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螃蟹

螃蟹 螃蟹(拉丁:Brachyura,英文:crab),称为蟹,是肢动物门软甲纲动物。这类生物遗传物质数复杂且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常多达100多对。常见的螃蟹有大闸蟹、梭子蟹等。其分布见于所有海洋、河流及陆地。蟹的尾部与其他十足(如龙虾、螯)不同,卷于胸部下甲通常宽阔。第一对胸足特化为螯足。通常以步或爬式移动。 普通滨蟹的横步态为人们所熟悉,亦为多数蟹类的特征。梭子......
目录

形态特征

中华沙蟹螃蟹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将螃蟹的硬壳去掉后,我们可发现螃蟹的身体部分受到一层壳的保护,这些像盾状的壳,生物家称为甲(carapace)。

螃蟹身体左右对称,可区分为区、眼区、区、区、区、肠区、鳃区。螃蟹身体的两边有附属肢(appendage)连结。头部的附属肢称为触角,具备触觉与嗅觉功能,有些附属肢有嘴部功能,用来撕裂食物并送入中。

螃蟹胸腔有五对附属肢,称为胸足。位在前的一对附属肢备有强壮的螯,可做来觅食之用,其余的四对附属肢就是螃蟹的脚,螃蟹走路移动要依靠这四对附属肢,它们走路的模样独特而有趣,大多是横着地走而不是往前直。不过和尚蟹例外,它们是直着走。基于螃蟹尾端的 2 只步足较少参与走的特性,通过模仿螃蟹发了6足横向移动步机构,并对其运动特性进研究,以满足在刚性地面和农业生产所涉及的松软地面进的要求。

生活习性

为习性

运动

地磁场说

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向的。在地球成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地磁南北极已发生多次倒转。地磁极的倒转使许多生物无所适从,甚至造成灭绝。螃蟹是一种古老的回游性动物,它的内耳有定向小磁体,对地磁非常敏感。由于地磁场的倒转,使螃蟹的小磁体失去了原来的定向作用。为了使自己在地磁场倒转中生存下来,螃蟹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干脆不前进,也不后退,而是横着走。

生物角度

螃蟹的头部和胸部在外表上无法区分,因而就叫头胸部。这种动物的十足脚就长在身体两侧。第一对螯足,既是掘洞的工具,又是防御和进攻的武器。其余四对是用来步的,叫做步足。每只脚都由七组成,关节只能上下活动。大多数蟹头胸部的宽度大于长度,因而爬时只能一侧步足弯,用足尖抓住地面,另一侧步足向外伸展,当足尖够到远处地面时便始收缩,而原先弯的一侧步足马上伸直了,把身体推向相反的一侧。由于这几对步足的长度是不同的,螃蟹实际上是向侧前运动的。然而,也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只能横。比如,成群生活在沙滩上的长腕和尚蟹就可以向前奔走。生活在海藻丛中的许多蜘蛛蟹,还能在海藻上垂直攀爬。

实验发现

通过实验发现螃蟹的与肢相连的眼(肉束通过的地),对于每条肢都有上下两个眼(即两束肉)与之相连。而且其肢基部关节向是向,所以当肉收缩时,便牵动肢沿向运动,所以螃蟹便横向运动。

螃蟹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这些卵在母蟹部孵化后,幼体即可离母体,随着沿岸潮流到处浮游。过几次退壳后,长成大眼幼虫,大眼幼虫再几次退壳长成幼蟹,幼蟹外型几乎与成蟹相同,再过几次退壳后就变成蟹。大部分的海水蟹类都是卵成熟之后,不孵化直接排放于海洋。

螃蟹的动物,其它动物也可能吃螃蟹,例如人类就把螃蟹当美食佳肴,还有水鸟也吃螃蟹,有些类也像人类一样喜爱吃蟹脚。年幼未成年的幼蟹成群在海中浮游时,可能会被其它海洋生物捕食,也因此螃蟹产卵时都要下很多的卵,以保螃蟹的成活率。

食物习性

螃蟹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找食物,它们一般并不挑食,只要能够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小是它们的最爱,不过有些螃蟹吃海藻,甚至于连动物尸体和植物都能吃。螃蟹

分布范围

螃蟹

热带浅海地

多数蟹为海生,以热带浅海种类最多。如蛙蟹科、馒头蟹科、蟹科、梭子蟹科、扇蟹科要生活在沿岸带;方蟹科、沙蟹科生活在广阔的潮间带。

附着生存

极少数如泊蟹和弓腿蟹能附着在木材或其他浮物上生活。也有不少种类与其他动物共栖生活,如绵蟹科,公蟹科。许多种如豆蟹常潜入一些软体动物的外套腔中、或多毛类的管道中共栖。珊隐蟹科却生活在造礁珊瑚成的囊中,雌蟹成体交配后终生被锢在囊,孵化出的幼体可通过未的小孔逸出。

淡水及陆地

一小部分蟹类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它们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的石块下。还有少数蟹类如地蟹能适应陆地生活,居于潮湿的泥洞中,繁殖时期则迁移下海。

繁殖饲养

扣蟹培育

绵蟹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法。

在放蟹苗前 15~20 天,每亩用 75 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 80 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 2~3 次,投喂豆浆、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体重的 4% 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过 2 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肉球近方蟹水源充足,进排水便,水质良好无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水蚯蚓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最浅处 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 1:1.5 以下,否则,河蟹易掘,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要取决于水域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外,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种好水草,水草的种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黑藻、金鱼藻、苦草、水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三疣梭子蟹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 75 公斤。一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 40~50cm 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危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 2~3 分钟,取出入置 10 分钟,如此重复 2~3 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大多以混养为,特蟹混养,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 1500 只/亩以,规格 120~150 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

石蟹池塘养的整个过程,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其他植物饲料占 25%,饲料的种类要有三大类

(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饲料;

(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各动物尸体、螺类、类、畜禽粉、蚕蛹等;

(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生、苦草、轮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铃薯、谷类、麸皮、料糠等。河蟹的投喂法像池塘养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看季、看天、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2)看季

远海梭子蟹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是 5~8 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分配一般为 3~6 月 40%,7~10 月份 60%,水温 10℃ 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 3~5℃,可以不投喂。

(3)看天:天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无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4)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5)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6)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八九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 60~70%。

(7)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8)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9)定量:“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天、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 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注意: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避免长时间喂单一饲料,否则造成厌食,饲料利用率低,影响生长,出塘规格小。

高温养殖

炎热、水温较高,这时候河蟹养殖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足量的水草

夏季蟹池应放养些水生、浮萍之类的水生植物,或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蟹池中设置或种植水草的面积一般占整个池塘面积的30%左右,过多应及时收割,过少要及时补充。同时,应及时捞除腐烂的水草,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水质的清新

