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特征性回归热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虫媒传播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肿大和倾向,重症可有黄疸据传播媒介不同,可分为虱传回归热(流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地回归热)两种类型。1.传染源:虱传回归热的唯一传染源是病人;蜱传回归热要传染源是类,病人亦可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虱传回归热的传播以体虱和头虱为传播媒介。蜱传回归热的传播媒介为不同种类的软蜱。蜱可终身携带......
目录

原因

1.传染源:虱传回归热的唯一传染源是病人;蜱传回归热要传染源是类,病人亦可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虱传回归热的传播以体虱和头虱为传播媒介。蜱传回归热的传播媒介为不同种类的软蜱。蜱可终身携带螺旋体。并可卵传代。故蜱不仅是传播媒介,也是病原体的贮存宿

3.易感人群:男女老幼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持久。两型回归热之间无交叉免疫。

检查

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5~21010/L,中性粒细胞增加。

1、及出凝时间大多正常,但重症者可有异常。

2、清丙氨酸转氨酶常升高,红素可增高。

3、尿中有少量蛋白、管型及红、白细胞。

4、液压力稍增,蛋白及淋巴细胞轻度增加。

5、发热期取骨髓染色镜检或暗视野检查可发现螺旋体。

鉴别诊断

本病未出现回归热型前,须与斑疹伤寒伤寒、流感、钩端螺旋体病、流性出热、血症等鉴

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5~21010/L,中性粒细胞增加。

1、及出凝时间大多正常,但重症者可有异常。

2、清丙氨酸转氨酶常升高,红素可增高。

3、尿中有少量蛋白、管型及红、白细胞。

4、液压力稍增,蛋白及淋巴细胞轻度增加。

5、发热期取骨髓染色镜检或暗视野检查可发现螺旋体。

缓解方法

前尚无疫苗用以免疫预防,故重点仍为切断传播途径及控制传染源。虱传型回归热的预防应注意隔离患者,并彻底灭虱。热退后需继续观察15日。接触者亦应彻底灭虱,必要时服强力霉素100mg预防病。蜱传型回归热应灭蜱、灭。灭蜱可用马拉硫磷或敌敌畏喷洒,灭可用药物毒杀及捕打等法。在疫区执任务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必要时服强力霉素或四环素预防发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特发性水肿

下一篇 无动性缄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