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雪猪骨

出自《四川中药志》,大旱癞、土拨出自《四川中药志》Xuě Zhū Gǔ大旱癞、土拨Marmot bone1.Marmota himalayana Hodg. 2.Marmota baibacina(Brandt)3.Marmota bobac Miiller4.Marmota caudata Jacquemont1.为松鼠科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灰旱獭、草原旱獭、长尾旱獭的四肢骼。搞杀后,取......
目录

简介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拼音

Xuě Zhū Gǔ

大旱癞、土拨

英语

Marmot bon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1.Marmota himalayana Hodg.

2.Marmota baibacina(Brandt)3.Marmota bobac Miiller4.Marmota caudata Jacquemont

来源

药材基源

1.为松鼠科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灰旱獭、草原旱獭、长尾旱獭的四肢骼。搞杀后,取其四肢胳,剔尽残肉,悬通处晾干。

2.啮齿松鼠科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robusta (Milne-Edwards),以骼入药。

采收和储藏

捕杀后,取其四肢骼,剔尽残肉,悬通几处晾干。

原形态

喜马拉雅旱獭

大型的地栖松鼠类。体长46-58cm,体重3-6kg。颈粗短。熟短。尾扁平而短,长约13cm,不超过后足长的2倍。四肢粗壮,前足拇退化,爪很小,其余4,爪长而弯,后足爪较短。侧毛淡棕色,有黑色须。黑色黑褐色斑。眼眶上缘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头黑色棕色相混,两侧至淡黄色。褐色与不规则黑纹相混,针毛中段苍白色,尖端黑色、胸、部及四肢均为淡黄色,底毛全为灰黑色部呈深棕黄色。尾毛与体色相似,唯尖部黑色。幼体较成体色淡。

灰旱獭

大小、态与喜马拉雅旱獭相似,但面色调深浓,呈深棕黄色或圭棕色。体长46-54cm,重4-6kg。短小。足爪粗短。尾较短,13-15cm,不及体长1/3。体淡黄色或沙黄色,间杂黑色或褐黑色、颊、下深棕褐色黄色。尾与体色相似,但尾端黑褐色。

草原草獭

小,长约36-49cm,重3-4kg。尾长11-12cm,约为后足长的2倍。体褐色或浅锈色,间杂淡白色,绝无黑褐色。、头褐色浅橙黄色面棕褐色,毛基暗褐色。尾深褐色,尾端锈褐色

长尾旱獭

噗大型旱獭。体长47-50cm,重4-5kg。尾较长,18.5-22cm,明显超过后足长的2倍。甚小,几不显。毛被长而厚密。通体橙黄以或赭黄色毛毛端常染有深褐色色与色近似,但棕色较深,间无明显分界。尾端黑色或赭褐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栖息于海拔2800-5000m的高山草甸草原带。洞居,群栖。白天活动,冬眠。草本植物灌木的嫩等。

2.栖息于海拔2500-3500m的草原、草甸。喜潮湿。洞居。洞有土丘即旱獭丘。以植物为食。

3.栖息于地热起伏,草原与荒漠相交的边缘地区。群居。洞多筑在高地或坡地上,洞外有土丘。以草种子为食。

4.本种以为亚高山草原地带代表种之一。栖息于高山草甸、草原牧草茂密丛生处。洞居,亦喜群居。洞附近有黄的旱獭丘。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为食。

资源分布

1.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仅分布于新疆北部。

3.分布于蒙古东部及新疆北部。

4.分布于新疆西部和南部。

药材

性状鉴

四肢不甚长大,白色,微带黄色。质硬难折,断面油质浓厚。以不发油及无虫蛀者为佳。

性味

味咸;辛;性温,无毒

归经

功能

湿;通湿疼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

1.服:浸酒,15-25g。

2.服:浸酒,5~8钱。

摘录

1.《中华本草》;

2.《全国草药汇编》;

3.《*辞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雪胆

下一篇 雪猪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