养蟹池应常检查水质,勤换新水,及时捞除剩食和污物,保持池水清洁。水体深度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以防热水灼伤蟹体。换水一般选择在傍晚至次日上午10时进,3~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厘米左右深。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在河蟹蜕壳期间,要增加水体钙离子含量,一般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15~20天泼洒一次,以利河蟹健康生长

饵料的质量

河蟹属杂食性动物,荤素均吃,并偏爱动物性饲料,如、螺、小杂等。一般每年5~8月份,宜在蟹池中投放活螺蛳,每亩200公斤左右,供河蟹摄食。此外,在高温时期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的投放比例,如投放一些河蟹喜食的浮萍、水草等。池塘养蟹,一般每天投饵一次,在傍晚进,以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投饵时,应将饲料投喂在离岸1~2米处,投饵量应据当天的水温、天和前一天投饵后河蟹的摄食情况作相应的增减,以当天晚上吃完为宜。

防逃防害防病

高温期间必须每天巡查蟹池。通过巡塘,了解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察看有无病害和敌害。若有河蟹逃走的痕迹,要及时堵塞堤埂的漏洞,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和进出水的网罩。大暴雨天,更要注意防逃。要注意防止敌害侵袭,及时捕杀蟹池中水老等敌害生物。人工养殖的河蟹病害较多,可不定期施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纤虫净等药物,防治河蟹细菌性疾病和纤毛虫病等。另外就是蟹池里不应和鲤鱼黑鱼混养,因为会破坏蟹的繁殖

蟹烂肢病和甲壳病的病原均为细菌。通常是在捕捞作业,长途运输,长时间暂养过程中,蟹体遭受创伤后,被细菌侵入而起。

蟹烂肢病的症状是病蟹肢节间呈充水状腐烂,步足易断落,群体残蟹较多。蟹甲壳病的症状是病蟹甲、胸、步足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严重的病斑在中间轻戳即可穿洞,有些步足末端溃烂成黑色。对这两种蟹病,若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到蟹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这两种蟹病,法基本相似,要有以下几种:

在蟹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消灭病原。

在蟹种运输过程中,避免对蟹体造成损伤。

对即将入塘的蟹种,进,防止创感染。

蟹种入塘后,用0.4ppm“强氯”或0.2~0.3ppm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做好预防工作。

一旦发生蟹甲壳病或烂肢病,可用0.4ppm“强氯”和0.2~0.3ppm二氧化氯,连续并交替全池泼洒2~3次。

强化饲养管理,促进伤,增强蟹的体质,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藕田养蟹

藕田养蟹设施

1.挖蟹沟沿着田埂侧的四周挖环沟,中间挖成"十"或"井"蟹沟,沟深1m、宽2m,田埂环沟2m。沟底挖起的土用于加高田埂至50cm~100cm。"十"沟挖起的土直接放在沟边缘,略作修整,以防泥土滑回沟底。

2.进排水设置在沟底要预埋好排水管,用于平时换水或清池用,离埂面20cm左右再埋1排水管,防止水满逸出田面。进水的设置应与出水呈对角,并在水管固定好丝网,防止敌害生物从管进入和河蟹逃跑。

3. 防逃设施在水田四周用80cc双层塑料薄膜圈围防逃墙,具体做法是每隔1.5m固定1木桩作为支撑架,塑料薄膜对折的一边用尼龙穿过,将农膜吊起,另一边沿着木桩埋入土中30cm左右,并用土夯实压牢,尼龙吊起的一边用线在木桩上固定。圈围防逃墙的过程中需注意:围的高度应为60cm左右,农膜应在迎水面一边,而支撑架是在外围,拐弯处应围成园弧,这样可以防止河蟹从支撑架和农膜拐角处逃逸。螃蟹

秋季养殖

一是水质改善秋季水质管理尤为重要,应及时使用生物制水质,并避蜕壳期。一面补施生石灰,一般 20~30 天每亩每米水深用 10kg,全池均匀泼洒;另一面补施磷酸二氢钙,每亩每米水深用 2~3kg 一次,促进水体物质微环良性转化和河蟹蜕壳必须物磷、钙的吸收利用。

二是水位调当蟹池水温逐渐下降并稳定在 28℃ 以下时,及时调整水位,平均水深掌握在 1~1.2m。注排水应比夏季增强,一般 3~5 天注排水一次。

三是饵料投喂。温变化和河蟹长势适时投喂动物性饵料,既不能过早荤,又不能延误时机。过早则易性早熟,部分蟹最后一次蜕壳结束后规格小,甚至少部分在 10 月发生死亡。同时温度过高,易腐坏水质,而影响正常生长和诱发疾病。过晚则可能仅蜕壳一次,造成上市规格受限,而且增重量有所下降。

种类介绍

等级之分

蟹的种类很多,中国蟹的种类就有600种左右,有梭子蟹,青蟹,蛙蟹,公蟹等等,因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也有等级之分,一等是湖蟹,如阳澄湖、嘉兴湖;二等是江蟹,如九江、芜湖;三等是河蟹;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沟蟹;六等是海蟹。

河蟹(中华绒螯蟹):属甲壳动物,分类上隶属于肢动物门,甲壳纲,方蟹科。海水中繁殖,淡水里生长,喜掘而居,常匿居于江河、湖池的岸边,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

石蟹篾蟹、溪蟹):淡水和咸淡水产蟹类。即溪蟹,旧称石蟹。甲壳纲,十足,溪蟹科。栖息溪流旁或溪中石块下。

青蟹锯缘青蟹):青蟹甲壳呈,体扁平、无毛,头胸部发达,双螯强有力,后足,如棹,故有据棹子之称。

蟹(远海梭子蟹):头胸甲宽约为长的2倍,梭,表面具粗糙的颗粒,雌性的颗粒较雄性显着;前具4齿,中间1对齿较短小,成体的较尖锐,幼体的较钝;前侧缘具9尖齿,末齿比前面各齿大得多,向两侧突出。

梭子蟹(梭子蟹):梭子蟹,因头胸甲呈梭子,故。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梭子蟹”。

红蟹(十蟹):头胸甲宽约为长的1.6倍,表面光滑;具6齿,中央4齿大小相近,外侧齿窄而尖锐;前侧缘具6齿,第一齿平钝,前缘中部凹,末齿小于其它齿,但较尖锐而突出。螯脚相当粗壮,左右对称;掌面具4棘;长侧缘具3锐棘。 头胸甲红棕色,具黄色条纹,而中部前则有一黄色交叉纹。螯脚红色并布有黄色斑纹,二指前端为深啡色。

