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
象牙概况
象牙牙齿是特别的、用来咀嚼的结构,一般从形态和功能上大致分为门齿(切齿)、犬齿和臼齿。牙齿有牙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组成。獠牙一般由犬齿演化出来,比如野猪的獠牙,作为防御和挖缺的工具。所有哺乳动物的牙齿或獠牙的化学组成是相同的,从里向外它由牙髓、牙髓腔、牙本质、牙骨质和珐琅质组成。不同动物牙的颜色可能稍许有些不同。由于他们的牙齿含有的化学结构不同,可以用分辨仪或者显微镜观察化学成分粒子进行分辨。象牙的微管结构会形成独特的形状和纹路,在横切面上,交叉的人字纹路围绕牙芯形成莲花样,与其他动物的牙分别很大。大象的长牙是由上门齿特化而来,用于挖掘水源和植物根茎,自我防卫,在求偶时吸引异性,互相碰触对方的长牙也是它们的沟通方式,小象有时会用鼻子勾住妈妈的牙齿,像小朋友领着妈妈的手一样。大象的门齿(俗称的象牙)大概在其2-3岁断奶前后萌出,有1/3深入牙床和头骨,富含神经和血管,终身生长不会脱落。除了门齿之外,大象的臼齿共有24颗,但并不同时存在,是由4颗一套,由后向前推进生长逐渐替换的,磨损严重的旧臼齿会随新臼齿的推进而脱落。
象牙结构
所有哺乳动物的牙齿或獠牙的化学组成是相同的,因此来自不同动物的“象牙”材料基本上也是相同的。不同动物的象牙的颜色可能稍许有些不同。但是分辨出是哪些动物的牙齿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他们的牙齿含有的化学结构是不一样的,是可以用分辨仪或者显微镜观察化学成分粒子是都可以的。
牙齿和獠牙本来是同样的物质。牙齿是特别的、用来咀嚼的结构。獠牙是伸长的,伸出嘴唇的牙齿,它们从牙齿演化出来,一般作为防御武器。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牙齿由牙根和牙冠组成。
牙齿和獠牙的结构是相同的,从里向外它由牙髓、牙髓腔、牙本质、牙骨质和珐琅质组成。
牙髓腔壁上的牙本质细胞向外造成牙本质。象牙雕刻品主要是由牙本质组成的,它是牙齿或獠牙的主要组成部分。牙本质的无机部分主要是碳磷灰石,牙本质内部有非常细小的管道,这些管道从牙髓腔向外辐射到牙骨质。不同动物的象牙中的管道结构不同,其直径从0.8到2.2微米不等。微管的三维结构每个动物都不一样。
奉为国礼
1975年8月,柬埔寨爱国抵抗运动领导人乔森潘、英萨利访华时赠毛泽东。
辨别真伪
一、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都会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开始泛黄,再由淡黄逐渐变成姜黄、深黄,直至浅棕色。并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颜色还往往深浅不一。伴随着色泽的变化,有的器物表面,还会出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浅纹,我们称之为“雀丝”。牙器的年份愈久,雀丝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长,进而就会表现出裂纹。作伪者做旧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却无光,无包浆,雀丝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种烟呛味。
二、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判别。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软弱。
三、注意旧料新雕。所谓“旧料新雕”,就是用旧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旧的牙器有损坏,取其一部分改头换面,用来充当古代的牙雕制品。对此,我们可以从材质、工艺两个方面做出鉴定。
四、款识辨析。关于款识辨析,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伪方式,还应该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对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家于硕,他的书刻不仅清新秀丽,且气势连贯,像是一气呵成。目前,于硕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运刀偏直,笔画粗细一致,与真迹有很大区别。
我们在市场上,常常会看到一些故意做旧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是新象牙,为了冒充旧牙雕,作伪者通过各种手段,使新象牙牙色变得旧黄,以期假冒古董而获取厚利。常用的作伪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将新象牙沉浸在浓茶水中加热,或置于咖啡汁中浸泡数周或数月之久。
三、将新象牙放在烘炉和冷冻柜里交互烘烤和冻结,使之热胀冷缩过度而产生裂痕,冒充古旧象牙的自然裂缝。
四、置于烟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颜色与旧象牙的相似。经烟熏后,某些易挥发的类似焦油一样的物质便均匀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但用这种方法作伪,其色泽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机溶剂的布擦掉,假色擦去后,依然保持着新象牙原来的自然色泽。有时,用低劣手法作伪的颜色,还可以被温水和肥皂水洗去。民国时期,曾流行用染料来染色,以达到做旧的目的。被染色的象牙,整体颜色都均匀一致,然而随着年代而自然变旧的象牙颜色,其最暴露于外的部分,显得更暗一些。
