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香桂皮

常绿乔木树皮灰色,平滑。条密被黄色平伏捐状短柔毛。近对生或互生;叶柄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叶片卵状或卵状披针,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线,上面深绿色,光亮。花序腋生,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最末分枝,具3-5朵,作聚伞状排列。两性,淡黄色;子房球,无毛,柱头盘状。果实,蓝黑色;果托杯状,先端全线。期6-7月,果期8-10月。生长于山坡、山谷常绿阔林中。【拼音】 ......
目录

简介

【拼音】 Xiānɡ Guì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植物香桂的树皮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C.randaiense Hayata;C.albiflorum Nees var.Kwangtungensis Liou Ho;C.chingii Metc.]

采收和储藏:立夏前后,在近树处及树十分技处,上下各横半周,剥取半周树皮,保留半月,让其继续生长。全年均可采,洗净,晒至7-8成干,层叠作筒状,再晒干,捆扎成件。

植物形态

香桂,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平滑。条密被黄色平伏捐状短柔毛。近对生或互生;叶柄长5-15mm,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叶片卵状或卵状披针,长4-13.5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线,上面深绿色,光亮,幼时被黄色千伏绢状短柔毛,后渐落无毛,下面黄绿色,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后渐稀疏,三出或离基三出中脉侧脉叶片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腋有时在下面呈不明显囊状,上面略为状凸起,革质。花序腋生,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最末分枝,具3-5朵,作聚伞状排列。两性,长3-4mm,淡黄色;花梗长2-3mm,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花被筒倒锥,长约1mm,花被6,外轮长披针披针,长3mm,宽1.5mm,轮卵状长,长3mm,宽1.7mm;能有雄蕊9,花药面和丝被柔毛,第1、2轮雄蕊长2.4mm,花药丝近等长,4室,瓣裂,第3轮雄蕊长2.7mm,花药4室,外向瓣裂;退化雄蕊3,长.2mm,柄被柔毛,位于最一轮;子房球,直径约1mm,无毛,花柱长2.5mm,柱头盘状。果实,长约7mm,宽约5mm,蓝黑色;果托杯状,直径约5mm,先端全线。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山谷常绿阔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药材简介

【性状】性状鉴 树皮呈不规则状,边缘常翘起,长短宽窄不一,厚1-4mm。外友而灰棕色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显的皮孔表面红棕色,光滑,具细纵纹。质坚硬,较易折断,断面较平坦,可见细纵纹。有特异芳香,味辛而微苦。

显微鉴 树皮横切面:木柱细胞数列,壁厚,木化。皮层细胞有纹孔,含棕色含物及草酸钙小方晶;石细胞少数,在。中柱稍部位石细胞断续在,石细胞类图或长,长44-80μm,直径32-45μm,壁厚8-16μm,有的和纤维来伴随。射线1-2列;多数皮部细胞含有棕色物。

【化成份】香桂皮含挥发油2.4%,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

含挥发油0.3%-0.5%,要成分为:丁香油酚(eugenol),燕醇(linalool),牛儿醇(geraniol),桉叶素(cineole),柠檬醛(citra),α-菠烯(α-pinene),黄樟醚(safrole)等。

种子含脂肪酸61.4%,要为月桂酸(lauric acid)和癸酸(caPrlc acid)。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治】温中理气止痛;活胃寒疼痛;胸满腹痛呕吐泄泻疝气疼痛;跌打损伤;湿痹痛;肠风

【用法用量】服:汤,5-10g;或入。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外

【摘录】《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香椿

下一篇 肌肉痉挛性疼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