面包蟹(镘头蟹、逍遥镘头蟹):头胸甲部甚隆,表面具5条纵列的状突起,侧面具软毛;窄,前缘凹陷,分2齿;眼窝小;前侧缘具颗粒状齿;后侧缘具3齿;后缘中部具1齿,两侧各具4枚三角齿。螯脚状不对称,右边的指较为粗壮,螯脚收缩时则紧贴前。步脚细长而光滑。雄性部呈长条状,第三至五缝可辨,第六近长,第七锐三角。雌性部呈阔长条,第六近长,第七三角

晶莹蟳:头胸甲光裸无毛,但有细微颗粒及横向隆线;具6齿,中央4齿大小相近,外侧齿窄而尖锐;前侧缘具6齿,第一至第五齿逐渐增大,末齿最小,呈刺状。

三点蟹(红星梭子蟹):头胸甲梭状,宽约为长的2倍;头胸甲前部表面具颗粒,后部光滑;前分4齿,成体刺状,幼体较钝,侧齿比中央齿大,但不较突出;前侧缘具9齿,第一齿比随后的7齿长而锐,而末齿最大,向两侧突出。螯脚的长度略大于头胸甲的宽度,长前缘具3~4棘;指很长。最后的步脚表面具软毛,后部表面光滑无刺。头胸甲、螯脚为绿黄色,头胸甲后部有3个镶白边红色斑点;螫脚可动指有红色标记;步脚则大致为淡蓝色。

旭蟹:长象怪异,像又像蟹。在台湾,以澎湖产量最多,壳薄肉多,味道鲜美.由于习惯躲在两侧礁,中间沙沟地带,只橘红色的头,如旭日东升而得

品种

长江蟹

长江蟹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是一种济蟹类,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为中国久负盛的美食。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掌部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杂食性动物,、螺、、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虫等均可作为大闸蟹的动物性饵料。中华绒螯蟹广泛分布于长江、瓯江、辽河等水系,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感极其鲜美。

高邮湖大闸蟹

2015年6月6日,高邮湖大闸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高邮市的特色水产品之一。高邮湖大闸蟹早在北宋年代就很有了。高邮湖水域宽阔、水质优良,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水生物产丰富,尤以高邮湖大闸蟹闻遐迩,早在北宋年间就已成为皇家贡品之一。

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此蟹产于苏州市区的东北,跨苏州市区、工业园区、昆山市及常熟市,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是闻外的中国产。阳澄湖湖水大闸蟹,个大体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6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480克,越大越稀少,每年的9月至12月是食蟹的季,尤以11月最佳。青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蟹肉丰满,养丰富。自古以来,阳澄湖大闸蟹即令无数食客为之倾倒。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有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

天津紫蟹

这是中华绒蟹的一种,它体小,仅有一颗大衣纽扣大小。揭蟹盖,蟹黄呈猪肝紫色熟后变成橘红色,味极鲜美。紫蟹都产在凛冽的冬季,因此,常常用于什锦锅。

莱州大蟹

此蟹是掖县的特产。因掖县古时是莱州府的所在地,因此,莱州大蟹之便流传至今。莱州大蟹的面有三个隆起部分,前侧缘各有9个锯齿,最后一齿长,似梭子,故俗称“三 梭子蟹”。这种蟹个大味鲜,肉质细嫩。雌蟹最大的重达0.75公斤。雌蟹的卵块,雄蟹的脂膏,螯里雪白粉嫩的肉以及大蟹后腿上的肉,吃起来更是鲜美可,令人回味无穷。

梭子蟹

辽宁兴城梭子蟹:此蟹肉色洁白,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为海蟹之上品

南湖蟹

此蟹产于浙江省的杭、嘉、湖水网地带,素以个体肥大,肉质鲜美而著称。 这里的湖蟹,过去都是靠自然繁殖,每年到汛期捕捉上市。已始人工繁殖和放养,并获得了一定成果。

炎亭江蟹

此蟹为浙江苍南县炎亭的著水产,素以个大味鲜而蜚声国外市场。炎亭,位于敖江出海处,是暖流交汇地,饵料丰富,是江蟹得天独厚的繁殖场所,故盛产江蟹。这里的江蟹,产量大,质量好,一般个重250克~300克,大的有500多克,且体肥肉满。

潮汕赤蟹

此蟹即潮汕膏蟹,锯缘青蟹,为广东潮汕的著海产。膏蟹就是卵巢最丰满的雌蟹;已受卵巢不太饱满的雌蟹称“母”:略微饱满的叫“蟹”;而雄蟹只供用,与未受的母蟹统称“肉蟹”。捕自海中的雌蟹,卵巢饱满的不多,要进人工育肥,使之成为“膏蟹”。养殖好的膏蟹,腿粗肉满,膏满脂丰,清之后,鲜美异常,养价值甚高。

微山湖醉蟹

此蟹为山东传统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种醉蟹是用微山湖所产的鲜蟹及多种调料制而成。好的醉蟹,仍栩栩如生,色、仍如活蟹。揭蟹盖,蟹肉雪白,蟹黄鲜红,入香浓郁,鲜美异常,味独特,是严冬宴席上的珍品。

中庄醉蟹

此蟹为江苏兴化县的传统产,历史悠久。因最早制作此蟹而又做得最好的为兴化县中堡庄一带,故人称“ 中庄醉蟹”。这种醉蟹,色如鲜蟹,放在盘中,栩栩如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香浓郁,香中带甜,养丰富。当地民间制作醉蟹的法很多,但基本工艺大同小异。一般专业化生产多采取封缸浸泡法,要选料、浸养、干放、去绒毛、灌料、封缸、装坛、封等工序。人称“不见庐山空负”,又说“不食醉蟹空负”。

屯溪醉蟹

此蟹是安徽屯溪地区的著特产,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屯溪醉蟹个体完整,色泽青中泛黄,肉质细嫩,味极鲜美,香浓郁,回味甘甜,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两个月而不变质。

芷寮蟹

此蟹产于广东吴川县吴扬乡芷寮村,为蟹中上品,驰中外。 芷寮蟹之所以有要是因为这种螃蟹的肉质极其鲜美,并有特有的“角膏”。打 芷寮蟹的蟹壳,可见一层蛋黄色的蟹膏覆盖在雪白的蟹肉上。熟后,蟹肉雪白,蟹膏金黄,入,鲜美嫩滑,回味无穷。秋后之蟹,不但长得肥大,硬壳底下还会长出一层软壳,不但蟹肉蟹黄味美可,那层软壳更脍,令人百吃不厌。

