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感染诱发昏迷

昏迷急性起病者常见于感染。这些感染性疾病包括:1病毒感染:如性乙型炎、森林炎、炎、肠道病毒性炎、流性出热、炎型性感冒等;2立克次感染;3寄生虫感染:如疟疾、急性吸虫病、弥漫性囊虫病等;4感染中毒脑病:如中毒肺炎中毒痢疾血症等;5螺旋体感染。一、病史提问1、重点了解昏迷起病的缓急及发病过程。急性起病者常见于外伤、感染、中毒管病及休克等。2、......
目录

病因

一、病史提问

1、重点了解昏迷起病的缓急及发病过程。急性起病者常见于外伤、感染、中毒管病及休克等。

2、了解昏迷是否为首发症状,若是病程中出现,则应了解昏迷前有何病症。如糖尿病人可出现高渗昏迷昏迷硬化病人可出现昏迷,甲亢病人可出现甲亢危象等。

3、有无外伤史。

4、有无农药、煤、安眠镇静药、有毒植物中毒

5、有无可昏迷科病,如糖尿病、肾病病、严重疾病等。

6、对短暂昏迷病人,应注意癫痫晕厥等疾病。

二、查体发现

1、应仔细观察体温、呼吸、压、搏、皮肤及头颈情况。高热者应注意严重感染、中暑桥出阿托品中毒等,低体温者需注意休克、粘液水肿糖、镇静中毒冻伤等;搏过缓要注意高压、房室传导阻滞梗塞,率过快者常见于心脏异位律、发热衰等;呼吸律改变类型有助于判定部病损部位,要注意呼吸气味(糖尿病酸中毒有水果气味、尿毒症有尿臭味、昏迷有腐臭味、中毒味,有机中毒有蒜臭味);压可见于脑病高压等,压常见于休克梗塞、安眠药中毒等;皮肤呈樱桃红色为CO中毒,皮肤瘀点见于血症膜炎,抗碱能药物中毒中暑皮肤干休克皮肤湿冷多汗;注意、眼结膜有无流或溢液等外伤据。

2、神经系统检查应注意有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瞳孔及眼底情况,重压眶上缘有无防御反应及表情反应,重刮足底有无肢体逃避反应,注意眼球位置,反射是否对称及病理反射;高压及网膜下腔出病人,常有视乳头水肿;双侧瞳孔大见于缺氧、阿托品药物中毒中脑严重病变。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见于桥被盖部出、有机磷和吗啡药物中毒。一侧瞳孔大见于同侧大脑钩回疝;一侧缩小见于霍纳氏征或同侧大脑钩回疝早期。

3、注意有无膜刺激征,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颅性疾病。

三、昏迷分类

昏迷患者觉醒状态丧失,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觉醒-睡眠周期消失,处于持续的“深睡”之中,不能觉醒。患者的知觉、注意、思维、情感、定向、判断、记忆等许多理活动全部丧失。对自身和外界环境毫不理解,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对简单的命令不能执。给予强烈的疼痛刺激,除有时可出现痛苦表情或呻吟外,完全无意识性反应。

据觉醒状态、意识容及躯体运动丧失的病程演变和功能受损的程度与广度的不同,临床上通常将昏迷分为4个阶段。

1.昏迷 临床表现睁眼反应消失或偶呈半状态,语言丧失,自发性运动罕见,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及在的需要,完全无知觉和反应。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呻吟或肢体的防御反射和呼吸加快。脑干的反射如吞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眼反射亦可存在。呼吸、搏、压一般无明显改变。大小便潴留或失

2.中度昏迷 病人的睁眼、语言和自发性运动均已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射。眼球无运动,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减慢或增快,可见到周期性呼吸、中枢神经元性过度换等中枢性呼吸障碍。搏、压也有改变。伴或不伴四肢强直性伸展和角弓反张(去皮质强直)。大小便潴留或失

3.深昏迷 全身肉松弛,对强烈的疼痛刺激也不能出逃避反应及去皮质强直。眼球固定,瞳孔显著扩大,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前反射、吞反射、咳嗽反射、反射全部消失。呼吸不规则,压或有下降,小便失,偶可潴留。

4.死亡 表现为无反应性深度昏迷,自呼吸停止,瞳孔扩大固定,脑干反射消失,并伴有体温、压下降。电沉默,管造影不显影等。此时即使跳仍在维持,但全功能永不恢复,一定时间跳也终将停止。

