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烧灼性疼痛

烧灼性疼痛可见于灼性神经痛。灼性神经痛系指在明确的神经损伤后,与损伤神经支配范围相一致的区域出现的以剧烈灼样疼痛症状,表现为痛觉异常(异痛症)、痛觉过敏、交感神经机能障碍、流障碍、出汗异常、肉萎缩,有时表现出水肿性改变的慢性顽固性疼痛综征。发病原因:1、缺因素①神经处于疤痕床中。②神经的大管损伤。③神经于本身的微环破坏,严重挤压伤如药物性神经损伤。实验表明缺可使有......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

1、缺因素①神经处于疤痕床中。

神经的大管损伤。③神经于本身的微环破坏,严重挤压伤如药物性神经损伤。

实验表明缺可使有纤维产生脱髓鞘改变,外神经纤维失去其绝缘成分,组织代谢化物质的刺激如酸性离子、儿茶酚胺等,局部疤痕的绞窄刺激均直接作用到轴突上,产生灼性神经痛。

轴浆的运输需三磷酸腺苷供能,轴浆中的线粒体是供能的源,必须靠氧代谢,实验表明如用氮化钠或氰化物造成缺氧,轴浆快速运输在15分钟迅速停止,如氧供应不足,即产生传导异常。有氧时,为正常的感觉纤维传导,传导时间快,定位准,范围适度。缺氧时,正常的感觉纤维快传导受阻,出现需氧量少的慢纤维传导,则慢纤维所传导的痛觉、传导时间长,定位模糊,范围大,性质如灼痛

2、交感神经的因素

(1)交感神经:小纤维、无纤维耐受缺能力较强。

(2)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ECTkey=5-羟色胺target=_blank>5-羟色胺。

(3)交感神经纤维最终进入中枢的网状结构(抗痛结构)对网状结构产生抑制作用。

临床资料支持交感神经因素说的有:

①(正中、、坐神经)为交感神经富有的神经。②切除交感神经,可缓解症状。③灼性神经的分布区与交感神经管的分布相一致。

3、大脑皮层因素

(1)战争时间发病率明显高于和平时期。

(2)大脑皮层对灼性神经产生兴奋灶与近年的神经“再教育说”一致。

诊断

临床表现:

50%患者发生在伤后24小时起病,其余发生在伤后1个月,少数在伤后2个月后发病。表现持续性烧灼样疼痛,或不定型刺痛或刀割样疼痛。

疼痛部位不一定明确。一般在神经的末梢部。受伤的肢痛皮肤几乎都有过敏现象,不敢与任何物体接触,不慎碰撞,即使很轻,也可令疼痛加剧。喧哗、光亮会使疼痛升级,突起的门声、金属坠地声、楼脚步声、甚至报纸的翻动声或微风吹拂都可诱起剧痛。病人本人不敢高声讲话、畏光,阳光照射和情绪激动可加重病情。剧烈疼痛时,可见患者坐卧不安,周身出汗,瞳孔大。患者皮肤可表现为潮红、温度增高,有时可表现为湿冷、多汗、青紫、养障碍、毛发落、甲畸变和质疏松。

1、本病通常在损伤后1~2周发病。

2、以指()端和手(足)掌部的一种难以忍受的持续性烧灼样剧痛为,疼痛的范围较广泛,但一般以受损神经支配区较显著。患肢特敏感,任何情绪、精神因素和外界轻微刺激均可促使疼痛加剧,影响病人的正常休息和进食为了减轻疼痛,病人常拒绝医生的检查,不愿与外界接触,喜将患肢浸泡于凉水之中或用冷毛巾包裹,患肢苍白或发绀,温度降低,皮肤光滑变薄,出汗增多,指()甲变弯增厚,汗毛落,有时还可出现疱疹

3、病人极为痛苦恐惧、紧张,常有躁动不安情绪不稳、易激惹。如病程较长可出现萎缩肢体挛缩、关节强直和质疏松等失用性改变。

4、发病情况:男女之比为5∶1,以20~40岁多见(小儿极少)。好发部位依次为神经,坐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指神经

鉴别

本病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诊断:

1、管综征:仅有足底灼热感,程度较轻,不向肢体近端蔓延,小腿疼痛仅偶见。

2、红斑性肢痛症:双足同时起病,要为肢端剧烈烧灼样疼痛,伴阵发性管扩张、发红、皮肤温度增高,不向肢体近端蔓延。

治疗

(一)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一切外界因素的刺激。

(二)给予止痛和镇静药物,如卡马西平100mg,每日2-3次,服。APC1.0g,每日2-3次,服。安定2.5mg,每日2-3次,服。利眠宁20mg,每日3次,服等。

(三)局部冷可减轻疼痛。

(四)封疗法:可用普鲁卡因

(五)手术疗法:疼痛剧烈用其它疗法不能减轻者,可考虑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切除术,同时可配药物治疗。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蝎子草

下一篇 神志不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