盘锦河蟹

盘锦河蟹,中华绒螯蟹,北称河蟹,南俗称大闸蟹,属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爬,短尾族,方蟹科,绒螯蟹属,是我国著的淡水蟹,在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盘锦市盘山县是中国最大的河蟹产地,素有“蟹都”之称,这与盘锦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系。盘锦河蟹的生长特点是:海水里生,淡水里长。盘锦面临渤海的辽东湾,有广阔的海域、充足的海水,使河蟹得以“生”。同时,陆充足的淡水资源和丰茂的水草,又使河蟹得以“长”。盘锦素有辽宁“南大荒”之美誉,境沼泽河滩坑塘星罗棋布,大小河流交错纵横,苇塘数百万亩连。更为重要的地理条件是,盘锦市境有中小河流二十多条,条条与渤海相通,使河蟹“生和长”的回游畅通无阻。

三门青蟹

三门青蟹锯缘青蟹,俗称蝤蛑,产自浙江中部沿海的三门湾畔。适温范围7~37℃,盐度2.6~55‰,肉食性居,昼伏夜出。三门青蟹种质资源纯正,生长环境优越,肉质细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美容功效,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有机产品”“中国著品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等多个奖项,产品畅销国外市场。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三门青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外品种

日本的巨蟹(Macrocheira Kaempferi)及塔斯马尼亚蟹(Pseudocarcinus gigas)均为已知最大的甲壳动物。前者步足伸展后,两侧步足尖端之间的宽度几达4公(12呎)。塔斯马尼亚蟹重量可达9公斤(20磅)以上,其螯短得多,强壮得多;大者可长43公分(17吋);有一个极大的个体,甲宽46公分(18吋)。另一极端是成体仅长1~2公分的种类。

歪尾派的种类是著寄居蟹,生活于空的足类动物的壳寄居蟹将螺壳如可搬动的住宅一般拖著移动。寄居蟹身体长大后,一次次地放弃旧壳,另觅新壳。陆寄居蟹科(Coenobitidae)的种类分布于热带国家,栖息地离海洋通常有一段离,但必须回海洋产卵。同科的椰子蟹(Birgus latro)又称强盗蟹,产于印度洋-太平洋岛屿,已放弃拖带螺壳的做法,面覆以壳

与大部分甲壳动物一样,几乎所有蟹类的幼体刚从卵中孵出时外与成体完全不同。幼体称为水蚤状幼虫,体微小,透明,,无肢体,于海面上游泳。蜕皮数次后体型增大,称为大眼幼体,身体及肢体更像蟹,但部大,并不折叠于胸部下。再脱皮一次后外似成体。有几种蟹,尤其是生活于淡水中的种类,发育过程中不变态,从卵中孵出后即如微小的成体。

与许多其他甲壳动物一样,蟹类通常为杂食性,多食腐。但许多种为掠食性,有的为植食性。通常以步或爬式移动。普通滨蟹的横步态为人们所熟悉,亦为多数蟹类的特征。梭子蟹科(Portunidae)的种类及其他一些类型,用扁平桨状的附肢游泳,动作灵巧。

虽然可能并不存在真正的寄生蟹类,有些蟹与其他动物共生。如豆蟹科(Pinnotheridae)的豌豆蟹生活于类及许多其他软体动物的壳、蠕虫管及棘皮动物的体,分享寄的食物。又如软蟹科(Hapalocarcinidae)的珊瑚蟹,可刺激某些珊瑚尖端的生长珊瑚生长成石质腔室,将雌蟹封于其中。蜘蛛蟹科(Majidae)的种类动缓慢,甲壳上生长著海藻、植虫类和海绵,藉此成伪装。

蟹的身体分为头胸部与部。头胸部的面覆以头胸甲,状因种不同而不一样。部中央具第1、2对触角,外侧是有柄的复眼。器包括1对大颚,2 对小颚和3对颚足。头胸甲两侧有5对胸足。部退化,扁平,折在头胸部的面。雄性部窄长,多呈三角,只有前两对附肢变为交接器;雌性部宽阔,第2~5各具1对双型附肢,密布刚毛,用以抱卵。

大部分蟹类生活于海中;甚至热带国家数量丰富的陆蟹,亦不时到海里活动,其生命的早期也在海中度过。世界大部分温暖地区都有丰富的淡水蟹资源,例如南欧长于河中的春蟹(Potamon fluviatile)。一般说,蟹以鳃呼吸,鳃位于甲侧下的对鳃腔,但真陆蟹的鳃腔扩大,态亦有变化,功能如

自然生长的河蟹一般是居或隐居。在食物丰盛、饱食时,它们为躲避敌害,常常居生活。没有居条件时,它们便躲在石砾或草丛中隐居。河蟹通常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时,它们常隐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昼伏夜出,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时安于定居,一旦成熟,便弃离去。 河蟹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繁殖。蟹苗进入淡水后,一般在饵料丰足的河湾、湖泊中生活18个月左右,性腺逐渐成熟。成熟的河蟹在秋末冬初始到海淡水混的近海区产卵,这就是生殖洄游。

交配后的雌蟹不久便可产卵,卵一贴附在雌解的肢毛上,堆积在部,直到孵出幼体。这类蟹称“抱卵蟹”。河蟹一次可产数万至百万粒卵,并且能产2~3次。 在自然界卵要过4个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达90%左右。刚孵出的幼体很小,状像水蚤,称蚤状幼体。蚤状幼体过五次蜕皮,大约35天就长成蟹苗(大眼幼体),蟹苗再蜕一次皮,成幼蟹。刚壳的蟹称软壳蟹,它无力摄食和防敌,1-2天后壳才渐硬,这时才渐渐活动,壳后蟹体显著增大。河蟹繁殖后,身体很快便衰老、死亡。

河蟹的食性很杂,它荤素均吃,并且喜欢吃、螺、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早等动物性食物,也残食受伤或刚蜕壳的同类,抱卵蟹在饥饿时还取卵当食。在自然环境中河蟹容易得到的多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为。 河蟹十分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在食物丰富时可以吃得很多,而没有食物时,几天甚至一个月不吃,也不至饿死,这是因为在饱食后,会把多余的养贮存在肝脏中,刚壳的“软壳蟹”就是预先贮存的养来维持生命的。在洞里越冬期间,才停止或减少摄食。 河蟹不仅贪食,而且有抢食好斗的习性。为了争抢一顿美餐,常会互相残杀。

主要价值

济价值

工业、制药及饲料用途

蟹类中可供食用的要有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和中华绒螯蟹等。蟹壳可用以提炼工业原料甲壳素,也可提制葡糖胺。蟹幼体或成体均可作饵料及饲料。此外,一些蟹类能损害农田水利或为人体寄生虫的中间宿

商业价值

石蟹是有商业价值的歪尾派种类,见于日本沿海及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海域的堪察加拟石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a)又称王蟹,是其中最重要者。螃蟹

