蘘荷
形态特征
株高0.5-1米;根茎淡黄色。叶片披针状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0-37厘米,宽4-6厘米,叶面无毛,叶背无毛或被稀疏的长柔毛,顶端尾尖;叶柄长0.5-1.7厘米或无柄;叶舌膜质,2裂,长0.3-1.2厘米。穗状花序椭圆形,长5-7厘米;总花梗从没有到长达17厘米,被长圆形鳞片状鞘;苞片覆瓦状排列,椭圆形,红绿色,具紫脉;花萼长2.5-3厘米,一侧开裂;花冠管较萼为长,裂片披针形,长2.7-3厘米,宽约7毫米,淡黄色;唇瓣卵形,3裂,中裂片长2.5厘米,宽1.8厘米,中部黄色,边缘白色,侧裂片长1.3厘米,宽4毫米;花药、药隔附属体各长1厘米。果倒卵形,熟时裂成3瓣,果皮里面鲜红色;种子黑色,被白色假种皮。花期:8-10月。
穗状花序自根茎生出,有柄,长6~9厘米,鳞片覆瓦状排列,卵状椭圆形,外部苞片椭圆形,内部披针形,膜质;花大,淡黄色或白色;花萼管状,长2.5~3厘米,篦形分裂;花冠管状,裂片披针形,唇瓣倒卵形,基部左右各有1小裂片;雄蕊1,药室向外伸延成一长喙;退化雄蕊2;子房下位。蒴果卵形,成熟时开裂,果皮内面鲜红色。种子黑色或暗褐色,被有白色或灰褐色假种皮。花期夏季。本植物的叶( 蘘草)、花穗( 山麻雀)、果实( 蘘荷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根茎性温,味辛。温中理气,祛风止痛,消肿,活血,散淤。治腹痛气滞,痈疽肿毒,跌打损伤,颈淋巴结核,大叶性肺炎,指头炎,腰痛,荨麻症,并解草乌中毒。嫩花序、嫩叶可当蔬菜。花序可治咳嗽,配生香榧治小儿百日咳有显效。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白蘘荷),以铜刀刮上粗皮一重了,细切,入沙盆中研如膏,只收取自然汁,炼作煎,却于新盆器中摊令冷,如干胶煎,刮取研用。"
【性味】辛,温。
①《别录》:"微温。"
②《药性论》:"味辛,有小毒。"
【功用主治】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治妇女月经不调,老年咳嗽, 疮肿,瘰疬,目赤,喉痹。
② 陶弘景:"主诸溪毒、沙虱辈,亦云辟蛇。"
③《 唐本草》:"根:主诸恶疮。 根心:主稻麦芒入目中不出者,以汁注中。"
⑤《纲目》:"赤眼涩痛,捣汁点之。"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活血,又可镇咳祛痰。外用可拔毒,消 疮肿。"
⑦《四川中药志》:"治老年咳嗽,气喘(盐吼),虚性白浊,妇人血寒经冷及月经不调。"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鲜者捣汁。外用:捣汁含漱、点眼或捣敷。
【采收储藏】宜于夏、秋季采收,洗净,刮去粗皮,鲜用或晒干用。
常用选方:
① 治指头炎:蘘荷鲜根茎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 治 颈淋巴结结核:鲜蘘荷根茎二两,鲜射干根茎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 治喉口中及舌生疮烂:酒渍蘘荷根半日,含漱其汁。(《肘后方》)
④ 治卒失声,声噎不出:捣蘘荷根,酒和,绞,饮其汁。(《补缺肘后方》)
⑤ 治杂物眯目不出:白蘘荷根,捣,绞取汁,注目中。(《圣惠方》)
⑥ 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生蘘荷根、叶合捣,绞取汁,服三、四升。(《补缺肘后方》)
⑦ 治大叶性肺炎:蘘荷根茎三钱,鱼腥草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 治月信滞:蘘荷根,细切,煎取二升,空心酒调服。(《经验方》)
⑨ 治跌打损伤:蘘荷根茎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晒干研粉,用黄酒冲服,每次三至五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⑾ 治妇女产后吃盐过多的盐吼咳累:阳藿,装入猪大肠内,炖服。(《四川中药志》)
⑿治疗蛊毒。余外妇姊夫蒋士,有佣客,得疾,下血;医以中蛊,乃密以蘘荷根布席下,不使知,乃狂言曰:“食我虫者,乃张小小也。”乃呼“小小亡”云,今世攻蛊,多用蘘荷根,往往验。蘘荷,或谓嘉草。《搜神记》
验方:
1、醇酒蘘荷叶:蘘荷60g,捣烂绞汁,兑入等量黄酒,和匀。少少服之。源于《肘后方》。本方取蘘荷散风寒,开声音,黄酒可增强其辛散作用。用于外感风寒、卒然失音,或咽喉不利。
2、蘘荷紫苏橘皮汤:蘘荷15g,橘皮、紫苏各10g。加水煎汤服。本方以 橘皮配蘘荷祛痰止咳、平喘;紫苏配蘘荷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咳嗽气喘,微恶风寒等。
3、蘘荷通经汤:蘘荷30~60g,煎汤取汁,兑入适量米酒服。源于《经验方》。本方有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妇女血滞经闭或月经后期。此外,亦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 | ![]()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