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沥青烧伤

沥青烧伤,沥青有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页沥青和天然沥青。前者含挥发性物质多,毒性大,后3种毒性低。液态热沥青接触皮肤后由于温度高、黏着性强、热慢,常造成深度烧伤常接触沥青粉尘烟雾者暴部位可出现刺痒、灼痛、Ⅰ度或浅Ⅱ度烧伤;同时,眼和呼吸道受刺激可出现视物模糊、胀痛不适、畏光流泪以及鼻炎喉炎气管炎等症状。大面积烧伤可出现头晕头痛、软弱无力耳鸣心悸胸闷咳嗽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
目录

原因

与沥青化物质接触:

随着城市和道路建设的发展,沥青在道路建设工程中越来越广泛。因其化特性450度溶解才能应用,有很强的粘附性。现场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如手、足、头面部等暴部位极易溶解的液态沥青黏附在皮肤表面,而且去除十分困难,持续高温的沥青对皮肤很快烧伤创面,不及时治疗可起深度烧伤

检查

沥青烧伤后是会导致局部严重的损害情况的,这样的话就是需要积极的到医院做好救治的情况的,当到医院后是需要检查明确局部烧伤的程度情况,然后据检查得到的情况来选择适的治疗。

烧伤可以通过总体表面积占比(TBSA)来进区分,然后再据深度进划分。一度烧伤(只有红斑,无水疱)并不包含在。通常使用的法称为九分法,可以帮助医生迅速地判断病人受损伤的体表面积。

确的法是通过伦德-布劳德表来区分成人和儿童身体的不同比例。一个人手(手掌和手指)的大小差不多占体表总面积的1%。实际的平均表面积应该是0.8%,所以使用1%可能会略微高估烧伤面积。10%的儿童烧伤案例和15%的成人烧伤案例因为容量减少休克可能会有潜在的生命危险,需要尽快输液并在烧伤科监护。

(1)九分法(成人):头颈9%(1个9%),双上肢18%(2个9%),躯干(含会阴1%)27%(3个9%),双下肢(含部)为46%(5个9%+1%),共为11X9%+1%=100%。

(2)九分法(小儿):小儿头大四肢小,随年龄而不同,计算如下:头颈部体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体表面积(%)=46%-(12-年龄)。

治疗期间是需要注意好休养的情况,同时注意增加饮食的养情况才可以的。

鉴别诊断

沥青烧伤的鉴诊断:

1,烧伤

常见的为硫酸,盐酸,硝烧伤.此外尚有氢氟酸,石炭酸,草酸等.它们的特点是使组织脱水,蛋白沉淀,凝固,故烧伤后创面迅速成痂,界限清楚,因此限制了继续向深部侵蚀。

①硫酸,盐酸,硝烧伤:硫酸,盐酸,硝烧伤发生率较高,占烧伤的80.6%.硫烧伤创面呈黑色棕黑色;盐酸者为黄色;硝酸者为黄棕色.此外,色改变与创面深浅也有系,潮红色最浅,灰色,棕黄色或黑色较深.烧伤后,由于痂皮掩盖,早期对深度的判断较一般烧伤困难,不能因无水泡即判为浓度烧伤

硫酸,盐酸,硝酸在液态时可起皮肤烧伤,态时吸入可致吸入性损伤.三种酸比较,在同样浓度下,液态时硫酸作用最强,态时硝酸作用最强.态硝酸吸入后,数小时即可出现水肿.它们服后均可造成上消化道烧伤,水肿呼吸困难,甚至溃疡穿孔。

其处理同烧伤的急救处理原则.冲洗后,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氧化镁,肥皂水等中和留在皮肤上的氢离子,中和后,仍继续冲洗.创面采用暴疗法.如确定为Ⅲ度,迟早切痂植皮.吸入性损伤其常规处理.吞食强酸后,可牛奶,蛋清,氢氧化铝,豆浆,镁乳等,忌洗或用催吐,切忌使用耐酸氢钠,以免产所,造成肠穿孔.可服强的松,以减少纤性药物。

②氢氟烧伤:氢氟酸是氟化氢的水溶液,无色透明,具有强烈腐蚀性,并具有溶解脂肪和钙的作用.氢氟烧伤后,创面起初可能只有红斑或皮革样焦痂,随后即发生坏死,向四周及深部组织侵蚀,可伤及骼使之坏死,成难以愈溃疡,伤员疼痛较重.10%氢氟酸有较大的致伤作用,而40%则对皮肤浸润较慢。

氢氟烧伤后,键在于早期处理.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至少半小时,也有张冲洗1~3小时得.冲洗后,创面可涂氧化镁甘油(1:2)软膏,或用饱和氯化钙或25%硫酸镁溶液浸泡,使表面残余的氢氟酸沉淀为氟化钙或氟化镁.忌用氨水,以免成有腐蚀性的二氟化铵(氟化氢铵).如疼痛较剧,可用5%~10%葡萄糖酸钙(0.5ml/cm2)加入1%普鲁卡因皮下及创周浸润,以减轻进性损害.北京积水潭医院配制了一种霜,外涂创面,每2~4小时换药一次,必要时可包扎,至疼痛消失为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Hayashi报告皮质激素对氢氟酸也有一定效果.若创面有水泡,应予除去烧伤波及甲下时,应拔除指()甲.Ⅲ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植皮。