食用价值

螃蟹自古以来蟹即是非常美味之食物,东汉郑玄注《周礼·天官·庖人》:“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青州之蟹胥。”许慎《说文解》曰:“胥,蟹醢也(醢,肉)。”东汉郭宪的《汉武洞冥记》卷三有:“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有百足四螯,因百足蟹。其壳胜于黄,亦谓之螯,胜凤也。”《太平御览》《岭南异物志》云:“尝有海得州渚,林木甚茂,乃维舟登崖,系于水旁,半炊而林没于水,其缆忽断,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

隋炀帝以蟹为食品第一。《清异录》记载:“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云贴其上。”宋元时期流吃“洗手蟹”,系以盐、橙皮花椒等调料腌而成。朱彝尊《食宪鸿秘》记载“蟹”食谱。刘若愚《明宫史》记载宫廷螃蟹宴说:“凡宫眷臣吃蟹,活洗净,用蒲包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蒜以。或剔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李渔嗜食螃蟹,人称“蟹仙”,曾言:“凡食蟹者,只全其故体而食之……入于中实属鲜嫩细腻”“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独于蟹螯一物,能嗜之,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熟,自剥自食为妙。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乾嘉年间顾录的《清嘉录》介绍了苏州螃蟹,有太湖的湖蟹,吴江汾湖紫须蟹,常熟金爪蟹。部分厨师用Crustastun电死蟹减少其痛苦。蒸螃蟹过程

适时食用

农历九月前后,雌蟹性腺成熟,肉丰满;农历十月之后,雄蟹性腺成熟,肉丰满,因此,要适时食用。

吃蟹说

中国吃蟹的历史悠久,蟹的菜肴也不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的螃蟹菜肴。古人对河蟹鲜美,作诗咏赞者颇多,唐朝唐玄谦《蟹》:“充满熟堆琳琅,橙膏渫调堪尝。一斗满,双螯出琼香。”清李渔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周礼·天官·庖人》:疱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这段话后,东汉郑玄注:“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青州之蟹胥。”何为“蟹胥”?汉许慎《说文解》中“胥”的解释是“蟹醢也”,“醢”就是“肉也”,胥,就是蟹

蟹胥,是历史资料中记载古人最早的吃蟹品种。因为那时的饮食中,是比较流的。可见,古人吃蟹,从蟹胥始。后来,随着物质与烹饪技术的不断发展,吃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人不单单是吃蟹胥了。吃蟹的种法也多了起来,螃蟹菜肴也不断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就出了“鹿尾蟹黄”这道螃蟹菜。接着又出现了糟蟹,糖蟹等蟹菜。宋陆游是这样咏糟蟹的:“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隋朝时期,有一道菜叫“镂金龙凤蟹”,据《清异录》记载,此菜是在糟蟹、糖蟹的壳上面贴上用金箔刻成的龙凤云图案而成。相传,这一奢侈的蟹菜肴,是隋炀帝所创。糖蟹,在隋时也是品,《清异录》记载,“隋炀帝幸江州,吴中贡糖蟹。”到唐代,糖蟹更受欢,后此蟹菜为贡品。黄坚曾写过“海馔糖解肥,江醪白蚁醇”的诗句。苏舜卿也说:“霜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

宋元时期,螃蟹菜是“洗手蟹”。据《东京梦华录》、《蟹谱》记载,此菜的做法是取活螃蟹洗净,加盐、生姜橙皮花椒等调料腌而成,洗洗手就能吃。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比皇帝本人御筵仅少一盏,为体现帝后区),第十盏就是“洗手蟹”。可见,“洗手蟹”当时已是皇宫里的菜。

宋朝还有一道蟹菜“蟹酿橙”。《山家清供》记载,“蟹酿橙”的制法是:剔取螃蟹肉装入掏空的橙子中,入甑中,用、水熟。用、盐供食。此菜,也是当时宫中菜。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的第八盏就是“螃蟹酿橙”。

明清时期的蟹,也是响多时的蟹菜。据清初文家朱彝尊《食宪鸿秘》记载,蟹是这样制作的:取螃蟹肉,加姜末、蛋清等调料,放入竹筒熟。

古人吃螃蟹,除上记载的有蟹菜肴外,还有民间的随意“粗吃”。有记载,魏晋时期,就有晋人手持蟹螯吃蟹。

在古人吃蟹中,还值得一提的是“蟹八件”。“蟹八件”是一种吃蟹的工具。据有资料记载,最初发明食蟹器具的是明朝一个叫漕书的人,他首先创制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硬壳,后来发展到“蟹八件”。据《考吃》记载:明代初创的食蟹工具有小方桌、锤、长柄斧、长柄叉、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八种,简称为“蟹八件”。“蟹八件”是针对吃蟹而专门设计制作的。因此,它们分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如,当蟹端上来时,先拿一只蟹放在小方桌上,用锤具将整只蟹的各个部位敲打一遍,然后再用头剪剪下蟹脚、蟹螯,从脚吃起。而吃蟹脚蟹螯,必须用钎子。蟹脚虽然纤纤细小,但脚是活动的,活动的肉很好吃。如没有钎子,吃蟹脚只好用咬挤或是用嚼。用钎子吃蟹脚蟹螯,比用咬嚼吃蟹脚蟹螯,文雅趣多,是古时诸多种的吃蟹法中,最矜持的一种。

“蟹八件”与“右手持杯,左手持蟹螯”相比较,是“文吃”。“文吃”有“文吃”的乐趣,据说,“文吃”一只蟹,要一个小时。“蟹八件”吃蟹,在明、清时期,苏、浙、沪一带很是

蟹中之最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桌菜”的民谚。它不但味美,且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

据产地可分为河蟹、江蟹、湖蟹、海蟹四种。河蟹以盘锦盘山县、河北天津产的最为著,江蟹以南京产的最好,湖蟹以湖北武汉梁子湖、江苏苏州的阳澄湖、山东微山湖、南京高淳固城湖产的品质较好。海蟹,分布于中国南北各海域。一般从南到北,3~5 月和 9~10 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 4~5 月产量较多。梭子蟹是中国重要的出畅销品之一,出输往国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螃蟹盛产在 8~9 月,特高粱红时是吃蟹的最好时,有“七尖八”之说。螃蟹的头胸甲呈,褐绿色,螯足长大且密生绒毛,频足侧扁而长,端尖锐,螃蟹肉白嫩,味鲜美。螃蟹制作

养价值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食物螃蟹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65 千卡
蛋白质14.9 g
脂肪0.6 g
固醇79 mg
饱和脂肪酸0.1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2 g
单不饱和脂肪酸0.1 g
水分81 g
叶酸13 μg
420 mg
25 mg
143 mg
280 mg
120 mg
2 mg
4.68 mg
59 μg
维生素B2(核黄素)0.08 mg
烟酸烟酰胺3.14 mg
维生素C(抗坏酸)3 mg
维生素D0.1 μg

