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水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无毛草本,具红黄色液汁。根橙黄色,根茎匍匐。叶全部基生,叶片心形或心状肾形,稀心状箭形,长5-26厘米,宽5-20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耳垂,边缘呈波状,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掌状脉5-7条,网脉细,明显;叶柄条形或狭条形,长10-30厘米,带蓝灰色,基部略扩大成狭鞘。
花葶灰绿色略带紫红色,高20-40厘米,有3-5花,排列成聚伞状伞房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薄膜质;花梗直立,长0.5-5厘米。花芽卵珠形,长约1厘米,先端渐尖;萼片长0.5-1厘米,无毛;花瓣倒卵形,长1-2.5厘米,宽0.7-1.8厘米,白色;花丝长5-7毫米,花药黄色, 长约3毫米;子房卵形或狭卵形,长0.5-1厘米,无毛,花柱长3-5毫米,柱头2裂,下延于花柱上。蒴果狭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0.5厘米,花柱延长达1厘米(果未成熟)。花期3-6月,果期6-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中国安徽、浙江西南部、江西、福建北部和西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和东南部、贵州、云南(东北及东南部)。生长于海拔1400-1800米的林下、灌丛下或溪边、路旁。喜较冷凉阴湿,低暖地区生长较少。土壤以疏松、肥沃而深厚的腐殖质土或夹沙土较好,可选较阴湿的林地生长。
繁殖方法
血水草用根茎繁殖。9-10月栽种。结合收获挖采根茎,选没有损伤和比较嫩的,分成单枝,贮放阴湿处备用。把林地里的小灌木砍去,翻土深16-20厘米,拣去树根,草根,软细整平,开133厘米宽的厢,厢上开横沟,沟心距约33厘米,深10-13厘米,每沟顺放根茎4-5根,盖土压紧,再盖细土与厢面乎。然后浇水,并在厢上盖枯枝落叶一层,保持湿润,以利出苗。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生长期中,每年出苗后,要及时扯草。冬季倒苗后,在厢面盖腐熟的枯枝落叶一层作追肥,也可以用堆肥或腐殖质土。收获后,未拣尽的根茎,又会出苗生长,加以适当管理,可以连续收获。
收获加工:血水草栽后第二年起,在9月未倒苗时,割取地上部分。三至四年后,挖取根茎,除选留部分作种外,其余的洗去泥土,连同地上部分拣回,剔除杂质,晒干即成。血水草打捆或用篾包包装贮运,放干燥处,防受潮发霉。
主要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