1959年,法国者首次提出死亡概念。过近半个世纪的摸索和实践,死亡标准日益完善,已逐步取代心脏死亡标准成为死亡判定的金标准。前,全世界约有80个国家或地区颁布了成人脑死亡标准。我国死亡研究起步很晚,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上海华山医院提出的死亡诊断标准和步骤如下:

(1)死亡诊断的先决条件,即死亡诊断对象。

①原发性器质性疾病,如损伤、卒中、占位性病变或感染性疾病。

②深昏迷、自发呼吸消失,已使用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功能。

③原发病已明确,已施理治疗,因病变性质造成组织不可逆的损伤。

(2)除外可逆性昏迷,即不能作为死亡诊断对象。

①6岁以下儿童。

②急性药物中毒

直肠体温在32℃以下。

④代谢性、分泌系统障碍,脑病、尿毒症或高渗性昏迷

病因不明。

(3)使用人工呼吸机始,至少观察12h,在12h病人处深昏迷状态,无自发呼吸。

①原发性组织损伤,需12h观察。

②原发性组织损伤,又有镇静药物中毒可能时,须待药物半衰期之后(约24h)再观察12h。若药物种类不明,至少需观察72h。

(4)脑干功能测试,先应符以上先决条件①、②、③各条。

①第1次检查:首先需要符以下6条脑干反射:

A.头眼反射(消失)。

B.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C.眼角膜反射(消失)。

D.前反射(消失)。

E.对身体任何部位之疼痛刺激,在神经分布区有否反应(无反应)。

F.用导管气管,观察有无呕吐咳嗽反射(无任何反射)。

②其次进无呼吸试验:

A.由人工呼吸机供给100%的氧10min,再给95%氧加5%二氧化碳的混,或减慢人工呼吸机的呼吸频率,使PaCO2>5.33kPa(40mmHg)。

B.人工呼吸机与病人,吸氧导管插入气管隆突,供给100%氧6L/min,再观察10min。若病人无自呼吸,PaCO2>8kPa(60mmHg),即可明病人无自呼吸。

C.病人无自呼吸,则再接上人工呼吸机。

D.若病人明显青紫,压下降明显,应停止本试验。

③第2次检查:第1次脑干功能和呼吸检查之后,应再接上人工呼吸机人工呼吸4h,再进第2次检查,步骤同第1次检查。

诊断

严重感染:肺炎伤寒疟疾、华弗综征等,性或白细胞增多,常无局灶性症状

鉴别诊断

1.许多不同的为状态可以表现出类似于昏迷或与昏迷相混淆,而且,初是昏迷的病人在长短不一的时间后可逐渐发展为这些状态中的某一种。一旦病人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真正的昏迷就不再存在。这些状态与真性昏迷的鉴,对使用恰当的治疗及判定预后是重要的。

(1)锁综征:锁综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失传出状态(deafferented state)。病人保持警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但四肢瘫痪和眼球运动神经以下的神经麻痹,系双侧侧病变起,累及皮质脊髓束、皮质桥束及皮质延髓束,病人意识清醒,但只能用眼的垂直运动及眨眼来示意。本症常见于由基底动脉起的桥梗死,其他病因脑干桥中央鞘溶解(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严重的多发性神经病尤其是吉兰-巴雷综征、重症无力及使用神经肉接头阻滞药也可出现类似锁综征的瘫痪状态。

(2)持久性植物状态:持久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病人丧失认知神经功能,但保留自功能诸如心脏活动、呼吸及维持压。此状态在昏迷之后出现,特点为对周围事物无意识或认知功能缺如,但保持睡眠-觉醒周期。自发动作可出现,对外界刺激会睁眼,但不会说话、不会服从命令。许多未确切下定义的综征被用作持久性植物状态的同义词,包括α昏迷、新皮质死亡(neocortical death)及持久性无意识(permanent unconsciousness)。这些称缺少确性,尽可能避免使用。本症的诊断要谨慎,只在长时期观察后才能做出。

(3)无动性缄默症: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utism) 病人不说话、无自发活动,激励下也不动,能睁眼注视周围,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或仅有局部反应,小便失,存在睡眠觉醒周期,多处病变可起包括亚急性交通性积水、第三脑室后部及导水管肿,双侧病变累及扣带皮质(双侧大脑动脉栓)、双侧脑干上份网状结构及丘正中核群的局限性病变等。这类病变的共同特点是损害了接受外环境信息的动力性网状激活系统。