适用人群

蟹肉适宜大众食用,但建议孕妇避免食用。

适用量

每份蟹肉的建议食用量约为70至80克。

动物保护

病害防治

  • 腐壳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甲、胸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法:

  1.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
  2. 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

治疗:用白2PPM全池遍洒,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

  • 黑鳃病

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要诱因。预防同腐壳病。

螃蟹菱形海发藻属浮游硅藻类羽纺藻,其细胞以质相连,成星状或锯齿状的群体,壳环面呈狭棒状。菱形海发藻细胞长30~116 微米,宽5~6微米,分布极为广泛,当海水盐度达 0.03 左右,水温 18~20℃时,在水质肥沃,光线充足的培育池,可在溞状幼体上迅速繁殖。溞状幼体附生海发藻后,不断扭动部挣扎,力图摆,受害的溞状幼体4~5天死亡。

防治:一般采用增加换水次数,控制光照,适当加温来促进幼体变态等预防措施。

  • 烂肢病

病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法:

  1. 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 放养前将河蟹放在 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
  3. 石灰全池泼洒呈 15~20PPM,连施 2~3 次。

病蟹部、脐及壳下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部受伤感染所致。

预防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

治疗法:

  1. 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 0.5~1PPM。
  2. 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0.1~0.2PPM。
  • 螃蟹水霉病

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生长的絮状丝,病蟹动迟缓、摄食减少,伤不愈,导致伤口部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所致。

预防法:

  • 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 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

治疗法:

  • 石绿(农业业标准《NY5071—2002 无公害食品药使用准则》中已将孔石绿列为用药物)全池泼洒呈 0.25PPM,5 天后施一次。
  • 用 3~5% 食盐水浸洗病蟹 5 分钟,并用 5% 磷涂抹患处。
  • 纤毛虫病

病蟹的关节、步足、壳、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

预防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治疗法:

1、用30%醛全池泼洒5~10PPM。

2、用硫酸铜、硫酸亚(5:2)全池泼洒0.7PPM。

3、用0.5~1PPM新洁尔灭与5~10PPM高锰酸钾液浸洗病蟹。

4、用0.2~0.3PPM孔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 蟹奴病

病蟹部略显臃肿,打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感染所致。

预防

1、彻底清塘,杀灭塘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白粉、敌百虫、甲醛等。

2、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3、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

  • 蜕壳不遂病

病蟹的头胸后缘与部交界处出现裂,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最后死亡。该病中池塘养蟹的常见病,发病原因与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

  • 聚缩虫病

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起死亡。

防治法:用10PPM孔石绿浸洗蟹体45分钟,或用1PPM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落。

动物文化

吃蟹作为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却是从魏晋时期始的。《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毕卓(茂世)嗜,间说:“右手持杯,左手持蟹螯,拍浮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种人生观、饮食观影响许多人。从此,人们把吃蟹、饮、赏菊、赋诗,作为金秋的流韵事,而且渐渐发展为聚集亲朋好友,有说有笑地一起吃蟹,这就是“螃蟹宴”了。

说起“螃蟹宴”,一定会联想到《红楼梦》里有趣热闹的一幕。小说先写李纨和凤姐伺候贾母、薛姨妈剥蟹肉,又吩咐丫头取菊花桂花蕊儿熏的绿豆面子来,准备洗手。这时,鸳鸯琥珀、彩霞来替凤姐。正在谈笑戏谑之际,平儿要拿腥手去抹琥珀的脸,却被琥珀躲过,结果正好抹在凤姐脸上,得众人哈哈大笑。接下来,吃蟹的余兴始,也有看的,也有弄水看的,宝提议:“咱们做诗。”于是大家一边吃,一边选题,先赋菊花诗,最后又讽螃蟹咏,各呈才藻,佳作迭见。其中薛宝钗的咏蟹一律云:

桂霭桐阴坐觞,长安涎盼重阳。

但是螃蟹宴的生动描写,也并不是曹雪芹的独创。在此以前,《金瓶》中就有螃蟹宴,不过笔调大不相同而已。该书第35回,写李瓶儿和大姐来到,众人围绕吃螃蟹。月娘吩咐小:“屋里还有些葡萄,筛来与你娘每(们)吃。”金莲快嘴,说道:“吃螃蟹,得些金华吃才好。”又道:“只刚一味螃蟹吃”。虽然也热闹有趣,毕竟是市井俗物,没有大观园里的韵。《金瓶》写螃蟹宴,其实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我们在明代人的著作中就看过有螃蟹宴的叙述。

刘若愚《明宫史》记载明代宫廷螃蟹宴,是另一种模式:“(八月)始造新,蟹始肥。凡宫眷臣吃蟹,活洗净,用蒲色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蒜以。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毕,饮苏汤,用苏等件洗手,为盛会也。”《天启宫词一百首》之一,有诗记其事曰:“海棠静,此夜筵前紫蟹肥。笋苏汤轻盥罢,笑看蝴蝶满盘

故事

  • 源于《濒湖集简》。螃蟹湿热黄疸,为民间验,可用作助治疗。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状凶恶的甲壳虫。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下面加个虫,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此是传说,并无出处。
  • 绍兴有一年螃蟹成灾。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解决,后来有个师爷交给大家个办法,让人们弄个破缸,然后往缸里注入盐水等着螃蟹往里面爬,让盐水把蛰死它,最后螃蟹全被杀死了,当人们没办法处理这些螃蟹时,又是那个师爷首先站出来,当着大家的面大吃螃蟹然后夸螃蟹味道好,就这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容勇敢的人,绍兴师爷也由此声大噪。
  • 另外现代作家包笑天晚年写个《大闸蟹史考》,用了苏州古籍收藏家吴讷士个说法:“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蟹见灯光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此是闸蟹之所由来了。”搿搭块个“竹闸”,应该属于硬造个称,伊实际就是“簖”。勿少人侪晓得,垃拉六朝时期,吴淞江下游个渔民发明了“沪”,搿种插拉河浜浅滩浪个竹栅栏,退潮个辰光可以拦牢蟹;到仔唐代,由于“沪渎”常作为地出现拉诗赋当中,渔民们为了避免概念混淆,据“沪”个“断蟹之退路”功能,拿伊改称“簖”,所以陆龟蒙个《渔具诗·序》明确讲“沪,吴人今谓之簖”。搿歇,“簖”仍旧是江南农村个传统渔具,《现代汉语词典》对伊迭能解释:“拦河插在水里的竹栅栏,用来阻挡螃蟹,以便捕捉。”既然“簖”从来呒没叫过“闸”,“大闸蟹”是因为捕捉工具而得个说法就立勿牢脚。
  • 三国时期张揖个《广雅》提着:“煠,瀹也;汤煠也。音闸。”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个苏州文人顾禄,垃拉伊个《清嘉录》里向讲:“湖蟹乘潮上,簖渔者捕得之,担入城市,居人买以相馈贶,或宴客。有‘九雌十雄’之,谓九月团脐佳,十月尖脐佳也。汤煠而食,故谓之‘煠蟹’。”埃个辰光,卖蟹人挑担进城沿街叫卖,勿断高喊“煠蟹唻大煠蟹”,成为秋天个一道景。搿搭块个“煠”是指,《新华典》仍旧拿“煠”列为“炸”个异体,并解释成“拿食物放垃沸个油或水里弄熟”。螃蟹一般侪煠来吃,所以大家拿伊叫做“煠蟹”。老早黄浦江搭仔吴淞江出产个“清水蟹”,只头大、肉结实,拨上海人称为“大煠蟹”。大概是“煠”比较生僻个缘故,日脚一长,谐音个“大闸蟹”就慢慢替代了“大煠蟹”,并且一直沿用到今朝。归到底,“大闸蟹”是因为烹制法而得

