,但有时与第1对侧裂合生成3裂状,裂披针或条端渐窄,基部下延,全缘或有疏锯齿,两面及柄轴多少被毛。花序生,成伞房状三出聚伞花序苞片中央纸质,两侧膜质,长椭状长、倒披针或线状披针,先端状突尖,边缘多少有粗缘毛。花冠紫红色或白色,长4-5 (-6) 毫米,花冠,雌雄蕊约与花冠等长。瘦果卵形,长约4-5毫米,基部近平,光秃或两面被毛。期5-7月,果期6-10月。

缬草(变种)广州拔地麻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在于叶裂较宽,中裂较大,裂为具锯齿的宽卵形,裂数较原变种为少,通常5-7枚。

物种变异

本种分布极广,态变异极大,变异的性状包括:匍匐有或无,植株大小和被毛状况,叶片大小、叶裂的对数、状和大小,叶缘齿花序的大小,果实的大小和被毛等等;所有这些性状的变异,是造成本种具有大量异的原因。然而,这些都属渐变的性状,更不能找到一对相对稳定的相性状来作为确定种和变种的依据;事实上,民间在“拔地麻”“媳妇菜”等称下作药用时,包括了各种态的个体。因此,除宽变种外,本书未细分为更多的种或变种。

药材鉴别

性状鉴

(1)缬草 呈类柱表,较粗短,长0.5-2cm,直径0.4-1.5cm,表面黄棕色至褐以,粗糙,有叶柄残基,上端有残留基,中空,有的有横生分枝,远端部有基残留,节间长1-2cm,周围和下端丛生多数细,末端纤细,表面黄棕色至褐以,具纵皱纹。质稍韧,断面周围黄褐色或褐色,中白色。有特异臭,干品更浓。味微辣,后微苦,且有清凉感。

头粗壮,长,表面黄棕色呸浓烈者为佳。

(2)黑水缬草 头状,长0.3-1.4cm,直径0.3-1cm,表面棕黄色,端残留有棕黄地上叶柄残基,四周密生多数小细。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中间有空隙。具特殊臭,味微苦。

(3)宽缬草 药材性状与缬草基本相似。

显微鉴

缬草横切面:表皮细胞1层,细胞较大,类、长、栓化。下皮层细胞2-4层,类或不规则,壁稍厚。皮层较宽,占的大部分,有的可见裂隙和油细胞在。皮层细胞1层,微木化,细胞切微排列,凯氏点明显,有油滴在,外侧有单个或2-3个厚壁细胞断续排列成环状,有的可见网状壁孔。中柱鞘细胞1-2层,切向排列,有的不明显。维管束外韧型。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排列成环状,导管和木纤维均木化。细胞壁稍厚,有的有裂隙。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幼小的要见初生木质部为四原

缬草横切面:特征与类同,区点在于部较部大,且分布有石细胞群。

粉末特征:浅黄褐色。①淀粉粒众多,多数单粒,直径4-35μm,脐点为点状、星状等,也有由2-5个组成的复粒。②石细胞居群或单个在,胞腔大小不一。③纤维成束或单个在,浅黄色。④表皮细胞长,垂周壁波状淡黄棕色或黄棕色。⑤皮层细胞长,有较密的横纹,外侧有单个的厚壁细胞,有的可邮网状壁孔,有的呈连球状增厚。⑥导管为具缘纹也及网纹。

理化鉴

(1)取本品粉末约2g,用乙醚5-10ml冷浸半小时,不断振摇。滤过,取滤液1ml,置水干,加2滴2,4-硝基苯肼,即产生黄色沉淀。

(2)取本品粉末约2g,用水饱和正丁醇5ml提取,取滤液约1ml,加2滴稀盐酸,分层(勿振摇)加2滴碘化示钾试液,于峡谷液界面下,产生白色沉淀。

(3)取本品乙醇浸出液0.5ml,加酸缓冲液(pH4.6)5ml,加甲基橙试液0.1ml,氯仿5ml,混振摇,分取氯仿层,加入硫酸乙醇液(硫酸12ml,无水乙醇88ml)3ml,氯仿层显红色

药材属性

性味

①《四川中药志》:"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②《新疆草药手册》:"味辛微甘,性温,无毒。"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

功能

不安,弱,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科的民间药草》:"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安。"

②《山东中药》:"治妇女月经困难。"

③《四川中药志》:"治神经衰弱,慢性神经失常及尿崩。"

④《陕西中药志》:"治心悸痛。"

⑤《陕西草药》:"安镇静,驱解痉,生,止痛。治癔病,克山病心脏病(炎、产后心脏病、湿心脏力衰竭),腿痛,肠痉挛关节炎,跌打损伤,外伤。"

