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血余

血余 人发:又血余炮制成药又称血余炭。其药性苦涩微温,味苦。人发中含有大量角蛋白,以及钙、钾、等微量元素。有止消瘀,利尿之功效。治: 1、衄血淋便血咯血崩漏等多种出; 2、外用:膏止,治创伤溃疡不敛,吹可止衄; 3、瘀血挟热:小便不通,渴;小腹胀痛或有血尿。剖组织。即头发。发的荣枯与盛衰有密切系,故有“发为之余”的说法。发为中药,处时多书写为......
目录

简介

组织。即头发。发的荣枯与盛衰有密切系,故有“发为之余”的说法。发为中药,处时多书写为血余,如血余炭。《本草纲》乱发条:“发乃血余,故能治病,补阴,疗惊痫,去窍之。”

血余

(《本草蒙筌》)

【异】发髭(《本》),乱发(《金匮要略》)。

【来源】为人的头发。

【采集】收集人发,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净后晒干。商品均加工成炭,称"血余炭"。制法:将净发置,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门,待凉后,取出,斫成小块。

【药材】血余炭,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色乌黑而光亮,表面有多数小孔,如海绵状。质轻而脆,易碎,断面呈蜂窝状,互碰有清脆之声。用烧之有焦发。味苦。以色黑、发亮、质轻者为佳。

【化成分】要成分是一种优角蛋白,含水分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硫5.00%。另含或多或少的黑色素。

灰分中含下述金属(含率大小顺序):钙)钠)钾)锌)铜))锰)砷。

人发炮炙血余炭时,有机成分破坏炭化,其中的有机成分未详,无机成分已如上述。

性味】苦,温。

①《本》:"苦,温。"

②《录》:"小无毒。"

③《饮新参》:"苦,涩。"

归经】入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

②《本草疏》:"入手足少阴。"

③《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

药理

(1)含在体显抗肿的治疗作用。(2)动物实验,能缩短出、凝浆再钙化时间,并有吸附作用。

(3)炭在体外对 金黄葡萄球菌、 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要成分是一种优角蛋白(eukeratin),含水分12%-15%, 灰分0.3%,脂肪3.4%-5.8%,氮17.4%,硫5.00%。另含或多或少的黑色素(melanin)。

灰分中含下列金属(含率大小顺序):钙>钠>钾>锌>铜>>锰>砷。

人发炮炙血余炭时,有机成分破坏炭化,其中的有机成分未详,无机成分已如上述。

功用主治

消瘀,止。治吐血鼻衄齿痢,血淋崩漏

①《本》:"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痓。"

②《录》:"鸡子之消为水,疗小儿惊热。""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鼻衄烧之吹立已。"

③《药性论》:"能消瘀血。"

④《唐本草》:"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利,哽噎,鼻衄肿,狐尿刺,丁肿,,杂疮。"

⑤《日华子本草》:"止运,金疮伤风痢,入药烧灰,勿令绝过。膏长肉,消瘀血也。"

临床作用

抑菌作用

实验血余对于金黄葡萄球菌、伤寒杆 菌、甲型伤寒杆菌及 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作用

血余炭有缩短出时间和收缩粘膜毛细管的作用。止血余炭液或醇提液10g/kg腔注射,可缩短 小时间,而头发水液及醇提液同样量无止作用;血余炭醇提液20g/kg或血余炭粗结晶25mg/kg腔注射,可缩短大时间;血余炭粗结晶12.5mg/kg静注射,可使大聚集。血余粗结晶8mg/kg静注射,可显著缩短家兔白陶土部分 凝活酶时间(KPTT),对酶原时间(PT)无影响,说明对源性系统凝功能有促进作用;10mg/kg静注射,对ADP诱导的大聚集有促进作用,大浆cANP含量降低,cAMP/cGMP比值降低。血余炭粗结晶10mg/kg腔注射,对大聚集和粘附均有增强趋势,并显著的缩短白陶土部分凝活酶时间,显著降低环核苷酸的含量,其凝作用与所含有机物有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积毒:皮肤癌血余5克,指甲2克, 红砒14克,大枣(去核)71克,碱发白面172克将血余(头发)短、指甲发碎与红砒混放入去核大枣之空洞,外用碱发白面包裹,然后用瓦平放地面,用柴(约烧2小时),力不宜过大,应常翻动,力求受均匀,见红枣冒白烟,剥试看见有易断丝状物者即已烧成,研成细末,外。若癌表面有分泌物者,可将药末直接撒布于体;如无分泌物者,可用香油调成糊状涂表面,不必盖用料,隔日上药1次。直至治愈。亦宜于 乳腺癌。用药时要涂抹整个 体,更宜注意涂在部,不要损及正常皮肤。涂药后流出的分泌物应及时擦去。如体过大者,可分区分批涂药,如感明显疼痛,可减少上药次数。肉瘤血余炭、 棕炭、 蜂房、 蛇蜕各30克,地龙、木鳖子各15克共研细末,炼蜜和为平重6克,早、晚各服1服,温水送下。同时外血余膏(血余炭90克, 白芷30克, 甘松24克,蛇蜕、山奈、续随子、 蓖麻子各15克, 川椒、 菖蒲、 生南星、 细辛松香、 荜拨各12克,生半夏、生草乌各9克,蜈蚣3条共研末,纳入 桐油、香油各250克,茶油500克,至滴水成珠,放地上,待凉,再入麝香3克,即成,每日上药1次,至肿消失。绒毛膜癌血余炭当归阿胶(烊兑)、香附党参各9克,茯苓、随金、 蒲黄、生甘草各6克,五灵脂)3克水,2次分服,日1。能使阴道停止, 子宫恢复正常,尿妊娠试验转为阴性。直肠血余炭贯众炭、地鳖虫、八月札夏枯草、 海藻、菝葜、 瓜蒌仁、党参、 红藤各9克, 赤芍木香各6克,莲、 白英各30克水3次分服,日1。能使便血停止,症状缓解,器质性病变逐渐恢复。可适当结放射治疗。亦宜于肛管癌。