文化

古人咏蟹常用“蟹黄”“脂膏”“嫩”,容蟹之鲜美。此乃实指蟹的不同部位。“蟹黄”,就是雌蟹体呈条状的紫褐色卵巢(熟后变黄色);“脂膏”,指雄蟹无色透明胶状的精囊,熟后呈桔红色块状,有“胸中藏琥珀”之称;“嫩”指螯肉,即甲壳里洁白细嫩的蟹肉如脂如。至于容蟹“吐明珠”,那是蟹于水中呼吸时吐出二氧化碳和水成的沫,视之晶莹透明,恰好明这只蟹是鲜活之物。

古代文人视食蟹为一乐,品蟹时更是津津乐道。宋代傅《蟹谱》状其奇:“蟹,以其横,则曰螃蟹;以其声,则曰郭索;以其外,则曰介士;以其容,则曰无肠。”它还有许多雅号,如“甲将军”、“无肠公子”、“横公”、“含黄伯”等等。是书还就蟹的态、品种、采扑、加工食用等做出理论阐释,有一定的术价值,是研究蟹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自古以来,蟹又被为“水产三珍”,历代美食家对其称颂备至。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癖,就是在仕途失意时仍不忘此物,发出“不到庐山辜负,不食螃蟹辜负”的喟叹,他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写道:“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指雄蟹;“团”指雌蟹。苏士以诗换鲜蟹,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作诗纪之,足食蟹欲望的强烈远胜他人。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生活困顿,视力又不好,但偏爱食蟹。偶一得之,欢喜不已,状若顽童。有诗之:“蟹肥暂(掰)谗诞堕,绿初倾老眼明。”你看他馋涎欲滴,急忙斟,以肥蟹作下之物,高兴得连昏的老眼也顿觉明亮起来。

诗仙李白则常光顾长安的胡姬肆,吃腻了西域味的牛羊肉,就想吃海鲜。有诗云:“摇扇对楼,持袂把蟹螯。”他觉得吮蟹肉饮美,自然是快事一桩。不过从令看,这是夏日食蟹,否则不会“摇扇”,而蟹肉也远不及秋蟹黄鲜美。

苏东坡则喜食秋蟹,其诗云:“半壳含黄宜点,两螯斫雪劝加餐。”其时令当在初秋,雌蟹之卵黄刚生半壳,不是深秋正肥时,但是发香的蟹黄虽未大满,仍是佳肴。因此兴和食欲骤增,连呼“加餐”,实是呼唤再上熟蟹。此诗着不多,饕餮之状跃然纸上,产生了醉人的艺术感染力。

明代徐渭《题蟹》诗:“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徐氏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一次酣后画了一只秋蟹,品评后突发奇想,若是将画中蟹翻过身来看,定是黄膏丰腴的美物。他将“死物”赋予鲜活的生命,想象力之丰富非常人所及。这首题画诗的诗眼是“董卓脐”。史载奸雄董卓肥胖腆肚,硕脐深凹,后世约定俗成为典故,作某物肥得流油的隐词。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既是文家又是美食家,食蟹十分讲究,作诗纪其胜:“持螯更喜桂荫凉,泼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横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谗忘忌,纸上染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坡山曾笑一生忙。”可谓吟哦食蟹之绝唱,不仅道出食蟹的佳期和法(泼、擂姜、就),还告诉人们蟹脐性冷,多食易积,故用姜、蒜解之。

动物研究

变色机理

青灰色的螃蟹,为何熟之后变成橘红色?

古人曾以惊异的光审视,不解其中的奥秘。原来此物甲壳下的真皮层含有红、黄、蓝、青四种色素细胞。平时,这些色素混在甲壳里,呈现出暗灰色。有时色深浅也会随着外界光线的强弱起变化,其真皮层里的红色素,又红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当将其入锅加热到摄氏一百度时,其他色素被分解消失了,唯独类胡萝卜素不遭破坏,从而使熟蟹呈现出鲜艳的桔红色,由于这种类胡萝卜素在蟹头、胸、足部聚集较多,部极少,所以蟹熟肚白也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物象。

选购技巧

螃蟹优质蟹的甲壳呈青灰色,有光泽,部为白色,金爪丛生黄毛,色泽光亮,脐部润,向外凸,肢体连接牢固呈弯状,个大而老健,如果黄色,则肉较瘦弱。另外,如果是活动有力,四处乱爬的蟹则是健壮的好蟹。

眼看外观符要求的蟹,要逐个用手掂一掂它的分量,手感重的为肥状的蟹。此招不适用于河蟹和活的海蟹,因为这些蟹常常会被五大绑。

蟹的脐盖,若壳蟹黄多、整齐,凝聚成,则此蟹为好蟹。

如果购买的是已死的海蟹,要观察蟹的腿,完整无缺,轻拉蟹腿有微弱弹力,表明是新鲜海蟹,若不新鲜的海蟹,轻拉蟹腿,不仅没有微弱力,而且蟹腿容易断落。

如闻到海蟹有腥臭味,说明海蟹已腐败变质,不能再食用。食用腐败变质的海蟹极易造成食物中毒

捕蟹

蟹簖捕蟹

蟹簖是一种用竹子编成的结构简单的拦阻式栅箔类捕蟹工具。它的结构是利用细竹竿或粗芦苇编成箔子,在有水流的河港、湖汊的有利地段,事先计划的阵式打桩设簖。簖的下端插入水底,上端超出水面,整条簖呈有规则的弯,在簖的上端悬挂一些呈鼓的蟹篓,篓的底部有一个河蟹的进及漏斗的倒须,上部有盖,中间为河蟹的集中处。河蟹通过水道下迁入海时,就被横在水面的蟹簖所拦,受阻后沿簖上爬或钻入蟹篓,捕捞时,用捞海将簖上或蟹篓的蟹捉起来。