③石炭烧伤:石炭酸吸收后要对脏产生损害.其腐蚀,穿透性均较强,对组织有进性浸润损害,故急救时首先用大量流动冷水冲洗,然后再用70%冲洗或包扎.深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或削痂。

④草烧伤:皮肤,粘膜接触草酸后易成粉白色顽固性溃烂,且草酸与钙结使钙降低,故处理时在用大量冷水冲洗的同时,局部及全身应及时应用钙

2,碱烧伤

临床上常见的碱烧伤有苛性碱,石灰及氨水等,其发生率较烧伤为高.碱烧伤的特点是与组织蛋白结,成碱性蛋白化物,易于溶解,进一步使创面加深;皂化脂肪组织;使细胞脱水而致死,并产热加理损伤.因此它造成损伤比烧伤严重。

①苛性碱烧伤:苛性碱是指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其烧伤后创面呈粘或皂状焦痂,色潮红,一般均较深,通常在深Ⅱ度以上,疼痛剧烈,创面坯煞费苦组织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往往久不愈.其处理键在于早期及时流动冷水冲洗,冲洗时间要长,有人张冲洗24小时,不张用中和.深度创面亦应早期切痂.误服苛性碱后忌洗,催吐,以防与食道穿孔,可用小橄榄油,5%酸或食用,柠檬服.对坏煞费苦组织自然成肉创面者,在肉创面上以1%枸橼酸溶液湿24小时可降低pH,提高植皮成活率。

石灰烧伤:生石灰(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的热.石灰烧伤时创面较干褐色,较深.注意用水冲洗前,应将石灰粉末擦拭干净,以免产热加重创面。

③氨水烧伤:氨水极易挥发释放氨,具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发生痉挛,水肿,水肿吸入性损伤.氨水接触之创面浅度者有水泡,深度者干黑色皮革样焦痂。

其创面处理同一般碱烧伤.对伴有吸入性损伤者,应吸入性损伤原则处理。

3,磷烧伤中毒

烧伤烧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酸,碱烧伤.除磷遇空燃烧可致伤外,还由于磷氧化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对细胞有脱水和夺氧作用.五氧化二磷遇水后生成磷酸并在反应过程中产热使创面继续加深.磷吸入吸入性损伤,磷及磷化物创面和粘膜吸入中毒

磷系原生质毒,能抑制细胞的氧化过程.磷吸收后在,组织中含量较多,易,等脏器的广泛损害.磷烧伤后病人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重者可出现,功能不全,肿大,区痛,黄疸,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和管型.由于吸入性损伤及中毒呼吸急促,刺激性咳嗽,部闻及干湿罗音,重者可出现功能不全及ARDS,胸提示间质性水肿,气管肺炎.部分病人可有低钙,高磷血症,律紊乱,精神症状水肿等.磷烧伤创面多较深,可伤及骼,创面呈棕褐色,Ⅲ度创面暴时可呈青铜色或黑色

烧伤后,应立即扑灭焰,去污染的衣服,创面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泡于水中.仔细清除创面上的磷颗粒,避免与空接触.若一时无大量清水,可用湿布覆盖创面.为避免吸入性损伤,病人及救护者应用湿的手帕或罩掩护.病人入院后,用1%硫酸铜清洗,黑色磷化铜,便于清除,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或浸泡于水中.注意硫酸铜的用量以及创面不发生白烟为度.残余创面的磷化鲷应用镊子仔细清除,再用清水冲洗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中和磷酸,4~6小时后改用包扎,严用油质料.深度创面应迟早切痂植皮.否认创面面积大小,磷烧伤后均应注意保护脏功能,给予高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早期输液量应偏多,早给碱性药,早给利尿药,给予能量保应用等.早期应用钙可避免发生中毒,已发生中毒者应用钙后,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磷的排泄,并促进受伤脏器的恢复。

4,氰化物烧伤中毒

氰化物结构可分为无机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后者变称腈类化物.氰化物进入体后,氰离子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阻碍其细胞色素还原为带二价的还的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不能得到足够的氧,造成细胞窒息.急性中毒者动静氧差可自正常的4%~5%降至1%~1.5%,故易致呼吸中枢麻痹,并造成死亡。

氰化物中毒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胸痛,胸闷,头晕,耳鸣,呼吸困难,律失常,瞳孔缩小或扩大,陈发性或强直性抽搐,昏迷,最后呼吸,跳停止而死亡。

其处理为迟早给予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现场或运送途中,可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0.2~0.4ml,每隔15~30秒至数分钟一次,不要超过5~6支,吸入至静注亚硝酸钠为止.30%亚硝酸钠10~20ml(6~12mg/kg),以2~3ml/分的速度静注射,然后在同一针头下给予25%硫代硫酸钠50ml,必要时1小时重复注射一次.注射时速度勿快,以免压.局部创面应先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然后用0.01%的高锰酸钾冲洗,再用5%硫代硫酸钠冲洗.应该注意的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对有机氰中毒无解毒作用,且亚硝酸钠本身对机体有损害作用。

据临床症状可以作出诊断。

缓解方法

大射程沥青烧伤切忌用汽油擦洗,以免起急性中毒.沥青烧伤后可即刻置于冷水中使其降温,之后再用橄榄油或麻油清除创面上的沥清;也可用松节油拭擦,但其具有刺激性,故对中小面积创面为宜。同时需要注意做好消炎治疗,使用伤风疫苗来预防伤风的可能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瘤体坚硬

下一篇 劳动耐力下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