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血脂异常

要指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虽仅占全身脂类的极小部分,但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系,故备受公众注。脂症在我国已不少见,据调查成人中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升高者约占10%至20%,甚至儿童中也有近10%者脂升高,而且脂症的发生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系。要指固醇和甘油三酯。......
目录

简介

要指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虽仅占全身脂类的极小部分,但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系,故备受公众注。

  脂症在我国已不少见,据调查成入中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升高者约占10%至20%,甚至儿童中也有近10%者脂升高,而且脂症的发生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系。因为患者往往同时还有高密脂蛋白-固醇(HDL-C)的降低,所以“高脂血症”改称“脂异常”更为适。

  脂异常不同于

  脂检查通常共4项,即总固醇(英语缩写T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脂一般指的是除HDL-C以外的三项升高,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HDL-C升高则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而HDL-C的下降才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脂异常”比“脂”这一术语更能概括人们对脂变化的切。

原因

  从原因上分,一类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另一类则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后一类占大多数。要由四面因素造成:

  ①生活式,包括膳食养、体力活动、精神应力、情绪变化、烟嗜好等;

  ②药物作用,诸如噻嗪类利尿、β受体阻滞上腺皮质激素避孕药等;

  ③分泌代谢障碍,要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等;

  ④某些疾病,如肾病红斑狼疮骨髓病等。

  此外,脂(蛋白)的测定可明显受实验室和受检者取时状况的影响。抽应在保持平素饮食半个月、食12小时后进,前一天不饮和作剧烈活动;正常情况下,脂(蛋白)水平可有增减10%的波动,实验室允许有3%-5%的变异。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者,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固醇和载脂蛋白a降低。

  肾病征:肾病征时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固醇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也升高。

  与肥胖肥胖人的脂肪代谢特点是:浆游离脂肪酸升高,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脂成分普遍增高。说明脂肪代谢紊乱。肥胖人的固醇水平在5.2毫摩尔/升以上的可占55.8%。男子在60岁以后,女子在50岁以后,固醇水平都将显著升高。

  患肥胖病时,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利用减少,中的游离脂肪酸积累,脂容量升高。碳水化起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病人容易肥胖。当这类病人进食的碳水化物较多或正常时,浆的甘油三酯升高;而减少碳水化物的摄入量,高脂血症就可好转甚至消失。同样,体重下降也能使这些病人的甘油三酯下降至正常水平。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与肥胖程度成正比。脂水平的下降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病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肥胖者控制饮食、减轻体重是十分必要的。

分类

  脂症可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脂成分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固醇血症

  正常人的固醇应低于5.2毫摩尔/升(mmol/L),如超过5.7毫摩尔/升可诊断为高固醇血症, 固醇含量介乎二者之间者为边缘性或临界性升高, 也属不正常情况。固醇升高的确切病因尚不详知。有的发病与家族遗传有,其家人中多有固醇升高者,而且有的很年轻即发生了冠病。有的患则可能因长期大量进食含固醇甚多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脏、贝壳类海鲜等,而使固醇升高。此外,肥胖、年龄增长(老年)、女性绝经等也与总阻固醇升高有。总之,大多数患者的发病是遗传基因缺陷或者这种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只是前尚难于对每位患者的病因作出的诊断。因而称为“原发性高脂固醇血症“。少数患者的发病是其他疾病,如甲状腺机能过低、慢性肾病糖尿病所致;某些药物如利尿中的双氢克尿塞、激素类中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长期服用也可导致固醇增高,因为这类患者的发病是在原有的疾病基础上产生,故称为继发性固醇血症。不论本病为原发或继发,它们常有中的低t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升高.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是促发冠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高固醇血症的防治是预防冠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键措施之一。

甘油血症

  凡甘油三酯超过1.7毫摩尔/升即为本症。其病因也与饮食有,长期进食含糖类过多我食品、饮、吸烟,以及体力活动过少都可起其发生。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常见于家族遗传疾病,与遗传基因异常有,这些患者的液抽出后,上层往往像奶油状,下层则混浊。他们较易发生急性腺炎。糖尿病、道阻塞等疾患也可促使“继发性甘甜三酶血症”的产生。甘油三酯增高也很可能是冠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患者还同时有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升高,如果其HDL-C明显降低,使更易促发冠病。

脂症

  中总固醇与甘油三酯同时升高者即可诊断为本病。其病因也与遗传、饮食或其他疾病有,由于两种脂成分均异常,以及HDL-C常常明显降低,发冠病的可能性更大。

  脂异常确诊后,患者应检糖、功能和有管疾病的相容,并注意尽可能确定有无促发脂异常的其他疾病,必要时还需化验家族中有成员的脂,以便查明病因,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界限

  各国制定的标准以及不同国家检测仪器的参考标准并不一致,由此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也是难免的。《中国成人脂异常防治指南》据国人的实际情况设定了脂的新标准,如下:TC<200毫克/分升为适范围,200-239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240毫克份升为升高:LDL-C<130毫克份升为适范围,130-159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160毫克/分升为升高;TG150毫克/分升以下为适范围,150-190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200毫克/分升为升高。HDL-C,男性不应<40毫克/分升,女性不应<50毫克份升。当然,上述标准是指正常人而言,对于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增高的患者,则另当论。

危害

  那么,应如何进一步了解脂异常及其危害呢?