蟹拖网捕蟹

招潮蟹蟹拖网是无翼单囊的拖网渔具,由网衣折的网兜和一个浅囊网构成。蟹拖网由单船带动,在船的一侧,于首尾各伸出一撑网竹,系缚8~12个邱网。这时河蟹即由网抢入网,进网后,一部分河蟹沿网向前爬,遇拦网所阻,折而进入侧网。另一部分则留在网兜,每隔1小时,起网1次,转移他处,同时可自网兜和网囊倒出河蟹。

蟹拖网是长江捕蟹的一种法,有些湖泊里也用这种渔具。从安徽的安庆至上海的长江段,如崇明、横沙一带沿海,上海的黄浦江、淀山湖,江苏的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等地,都普遍采用这种捕捞法。它具有网具小,便于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水流动力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捕捉天然河蟹的工具。但是作业区,不能有沉船、礁石和流沙,如果碰上将会毁坏拖网。

注意事项

食用

研究发现,活蟹体吸虫—高脚蟹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吸虫寄生里,刺激或破坏组织,能咳嗽,甚至咯血,如果侵入部,则会瘫痪。据专家考察,把螃蟹稍加热后就吃,吸虫感染率为 20%,吃腌蟹和醉蟹,吸虫感染率高达55%,而生吃蟹,吸虫感染率高达 71%。吸虫囊蚴的抵抗力很强,一般要在 55℃ 的水中30分钟或20% 盐水中腌48小时才能杀死。生吃螃蟹,还可能会被副溶血弧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症状

河蟹味美却并非人人皆宜,而安全也远比美味更加重要。因为吃河蟹有很多忌,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可能就会吃出问题,对健康不利。

孕妇是不能吃螃蟹

整个怀孕期间都不应该吃螃蟹螃蟹肉味鲜美、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钙、磷、维生素等物质。每500克螃蟹中含蛋白质49.6克、脂肪9.3克、糖类 27.2克、磷1.088毫克、33.6 毫克和适量维生素A等。既是滋补品又是佳肴,很受人们的喜爱,常是喜筵上的菜。但对孕妇来说并不适宜。

螃蟹不仅是佳肴,还可入药。常见的有大闸蟹、毛脚蟹、海蟹、湖蟹、江蟹、河蟹等。螃蟹要供食用,药用以河蟹为多。《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说,蟹结胸,黄能化漆为水,爪能破堕胎。《雷公炮炙药性解》中记载,蟹破结,益,除胸热烦闷。捣涂漆疮,可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淤肿痛及妇人产后淤腹痛难产、胎衣不下等症。蟹爪60克,以黄,加水同,再入阿胶,即为催产下胎药。

鉴于以上药性,孕妇不宜多吃螃蟹,如果坐月子期间是母乳喂养宝宝的话,也有可能影响到宝宝。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更应忌。

不吃死蟹

死蟹体寄生细菌会繁殖并扩到蟹肉中,使得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蟹死的时间越长,体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越大。即使把死蟹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食用后会恶心呕吐,面颊潮红,跳加速等。

不吃隔夜蟹

螃蟹为含组胺酸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种组氨酸在某些维生素的作用下,会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随可杀灭病源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现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

不吃生蟹,醉蟹

螃蟹含有各种病源微生物。尤其是其体吸虫幼虫卵感染度很高,抵抗力很强,单用黄,白浸泡并不能杀死。吃生蟹,醉蟹,极易诱发吸虫病,咳嗽咯血,如果病毒进入部,还会瘫痪

不能吃的部件

螃蟹不能吃的部位有:

1、蟹螃蟹在多数时间中生活在水里,要通过蟹,过滤水中的杂质来进呼吸,因此蟹中含有大量水中杂质,若不小心食用,进入人体肠道,可能刺激肠道出现明显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2、蟹、肠:螃蟹要通过摄取腐食来供应自身代谢,因此蟹中蓄积过多腐败物质,含有的细菌较多。若不慎食用,细菌进入人体肠道,可能诱发急性肠炎,使人体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症状,蟹肠中是消化后的食物,属于蟹的排泄物,因此也不建议食用。

3、蟹:蟹性质较为凉,因此对于肠道刺激较大,肠道功能较为脆弱的患者不宜食用蟹,否则易造成腹泻

不过量食用

螃蟹,蟹黄中的固醇又很高,一般人每次吃螃蟹时,以2只为限,一周不可超过3次食用。

不与水、柿子生、冷饮等同食

原因是水会冲淡液,柿子中的鞣酸较多,会使蟹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利于消化,凝固的物质可长时间留在肠道,发酵腐败后,可腹痛呕吐腹泻,但只要不多吃肠健康的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生仁脂肪含量高达40%,油腻之物与冷利的蟹同吃,容易导致腹泻。冷水,激凌等属凉之物,使肠功能降低,与蟹同吃,极易导致腹泻。同样西红也不可与螃蟹同吃,两者都同属性食物,同吃容易导致腹泻

保鲜技巧

螃蟹不能吃死的,但是一次性买多了吃不了怎么办呢?1、放在箱冷藏室湿毛巾盖上可以放几天,用手触摸螃蟹的眼睛,没反应的就是死螃蟹。2、放在水桶中螃蟹饲养。

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逸周书.王会解》、《周礼.天官.疱人》中均有记载。

1.《抱朴子》称蟹为“无肠公子”。

2.《世说新语·任诞篇》载毕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杯,拍浮池中,便足了一生!”

3.苏轼见蝤蛑自称“吴中馋太守”,苏轼有诗:“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不到庐山辜负,不食螃蟹辜负”。

4.唐彦谦《蟹》诗:“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

5.陆龟蒙有《蟹志》,杨万里有《糟蟹赋》,高似孙有《松江蟹舍赋》,李祁有《讯蟹说》,郑明选有《蟹赋》,尤侗有《蟹赋》,丰子恺有《忆儿时,中秋吃蟹》。

6.朱宣咸中国画《滩头双螯》。

7.《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薛宝钗吟咏一首螃蟹诗:“桂霭桐阴坐觞,长安涎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8.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9.唐.孟诜:蟹,诸热,治胃气,理筋,消食。食之,利肢

10.《随息居饮食谱》:蟹,甘咸,补骨髓,利肢,续绝饬,滋肝阴,充液,养筋活。爪可催产,堕胎。《本草疏》:跌打损伤,热瘀滞者宜之。

11.《本草纲》:蟹爪堕生胎,下死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神经疼痛

下一篇 三偏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