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断反应
病因
可产生戒断综合征的依赖性药物有:
1.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及其他催眠药和镇静药,乙醇。
2.苯丙胺: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哌唑甲脂(利他灵)与苯甲吗啉。
5.可卡因:可卡因和古柯叶。6.致幻剂:LSD,麦司卡林(墨仙碱)和裸盖菇素(西洛斯宾)。
上八大类药物中,以阿片类药物依赖流行最广,危害最大,不但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损害,还可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如买卖、吸食毒品、犯罪等。
常见疾病
症状于停药后5~6小时出现,表现为强烈渴求阿片类药物,流涕流泪、肌肉疼痛或抽筋、胃肠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瞳孔扩大、反复寒战、心动过速、睡眠不安等。
2.苯二氮卓类戒断综合征
症状出现于停药后1~3天,表现焦虑、震颤、恶心或呕吐、心慌、头痛、虚弱、失眠,严重者表现类似震颤谵妄或癫痫发作。一般持续3天~2周。
检查
1.体表症状
腹痛、腹泻、全身酸痛、头晕、头痛、血压上升、心跳过速、脉搏加快、发热、失眠、焦虑、恐惧、紧张、梦呓等;
3.暴力性危险倾向
患者在痛苦中哀求或威胁给药,扯头发、撞头、打滚、自残,甚至不自主的震颤、四肢抽筋、瞳孔扩大,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虚脱、休克。
鉴别诊断
1.药物依赖
又称药物成瘾,指躯体和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精神方面和躯体方面的改变,并在行为上常常有为了再度体验这些药物精神效果,有时为了避免没有药物而产生的不快感,而周期地、持续地使用药物这种强迫性愿望的特征。
2.戒断性痫性发作
又称“朗姆酒发作”,是酒精戒断过程中(长期慢性酗酒中毒后相对或绝对禁酒)较常见的症状。90%以上的戒断性痫性发作发生在停止饮酒后7~48小时,而且在13~14小时是发生的高峰时间。在抽搐活动期,脑电图多不正常,但数天后可恢复。可表现为一次性发作但多数情况为突发的2~6次发作,有时更多。少数的患者发展成癫痫持续状态多为大发作。局部性发作提示除酒精作用外有局部存在(多为外伤)。约1/3全身性戒断抽搐发作的患者,发展成震颤谵妄状态。
治疗原则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