(2)祛瘀止,用于瘀滞出外出血余炭50克,干藕150克水2次,每次1小时,将两次并,过滤,浓缩至100毫升,每服10毫升,日服2次,必要时,可每隔4小时服1次,直至出停止。临床用于各种出,如咯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紫癜等,有止而不瘀的优点,较仙鹤草素、 维生素K等一般止的效果为佳。对于外伤鼻腔齿等局部出,可配成软膏作用,亦可直接撒布,均能收到止的效果。

(3)敛疮消肿,用于疮疡欣肿: 疮疡肿痛血余黑豆各适量用新竹筒装 黑豆一层,血余(乱发)一层,至满,至糠之,汁出,以盏承接,涂疮上,数日即愈。疮久不敛血余、蜂房、蛇各等份炭、研末,服3克,日3服,并用香油调

用法及选方

服:研末,1.5~3钱;或入。外用:研末掺或调

【选】①治咳嗽:发灰,入麝香少许,下。(朱氏《集验医》)

②治鼻衄,眩冒欲死:烧乱发,细研。水服匕,须臾更吹中。(《师集验》)

③治诸窍出:头发、败棕、陈莲蓬(并烧灰)等分。每服三钱,木 香汤下。(《圣惠》)

④治齿缝出:头发,入铫存性,研,掺之。(《中藏》)

⑤治衄,从毛孔而出:胎发烧灰,之。(《治要诀》)

⑥治溃疡病出血余炭侧柏等量,共研粉。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三克。(北京草药资料选编》)

⑦治泻脏毒:血余半两(烧灰),鸡冠、柏各一两。上为末,临卧温调下二钱,来晨一盏投之。(《普济血余)

⑧治妇人血淋尿血涩痛:乱发一两,牛中毛半两。上二味同烧为灰,细研。每于食前,以温水调下半钱。(《圣惠》)

⑨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烧乱发,和服匕,日三。(《千金》)

⑩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

⑾治妇人卒小便不通:乱发如拳大,烧灰,细研。以温调下二钱。(《圣惠》)

⑿治石淋:发髲烧灰,水服之。(《肘后》)

⒀治黄疸:烧乱发,服一钱匕,日三服。(《补缺肘后》)

⒁治诸黄及阴吹: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中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金匮要略》猪膏发

⒂治带状疱疹血余炭三钱,雄黄三钱。共研细末。香油一两调患处。(徐州《单方新医疗法选编》)

⒃治久疮不:乱发、蜂房、蛇蜕皮各烧灰存性。每味取一钱匕,调服。(《苏沈良》)

各家论述

1.《本》: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癎,大人庢。  2.《录》: 鸡子之消为水,疗小儿惊热。嗽, 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癎。止鼻衄烧之吹立已。

3.《药性论》:能消 瘀血

4.《唐本草》:疗 转胞,小便不通,赤白利, 哽噎,鼻衄肿,狐尿刺,丁肿, ,杂疮。

5.《日华子本草》:止运, 金疮伤风痢,入药烧灰,勿令绝过。膏长肉,消瘀血也。

6.《纲》:发乃血余,故能治病,补阴,疗惊癎,去窍之

7.《本草思辨录》:发者之余,者水之类,此滑撄宁注 《素问》语也。而《本》发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若移滑语作此疏,亦确不可易。仲圣猪膏发黄疸阴吹正喧,以猪膏润臊,乱发入下焦分,消瘀通关格、利水道。 滑石白鱼,乃利小便之重剂,病不专在分,滑石利窍驱湿热,不白鱼乱发中之药,则膀胱之水道犹不得利,凡仲圣用血余,与《本》正如符。后世因《本》有自还化一语,不得其解,遂附会其说,或谓补真阴,或谓益水,曾是通关格之物而能有补益之实者耶?《录》鸡子之消为水,疗小儿惊热百病, 鸡子甘温育阴,本治小儿虚热之妙品,血余得之,则变峻逐为宣鬯,而阴分积热以解,逆以平,以此法涂热疮,小儿及产妇亦俱宜。古,则以血余配入首乌等一切补之药,为便后之良,此皆得制之道,而血余乃有功而无过,非血余之本能然也。鼻衄血余烧灰,吹之立止,即齿便血与诸窍出,烧灰送服,亦无不止。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血余炭

下一篇 血人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