所以,在鉴别牙色时,我们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内部,观其色泽老化的变化程度与表面是否一致。经人工染色做旧的象牙,一般在处理过程中无法将器表和内部深处的色泽做成两样,而自然老旧变色的象牙却有此方面的差异,这就为我们鉴别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黄还是人工做出来的,提供了一个标识。
象牙保养
象牙是有机物,又是做工比较精巧的雕刻制品,有些品种如花卉、小活(浮雕)在做工上还追求玲珑剔透,更是娇气,怕摔、怕挤压、怕磕碰、怕火烧、怕水浸(象牙本身不怕水,但彩绘处怕水),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怕风吹,也易氧化。所以日常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象牙雕刻品应当保存在比较潮湿的环境,在南方比北方易保存。一般温度在15—25°C,湿度在15%一65%之间比较适宜。
象牙雕刻品怕太阳光直接照射,太阳光直接照射会使象牙雕刻品的局部出现变形、断裂,还会出现变色。另外,新彩象牙是白色的,虽然已经打过石蜡,但仍应当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以免泛黄。
象牙雕刻品脏了,要区别对待,老彩活不能沾水,只能用软布或软毛笔擦拭;熏黄活可以用湿布擦,只要头发、眼睛等处不湿,用水洗也可。一般来说,老彩活、熏黄活经脏,用不着水洗,重新打一遍石蜡,就很好了。新彩活有半彩、全彩之分。全彩活不能用水洗,半彩活只要上彩处不着水,可以水洗。一般用细白棉布擦拭即可。如水洗后要在阴凉处自然晾干,最好盖上块白布,不可让风吹。干后要重新打一遍石蜡。用棕刷蘸热石蜡擦拭,最后用细白棉布擦拭多余的石蜡即可。
每一件象牙雕刻摆件在出厂前都要配一个木座和一个外包装盒。外包装盒一般用厚纸板做成,外面糊有锦锻,叫“锦盒”。象牙雕刻摆件就躺放在锦盒内的软囊上,并有两三道纸板卡子,一道卡在木座上,另一两道卡子卡在象牙雕刻摆件粗壮可承受力的部位,这样就可以确保象牙雕刻摆件在运输、搬动和存放时的安全。也有的象牙雕刻摆件是竖立放在锦盒中,但都是正面朝外的。每次收放时都要保持原来的存放状态。每个卡子的插入位置不可以随意调换。
象牙雕刻摆件都有木座,除个别摆件因器形的原因外,一般都会在象牙雕刻摆件的底部打上竹钉与木座相连,故木座与象牙雕刻摆件是连在一起的。
搬动象牙雕刻摆件时,伸手拿捏的部位应当是象牙雕件活的中部(越接近重心位置拿着越稳),并且是较结实的部位(也就是没有雕工很俏的部位),双手最好都去拿象牙件,不要去拿木座(大中型象牙雕刻摆件除外)。因为木座不值钱,即使摔了也不算什么。仅拿木座来搬动象牙摆件是最不好的方法(大中型象牙件除外)。
锦盒外面都有两个骨头别子,插入布扣中,可以将盒盖扣紧。每次在锦盒中放好象牙摆件后,应随手把骨头别子插好,这样即使是盒子偶然翻倒,也不会损伤象牙件活。
有时候买象牙件活时,没有锦盒。用软纸缠绕多层,便可以安全携带了。
非法贸易
全球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活动仍十分猖獗,严重影响全球生态安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打击象牙走私等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制定了极为严厉的惩处规定,不断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协调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实施专项打击行动,查获了大量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案件。此次公开销毁的6.1吨象牙,就是中国海关、森林公安在打击野生动物走私、非法经营的执法行动中查没的。
走私象牙会判什么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1条第2款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刑事责任,司法部分认为象牙及其制品属于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走私象牙及制品入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以涉嫌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具体被判多少年,需根据走私的具体情况而定。轻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另外提醒大家注意,许多人知道走私、贩卖非法象牙制品的行为是违法的,却不知道消费非法象牙制品也同样是违法的。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出售、收购、运输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消费是收购的一种。我们应该呼吁所有的人都不消费非法的象牙产品,合法的象牙产品还是可以消费的。
1969年,“拯救大象”组织使用空中计数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了最早的覆盖全非洲的大象普查。那次调查估计大象有130万头。