   低密度脂蛋白固醇是罪魁祸首

  上个世纪40年代始于美国小镇弗拉明翰的著研究,早已确定动脉粥样硬化、冠病与固醇的升高密切相固醇愈高,则冠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也愈高。控制固醇的升高,长期以来一直成为人们注的热点。然而,人们的认识总是随着客观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近二十年来,临床与流研究提供的大量据表明,LDL-C才是冠病强有力的危险因素,也是冠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基因研究显示,在遗传所致的高LDL-C血症患者中,即使没有任何其它的危险因素,冠病的危险仍然随着LDL-C的升高而增加。近年来一系列的临床大型试验明,降低LDL-C可以使冠病的危险性显著下降。

  TG单独升高是否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病的危险因素,专家的意见尚有分歧,但当它与HDL-C降低同时存在时,则其致病意义是毫无疑义的。这种情况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多见,此类患者的LDL-C升高不明显,但其质量很差。以小而密的LDL-C及氧化型LDL-C为,它易于透过动脉膜,进入膜下层,最终释放出大量固醇,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核

  重新审视HDL-C防治冠病的重要意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HDL-C又被称为“好固醇”,它的要作用是将外周组织固醇转运到肝脏分解代谢,从而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近年来发现,HDL-C还有抗炎、抗氧化、抗成和稳定皮功能的作用。一项包括55个国家3万余人的大型临床研究实,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l的比值升高,是9项急性梗死预测因素(还有吸烟、压、糖尿病、肥胖、紧张、每日缺乏活动、每日缺乏蔬菜水果、饮)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此作一简单解释:载脂蛋白B是环中致动脉硬化颗粒的衡量指标,而载脂蛋白Al就是HDL的要成分。这实际上就是说,HDL-C的降低是梗死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HDL-C每升高1毫克/分升,冠病的危险即降低2%-3%。已有直接的据显示,给不稳定冠征患者输注含载脂蛋白A和磷脂的成HDL分子,可以迅速、显著地缩小冠粥样斑块的体积。这正是“柳暗明又一村”,历了长期以来一直以降低LDL-C为治疗首要靶点的岁月,人们又将迎来以提高HDL-C为治疗靶点的新时期。

治疗

  对高危人群实强化降脂

  脂异常的治疗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它要结具体的病情,因人而异,实现个体化。当然,首要的标是针对LDL-C的。不少国家都为此制定过相指南,其中以美国国家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第三次会议(NCEPATPⅢ)影响较大,它依据病人的心血管病危险程度,区分为高危(其中包括极高危)、中等高危、中等危险和低危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冠病、糖尿病、症状性颈动脉病、动脉、周围动脉疾病或有2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0年冠病危险评分大于20%的患者:极高危人群指的是已有冠病且并多种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代谢综征、急性冠征,或严重的控制不良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等患者:中等高危人群指有2个以上冠病危险因素,10年冠病危险评分为10%-20%。对于高危、中等高危人群,专家组的意见一致,认为应当给予强化降脂治疗。过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启示,在2001年规定的基础上,美国2004年又重新公布了强化降脂时LDL-C的标值:高危患者应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中等高危患者也张降至100毫克/分升。极高危患者LDL-C应降至70毫克/分升以下(国专家认为这一标是不切实际的,建议定为<80毫克/分升)。总的说,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应使LDL-C达到标值或降低30%-40%。

  糖尿病早已被视为冠病的等危症,70%的糖尿病患者均死于冠病。研究明,LDL-C每升高1毫克/分升,冠病的危险即升高57%。前已提及,糖尿病患者脂分布有其固有的特点,即HDL-C降低和甘油三酯升高,虽然LDL-C升高不明显或正常,但质量差,小而密的LDL-C和氧化型LDL-C增多。那么,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强化降脂呢?对一组没有心血管疾病、脂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所作他汀类药物的临床降脂试验结果表明,冠病、卒中发病率分降低了37%、48%,总死亡率下降了27%。并有研究提示,固醇较低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反而高于固醇较高的非糖尿病患者。前,美、欧及我国的指南都将糖尿病的LDL-C标值定为<100毫克/分升,而对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70毫克/分升。

诊断

各国制定的标准以及不同国家检测仪器的参考标准并不一致,由此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也是难免的。《中国成人脂异常防治指南》据国人的实际情况设定了脂的新标准,如下:TC<200毫克/分升为适范围,200-239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240毫克份升为升高:LDL-C<130毫克份升为适范围,130-159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160毫克/分升为升高;TG150毫克/分升以下为适范围,150-190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200毫克/分升为升高。HDL-C,男性不应<40毫克/分升,女性不应<50毫克份升。当然,上述标准是指正常人而言,对于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增高的患者,则另当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