用法用量

服:汤,1~1.5钱;研末或浸酒

注意

四川中药志》:"体弱阴虚者慎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0.5~2%,成分为异戊酸龙酯;还含龙、l-莰烯、α-蒎烯、d-松油醇、l-柠檬烯、吡咯基-α-甲基甲酮、α-葑烯、月桂烯。水芹烯、l-石竹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雅槛蓝树油烯、香橙烯、毕澄烯、γ-芹子烯、缬草萜烯醇、橙皮酸、缬草烯酸、山萮酸、缬草萜醇酸、异戊酸、缬草酮、缬草烯醛、甘松香油醇、乙酸龙酯、l-桃金娘醇,乙酸桃金娘酯、异戊酸桃金娘酯、β-甜汉药烯、α-姜黄烯、喇叭醇等。又含缬草碱、鬃草宁碱、缬草生物碱A、缬草生物碱B、猕猴碱、缬草宁碱等生物碱。尚含缬草三酯、异戊酰氧基二氢缬草三酯、缬草环臭蚁醛酯甙、咖啡酸、绿原酸、鞣质、树脂、β-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

镇静作用

神经系统的作用 ,缬草有镇静作用,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低反射兴奋性,解除平滑痉挛。可与溴并用于各种神经兴奋状态、心血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对青蛙、小、家兔等均有镇静作用;自缬草中分离所得的缬草三酯一组物质对小有安定作用,并有改善其协调动作的能力,对自由活动的猫也显示某种安定作用,使其兴奋、攻击状态有所降低,而对外界的反应性则不受影响。

缬草本身并不起动物睡眠,但可增强巴比妥的睡眠作用,抑制动物的一般活动。有入报告其浸给小服或腔注射(40毫克/20克体重),只有一般镇静作用,对条件反射仅有非常轻微的影响,故认为是属于非特异性的。也有人用时值计的明,大腔注射缬草提取物可抑制乙醇的作用,而与溴化物、吗啡、水氯醛等不同。

的提取物对电刺激中脑网状结构、中灰白质所起的皮层的觉醒波,有提高电刺激阈值的作用。对小的士的宁性惊厥有抑制作用,并可用之作为生物效价的鉴定法。浸或酊(去乙醇)对豚鼠皮下注射,能升高体温,但又能增强安替匹林的解热作用(可能是缬草管运动中枢的抑制),用柱层析可分出其中的降温成分。异缬草酸(α-烯丙基异缬草酸)有镇痛作用。缬草神经系统的有效成分并非一种,要是醚油及生物碱。也有人认为醇提取物最有效,新鲜汁液及挥发油作用较弱。

压作用

环、呼吸的作用,缬草中某些成分对动物(犬、猫、兔、小)有降压的作用,此作用与其拟副交感样作用、阻断颈动脉窦反射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在离体蛙上,它能抑制强甙对蛙的收缩期作用,但不能拮抗乌头起的律不整,适当量注入猫或兔的静直肠,可兴奋呼吸,但在水氯醛深麻醉时,则并无兴奋作用,大量还可抑制正常动物的呼吸。缬草提取物与士的宁、苯丙胺等都能兴奋人的双眼拮抗试验,而巴比妥、安定等则可抑制此试验。

抗菌作用 

缬草中提出的总生物碱有抗菌作用,特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效力较好。从其中分出的两种生物碱-缬草碱、鬃草宁碱亦有作用,但效力较低。

其他作用 

有某些抗利尿作用。浸注射于犬,可加速体凝过程,在体外则无影响。提取物可抑制离体小肠,大量则有兴奋作用,后者可被阿托品阻断。对垂体-上腺系统无作用。用柱层析法可从中分出某种解除平滑痉挛的成分。对兔的四氯化碳性坏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缬草油之毒性颇低,大服的半数致死量与耐受量(即每日服1次共8周,不发生明显损害,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无异的量)之比为7.0,远低于芥子油。

缬草红色缬草可缓解失眠睡眠障碍、慌乱、焦虑症以及其他失调病症,同时也可放松肉,使环境油恢复稳态。缬草似乎往往在服用较长时间(数周)后才生效,不过也有很多使用者发现其立即起效。缬草传统上也用于治疗肠道疼痛及肠易激综征。从利害系角度来说,缬草有时被推荐为一线治疗案。缬草往往作为停止服用苯二氮?类药物的过渡药物。

缬草中医里作为镇静使用。缬草是治疗失眠的有效药物,一项综分析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据。缬草已被推荐为治疗癫痫的药物,但还没有研究作支持,不过其所含成分之一的类似物——丙戊酸已被用作抗惊厥和情绪稳定药物。

在美国,缬草作为补剂来出售。将缬草作为膳食补充的治疗法已非常流,特是在1994年美国《膳食补充健康与教育法》(DSHEA)通过后。该法案允许代理商以非处补剂式销售,因此他们就可以不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规章限制。

