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薤叶

薤叶,中药。为百合植物蒜Allium macrostemonBge或薤Allium chinenseG. Don的。小蒜分布于除青海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薤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南部各地。具有杀虫止痒,温定喘之功效。常用于燥湿,杀虫止痒,疥疮,脚,直下降,温能祛,温止咳定喘。。味辛、苦,性温。归大肠。杀虫止痒,温定喘。用于燥湿,杀虫止痒,疥疮,脚,直下降,......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大肠

功效

杀虫止痒,温定喘。

主治

用于燥湿,杀虫止痒,疥疮,脚,直下降,温能祛,温止咳定喘。

相关配伍

烫伤薤叶膏:赤石脂30g,薤叶30g。上药捣泥,外于患处。(《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服:汤,3-6克;外用:捣如泥即可。

采集加工

5-9月采收,鲜用。

形态特征

蒜:鳞茎近球状,粗0.7-1.5 (-2) 厘米,基部常具鳞茎(因其易落故在标本上不常见);鳞茎外皮带黑色,纸质或膜质,不破裂,但在标本上多因落而仅存白色皮。3-5枚,半柱状,或因部纵棱发达而为三棱状半,中空,上面具沟槽,比花葶短。花葶柱状,高30-70厘米,1/4-1/3被叶鞘总苞2 裂,比花序短;花序半球状至球状,具多而密集的,或间具珠或有时全为珠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长3-5倍,基部具苞片;珠暗紫色,基部亦具苞片紫色或淡红色花被卵形披针,长4-5.5 毫米,宽1.2-2毫米,轮的常较狭;丝等长,比花被稍长直到比其长1/3,在基部、生并与花被贴生,分离部分的基部呈狭三角扩大,向上收狭成锥轮的基部约为外轮基部宽的1.5倍;子房近球状,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花柱伸出花被外。果期5-7月。

薤:鳞茎数枚聚生,狭卵状,粗(0.5-) 1-1.5(-2) 厘米;鳞茎外皮白色或带红色,膜质,不破裂。2-5枚,具3-5棱的柱状,中空,近与花葶等长,粗1-3毫米。花葶侧生,柱状,高20-40厘米,下部被叶鞘总苞2裂,比花序短;花序近半球状,较松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长1-4倍,基部具苞片紫色暗紫色;花被至近端钝,长4-6毫米,宽3-4毫米,轮的稍长;丝等长,约为花被长的1.5倍,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轮的基部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外轮的无齿,锥;子房倒卵球状,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花柱伸出花被外。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蒜: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分布于除青海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

薤:我国长江流域和南部各地广泛栽培鳞茎多供食用,也有野生者。

相关论述

1、《肘后》:“治疥疮洗佳,捣如泥亦得。”

2、《本草求原》:“治气喘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微循环灌注不良

下一篇 无故发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