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见
植物形态
根茎横卧,圆锥形或圆柱形,长5-9厘米,粗2-3 厘米,具节,节上生长达10厘米的圆柱形根。鳞叶2-3,披针形,锐尖,长4-15 厘米。叶2,叶柄纤细,长15-35厘米,下部1/2-1/3具鞘,暗褐色或绿色,散布紫色或白色斑块;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表面绿色,背面常有紫色斑块,长椭圆形至长圆披针形,渐尖,有时具长2-3厘米的尾尖,基部狭,中裂片具长5毫米的柄,长8-20厘米,宽3-7厘米;侧裂片具短柄或无柄至基部联合,较小,外侧的长5-17厘米,宽1.5-3.5厘米;各裂片侧脉细弱,斜伸,集合脉距边缘2-5毫米。花序柄远短于叶柄,长5-21厘米。佛焰苞黄绿色、黄色、淡红色,具暗紫色或黑色斑点,管部圆柱形,长4-6厘米,直径1.5-2厘米,喉部斜截形,略外卷,不具耳;檐部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9.5厘米,宽3-3.5厘米,渐尖,先端具长6-10厘米的线形长尾。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2.5厘米,粗3-4毫米,雌花序狭圆锥形,长1.5-2厘米,下部粗7毫米;附属器稍伸出喉外,暗紫色,有黑斑,长2-3.5厘米,具长5毫米的细柄,圆柱形,基部截形,粗7毫米,中部以上缢缩为颈状,粗3毫米,先端棒状,顶部有肉质钻形凸起,雄花较疏,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无柄,花药2-3,纵裂。雌花密集,子房近球形,花柱明显,柱头小,近盾状。浆果倒卵形,内有倒卵形种子1枚。 花期8-11月,果1-2月成熟。
![]() | ![]() |
产地生境
我国特有,产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广西至湖南西南部,海拔650-2800(-3200)米,生于常绿阔叶林和苔藓林下,多见于石缝、石上、石洞旁。模式标本产西藏东南部28°15'N, 96°35'E。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2800m的常绿阔叶林和苔鲜林林下或石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性状
性状鉴别根茎呈圆柱形,有的基部隘缩,长约3.5cm,直径约2cm。表面淡黄褐色、黄棕色或黑褐色,稍显粗糙,密生环纹和点状根痕。顶端平截,中心有凹陷的茎痕或有茎基残留,外技有棕色膜质残叶。基部平截或为腐烂后呈黑褐色的疤痕,略凹陷。
性味
辛,温,有毒。
功用主治
选方
相关的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