不良反应

缬草三酯是一种潜在的诱变,因此缬草只应遵医嘱服用。嗜睡、步障碍、低体温症、无力、痉挛、疲劳头痛心悸麻痹功能障碍、成瘾,这些均是医疗报告中曾见到的症状,但这些情况在大部分报告中都很少出现。大量(大于500毫克)服用会导致痛、反应迟缓或轻度抑郁。而在一些特例中,缬草亦会导致头痛甚至夜惊。在大多数标准药物筛选中,都要检验个体是否对缬草提取物产品中所含苯二氮类药物呈阳性。缬草与其他药品同用而出现的明显副作用,医疗报告中还未出现。

缬草的成分需由肝脏分解,因此机能不全患者用。而缬草所含成分与烟酸烟酰胺共享对肝脏有很大的毒性,因此要避免混用。在妊娠过程中使用缬草产品有流产的可能,因此尽量不要服用相产品,而缬草妊娠哺乳的安全性,仍未获得充分的相资料。

建议

由于药品式的不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每日建议量很难确定。典型的药物式如草药量为每日2克至10克。缬草虽然无毒,但过量使用会造成如上个章所述的部分副作用。

实用选方

①治神经衰弱神经病:缬草五味子服或浸酒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痛,腿痛,腹痛,跌打损伤,心悸神经衰弱缬草5克。研为细末,水冲服,或加童便冲服。(《新疆草药手册》)

③治神经官能症:缬草50克,五味子15克,合欢皮15克,半斤,浸泡七天,每次服10毫升,一日三次。

(《新疆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1.不宁,失眠少寐。本品味甘,,具有养功效。用治不宁,失眠少寐,心悸怔忡等症,可与酸枣仁合欢皮、首乌藤等养药同用;若两虚,双亏,失养者,可配伍当归黄芪党参龙眼肉等补养之药。

2.惊癫痫。《陕西草药》云本品“安镇静,驱解痉。”故常可治惊癫痫四肢抽搐志失常之疾患,常用缬草酊,每次2~5毫升,每日2~3次。

3.痛经腿痛,跌打损伤。本品味辛,具有活止痛功效,用治痛经常与丹参益母草泽兰红花等配伍;若痹腿疼痛,日久不愈者,可与桑寄生独活川芎等同用;治跌打伤痛,又常与碎补、桃仁红花乳香等活疗伤,祛瘀止痛药配伍应用。

4.脘疼痛。本品味辛,行气,故可治疗气滞起的脘疼痛。若气滞腹胀痛甚者,常与木香壳、延胡索理气药同用;瘀脘刺痛甚者,可与五灵脂蒲黄赤芍等活化瘀药配伍。

此外,治外伤,可用本品研末外

栽培技术

繁殖管理

(一)采种:于6~7月,待种子大多数呈黄褐色时,及时采收,将整个花序剪下,让其后熟几日,然后抖下种子,晒干备用,缬草种子细小,极易随飘落,采种要掌握好最佳时期或用透明牛皮纸袋套袋,以免种子落。

(二)播种:选择湿润,向阳,排灌便,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或缓坡地,每亩均匀撒施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复混肥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然后深耕耙细,作成宽1.5m,高20cm的厢,要求厢面平整,好排水沟。一般采用秋播,于9~10月上中旬在整理好的厢面上40cm,株(窝)20cm进种子直播,播深约1cm,若遇干旱,播后要及时浇水,约10天即可出苗。若属1400m以上的高地区,则可在3月中下旬进春耕播。缬草一年生长仅生,第二年抽。每亩播种量为0.5~1kg。

(三)分株:春秋均可进,多在秋季结采收挖出母株,掰取分生萌蘖,30~40cm,株20cm挖窝,每窝栽苗2~3株,栽后浇水,其它作厢法同上。

栽培管理

缬草湿,应常保持土壤湿润,特是在出苗期,第一次施肥在春季出苗或返青后每亩用人畜粪水20~30担或尿素8~10公斤追施。第二次施肥在6月上中旬,每亩用人畜粪水30担,另用2%磷酸二氢钾每隔7天外追肥一次,连续追施2~3次。除留种田外,所抽苔应全部剪去以免消除养分,促进生长

病虫害防治

缬草要病害为病毒型花叶病,致使面皱缩畸植株矮小,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虫害多为蝼蛄和蚜虫,蝼蛄可用呋喃每亩1.5~2.5公斤点蔸,蚜虫用40%的乐果乳油500~1000倍液喷雾。

采收加工

缬草9~10月采挖,挖起全,去掉泥土及残留后洗净,晒干或炕干即成。

各家论述

1.《科的民间药草》: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安。

2.《山东中药》:治妇女月经困难。

3.《四川中药志》:治神经衰弱,慢性神经失常及尿崩

4.《陕西中药志》:治心悸痛。

5.《陕西草药》:安镇静,驱解痉,生,止痛。治癔病,克山病心脏病( 炎、产后心脏病、湿心脏力衰竭),腿痛,肠痉挛关节炎,跌打损 伤,外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细胞感染增大

下一篇 血压下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