2015年9月27日,被媒体形容为多面“象牙女王”的杨凤兰,被坦桑尼亚警方以走私象牙罪带走。当年10月,她被指控与两名坦桑尼亚男子合谋在2000年至2014年间从该国向远东地区走私价值560万美元的约800件象牙产品,约400头大象在此间被屠杀。检方指控杨凤兰通过收集、运输或出口及售卖重量高达1.889吨的象牙。法院判处杨凤兰15年监禁,至此作为操作非洲最大的象牙走私团伙之一的犯罪团伙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目前,杨凤兰在当地的一所监狱里服刑。
2016年1月25日,宁大连海关通过旅检渠道成功截获一批走私象牙制品,包括象牙手镯、手链、项链等共计81件,总重量达4.1公斤。
2016年3月20日,两名华人偷猎者,徐福杰和黄晋(音译)于昨日在坦桑尼亚被宣判获30年监禁,或共需缴纳高达1087亿坦桑尼亚先令(折合人民币3.26亿)的罚款。这是坦桑尼亚迄今为止围绕打击非法偷猎行为最重的判决之一。
2016年 9月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会上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07年到2014年间,非洲草原象减少了30%。在调查涉及的18个非洲国家共记录到352271头大象,代表了所在国至少93%的种群,这意味着在过去的7年内,约144000头大象死去,而调查认为盗猎仍然是它们面临的最大威胁。研究者估计目前草原象的种群在40万头左右。近年来,全球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活动日益猖獗,严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影响全球生态安全。作为负责任大国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员国,中国政府态度明确:对非法象牙贸易“零容忍”。
2016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林业局牵头,中宣部、网信办、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旅游局、公务员局、海警局、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铁路总公司22个部门组成。
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象牙贸易,所有象牙制品经营,包括实体店铺、线上买卖以及出国旅游携带象牙制品回国都属于违法行为。
2020年7月30日,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共有27个成员单位商讨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会议要求加强网上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信息监测跟踪,切断非法贸易链条。
2020年7月,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在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特大走私象牙案件,被告人戴某犯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十万元。经鉴定,该案被告人走私象牙重达560余千克,案值2347.352万元。
管理政策
1989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颁布“象牙禁贸令”,禁止象牙国际性的商业贸易。1997年和2000年,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南非四国以保护经费匮乏为由,获得了出售其库存象牙的资格。2008年,中国和日本在象牙限额拍卖中共同获得了102吨的非洲库存象牙,其中中国拍得62吨。2016年,国务院颁布第103号通知,宣布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制品,于2017年3月31日和2017年12月31日分两期分批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并禁止各种渠道的象牙交易。
公开销毁
东莞
2014年1月6日下午,中国国家林业局和海关总署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执法查没象牙公开销毁活动”,6.1吨在执法行动中查没的象牙(黄埔海关查获的2.5吨象牙原牙也在本次销毁之列),在粉碎机的强力粉碎下,变成了一堆堆碎末,被彻底销毁。
这是中国首次公开销毁执法查没象牙,彰显了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和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一贯立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和强化各级执法机关职责,形成共同保护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走私和非法贸易的良好局面。
曼谷
当地时间2015年8月26日,泰国曼谷,泰国国家园林部工作人员销毁超两吨缴获的象牙,泰国总理巴育出席了销毁仪式现场。据了解,泰国是受象牙非法贸易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打击象牙非法交易,泰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政策措施。
