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雪乌

雪乌(all-grassofTangutMonkshood),草乌,藏为翁阿鲁、翁格尔。多年生草本,为毛茛植物凉山乌头块根。能祛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有很大疗效。块根乌头碱(aconitine),乌头原碱(aconine),新乌宁碱(neoline), 准噶尔乌头 碱(songorine), 森布星甲(senbusineA),12-表欧乌头碱(12-epinapellin......
目录

中药化学成分


  
块根乌头碱(aconitine),乌头原碱(aconine),新乌宁碱(neoline),准噶尔乌头
碱(songorine),森布星甲(senbusineA),12-表欧乌头碱(12-epinapelline),12-表光泽乌头碱(12-epi-lucidusculine),1-O-甲基-12-表欧乌头碱(1-O-methyl-12-epinapelline),1-O-甲基准噶尔乌头碱(1-O-methylsongorine),12-表去氢欧乌头碱(12-epidehydronapelline),12-表去氢光泽乌头碱(12-epidehydrolucidusculine)。

植物形态


  凉山乌头多年生草本,高32-43cm。块根胡萝卜, 长3-4cm,直径1-1.2cm。直立,疏被反并紧贴的黄色短柔毛,下部时枯萎。互生;中部具稍长柄,无毛,叶柄长约4.5cm;叶片五角,长约3.8cm,宽约5.8cm,3全裂,中央全裂菱形,二回3深裂近中脉,末回裂线形,宽2.5-3.6cm。总状花序有3-6朵花序轴和花梗密被弯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状,上部苞片披针花梗长0.7-3cm;苞片花梗中部之上。线形或钻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蓝紫色,外面被弯短柔毛,面无毛,上萼片船状盔,宽约7.5mm,自基部至长约1.2cm,外缘斜,短侧萼片长约1.2cm;花瓣2,长约1.6cm,爪被短柔毛,瓣长约9mm,宽约1.5mm,长约3.5mm,末端微凹,疏被柔毛,长约1.5mm,向后伸展;雄蕊多数,全缘或具2小齿,被柔毛;心皮5,密被紧贴的短柔毛。蓇葖果种子多数。期9月,果期10月。

生药材鉴定


  干的子,长1.5~3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灰褐色,有细的纵皱纹,端有凹陷的痕,侧边常留有自母摘离的痕迹,下端尖,周围有数个状隆起的支,习称“钉角”。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外层褐色面为灰白色,粉性,横切面有一多角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干的母,呈瘦长的,或带有残余的杆,体长3~7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不平,或有锥的小侧根,并具割去附子后遗留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粉白色或微带灰色,横切面可见多角的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均以个匀、肥满、坚实、无空者为佳。 显微鉴定:粉末:灰黄色
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球、长,直径3-22μm;复粒由2-15分粒组成。
②后生皮层细胞表面观类长或长多角,垂周壁稍厚,有的横向壁细胞细波状,有的壁呈状增厚突入细胞腔
石细胞较少,类长、类、多角或一边斜尖,直径49-117μm,长113-280μm,壁厚4-13μm,纹孔稀疏。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9-70μm,有的导管分子粗短拐或横连接,具缘纹孔较密。
纤维少数,细长条状,有的具短分枝纹孔、人或为具缘纹孔

功能主治


  
性味

辛;苦;热;有毒 归经

用法用量
服:汤,3-6g,先煎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
清热消炎。治肠炎

生态环境


  
资源分布

分布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甘肃、陕西等地。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4300-4500m的山地草坡或石砾中。
采收和储藏
8-9月采挖块根,洗净,切段,晒干。
草乌:拣去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草乌:取净草乌,用凉水浸,每日换水2~3次,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至草乌熟透,无白为度,除去甘草黑豆,晒晾,闷润后切,晒干(每川乌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考】:出自侯宁极《药谱》 《纲》 :“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射罔。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乌头射罔乌头,遂致诸家疑贰。”

与川乌区别


  
川乌

【来源】:子叶植物毛茛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
【功效】:寒湿,温,止痛。
治】:风寒湿痹,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冷痛,阴肿毒。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
①《医启源》:“热,味大辛。《治秘要》云,性热,味辛甘。”
②《东医宝鉴》:“性大热,味辛甘,有大毒。”
③《医家法》:“辛,温,大毒。”
④《长沙药解》:“味辛苦,性温。”

①《要药分》:“入命门。”
②《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阴。”
【用法用量】:服:汤,0.5~2钱,或入。外用:研末调
【用药忌宜】:阴虚阳盛,热疼痛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集注》:“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及,恶藜芦。”
②《药性论》:“远志为使。忌豉汁。”
【处】:制川乌川乌头、生川乌、制二乌(制川乌制草乌)、天雄川乌,生川乌
【药用部位】:植物栽培品的子附子、侧子、漏蓝子);野生种的块根草乌头)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资源分布】:栽培四川陕西。野生种分布辽宁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药材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至至小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然后将子摘下,与母,抖净泥土,晒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梅毒恐怖

下一篇 麻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