斯里兰卡
当地时间2016年1月26日,斯里兰卡科伦坡,斯里兰卡海关销毁了一批三年前缴获的359根非洲象牙。这些象牙来自莫桑比克北部和坦桑尼亚地区,估值超过250万美元,重达1529公斤。这些象牙将先被机器粉碎,之后再放进高温锅炉中烧毁。
2016年4月30日,肯尼亚焚烧105吨象牙,105吨的象牙,摆成11堆,由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与加蓬总统阿里·邦戈·翁丁巴一个象征性的动作,被付之一炬。象牙来自8500头大象。这标志着还包括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在内的非洲领导人发出的结束非法象牙贸易的呼吁达到了高潮。
艺术形式
因商贸的需求,民间艺人仿自石雕,创造了镂空雕花、专门用作观赏的象牙球。这种象牙球交错重叠,玲珑精致,表面刻镂着各式浮雕花纹。球体从外到里,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续套成,外观看来只是一个球体,但层内有层。其中的每个球均能自由转动,且具同一圆心。并且象牙球里外每一套球均雕镂着精美繁复的纹饰,有百花、龙凤及山水人物等数种。球与球之司相互连接,雕刻外层球体表面较易,但刻镂内层许多球体时,因施工空间的限制,很难,所以象牙球工艺会让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这种球被称为“鬼工球”。到清乾隆时期,有了更大发展。起初广州牙雕艺人借鉴石狮口中含珠的镂雕形式,经过细心的设计与钻研,并加以大胆的想像和巧妙的手艺,用象牙材料创作了球内套球的新花色。象牙球从开始的1层,至清乾隆时期发展到14层,再到清末已达到25或28层,目前最多能刻至42层,确是我国象牙雕刻中的一种特殊技艺。
象牙微雕与“南于北吴”
象牙微雕艺术在中国由来已久,至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当时已有高不盈寸的立体微雕。从清代起象牙微型雕刻开始多见,并涌现出许多微雕名家,其中以被收藏界称为“南于北吴”的于硕和吴南愚最著名。江南著名象牙微雕家于硕,擅长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况下,全凭手感运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轻重缓急,随心所欲,运刀如运笔,得心应手,字字意气连贯,流畅自然,其功力之深令人瞠目结舌。与于硕齐名的另一位微雕家是吴南愚,后人评他“能于五分方圆之象牙面上,刻字千余,具有帖气。非用放大之镜不可辨识,不知其何以为之。是殆所谓鬼斧神工也”(赵汝珍《古玩指南全编》)。近年来,象牙微刻作品的市场价格走势也逐渐上升,收藏象牙微型雕刻作品已成为一些精明的投资者的目标。
宫廷象牙清玩
从康熙时起,被征到清宫造办处的牙雕工匠就不断地创作制造着。这些身怀绝技的匠师,有的来自广东,有的来自江苏。当然,他们能做到让皇帝真正满意并不容易。因为在清中前期时,皇帝认为苏、宁、杭、嘉、粤等地的牙雕都有“外造之气”,粗糙又笨俗,不符合宫廷的口味。皇帝的艺术标准范畴是既要雅秀,又要精巧。这样,这些工匠在遵照皇室的要求制作时,就得精心构图,避免广东牙刻繁复堆砌、刀锋毕现的缺陷。他们在牙雕中糅进画风和竹刻技巧,使作品较之北方浑朴简练的风格,则显得雍容精细;较之南派的繁复堆砌的雕刻工法,又显得清秀典雅、细致简洁。有些工匠因为设计、雕刻都得到皇帝的赏识,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格外恩准,在作品上刻上他自己的款识。如黄振效刻的“渔家乐”笔筒和“云龙纹火链套”,李爵禄刻的小方盒,陈祖璋等人刻的“月曼清游册”等。这些作品以娴熟的刀法、精细的雕琢,赋予作品以挺秀清新的姿彩,显示出种种自然清逸的雅韵和技师们敏智的才干。
相关中药
象牙(《药性论》)
【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牙齿。
【采集】多以雕刻象牙时剩下的碎料供药用。
【药材】多呈碎屑状,形状极不规则。表面浅赤或黄色,并有纵行的浅沟纹。内为银白色。片块状者,纵剖面有纵横交叉的波纹,横断面可见同心轮纹。质坚而脆。无臭,无味。以外面浅赤色,内面银白色、显油性者为佳。非洲象的牙,亦同等入药。
【化学成分】含磷酸钙(57~60%)、牙基质(40~43%)及少量脂肪等。象牙含有机物较多,是其特点。
①《海药本草》:"寒。"
②《日华子本草》:"平。"
【功用主治】清热镇惊,解毒生肌。治痫病惊悸,骨蒸痰热,痈肿疮毒,痔漏。
①《海药本草》:"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并皆宜生屑入药。"
②《日华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烧灰饮下。"
③《开宝本草》:"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敷疮上。"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0.5~1钱;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选方】治杨梅疮成漏:象牙三钱,鳖甲、猬皮各一个、为末,枣肉丸樱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后,仍用三味为末,用猪胆汁调敷。(《医学入门》象牙丸)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