(4)意志缺乏症:意志缺乏症(abulia)是一种严重的淡漠(apathy),此时病人的感觉、驱动力、理活动都很迟钝,为上表现不讲话,无自活动。严重病例类似无动性缄默症,但病人能保持警觉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5)紧张症:紧张症(catatonia)病人缄默不语,运动明显减少,卧床不动、能保持站或坐的能力,但固定一个姿势而极少变动,见于精神分裂症。应与器质性病起的木僵

(6)假昏迷:假昏迷(pseudocoma)表现类似昏迷,不睁眼、不言、不动,对疼痛不躲避,但检查均无异常。这是逃避责任而假装的“昏迷”,并非癔症性昏睡,二者有时不易区

2.昏迷的完整诊断与鉴要点应包括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及病因诊断3面。

(1)定位诊断:昏迷标志急性功能衰竭,它具有沿神经轴层层恶化的规律。一般只需通过床旁功能的监测,就可以确定昏迷病人的功能受损平面及剩余功能平面。

大脑皮质-皮质下病损:急性、双侧广泛的大脑皮质-皮质下病损时,可起不同式的、或长或短的急性意识障碍。轻者表现意识模糊谵妄精神错乱,严重者可呈现“去皮质状态”,甚至转入昏迷大脑皮质-皮质下病损的判定条件:

A.醒状昏迷昏迷

B.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存在,反射(或称“眼反射”)存在,除非麻醉莨菪碱类药物中毒时,才会出现瞳孔缩小或扩大。

C.头眼反射抑制或存在(doll’s eyes阳性),眼前反射存在。

D.呼吸正常,亦可呈叹息样或潮式呼吸,或出现过度换后呼吸暂停。

E.去皮质强直,或肢体的部分运动,或回缩逃避。

间脑病损和早期中央疝:间脑病损或早期中央疝的判定条件:

A.昏睡昏迷

B.双侧瞳孔缩小(<2mm),对光反射存在。

C.头眼反射存在(doll`s eyes阳性),反射消失。

D.潮式呼吸

E.不典型的去皮质强直,或肢体的回缩逃避。

中脑病损和天幕疝:

A.广泛性中脑病损或晚期中央疝的判定条件:

a.昏迷

b.双侧瞳孔中等度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c.头眼反射消失,眼前反射存在。

d.中枢神经元过度换潮式呼吸

e.去皮质强直。

B.钩回疝的判定条件:

a.昏迷

b.疝侧瞳孔显著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c.头眼反射消失,眼前反射存在。

d.中枢神经元过度换或呼吸平静。

e.去皮质强直,对侧或同侧偏瘫

桥病损:桥病损的判定条件:

A.昏迷

B.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

C.眼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

D.长吸式呼吸、群发性呼吸或短周期的潮式呼吸

E.四肢弛缓或伸展。

延髓病损和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的判定条件:

A.意识清醒。

B.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存在。

C.眼前反射存在,角膜反射存在。

D.共济失调性呼吸或呼吸骤停。

E.四肢弛缓性瘫痪

⑥全功能衰竭的判定条件:

A.深度昏迷

B.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C.眼球运动及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D.共济失调性呼吸或自呼吸停止。

E.四肢弛缓性瘫痪,完全无反应。

(2)定性诊断:

①无局灶定位症状、无膜刺激征和液改变:

要见于颅外全身性疾病,包括大多数代谢性脑病中毒脑病,但也可见于少数颅弥漫性疾病,如弥漫性轴索伤、癫痫持续状态、脑病及某些炎等。在鉴诊断时应注重既往病史、全身检查及液生化和脏器功能的检查。

A.既往病史:慢性疾病史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疾病的因果系,对代谢性脑病所致昏迷的鉴有很大帮助。

毒物接触史对毒物中毒所致昏迷的鉴诊断具有意义:a.药物摄入者多见于镇静催眠药精神病药、阿类及抗癌药物中毒。b.液态毒物摄入者多为农药中毒中毒汽油中毒等。c.态毒物接触者多见于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氰化物中毒。d.植物或动物摄入者多见于霉变甘蔗中毒中毒、河豚中毒等。

有的服毒自杀病人毒物接触史较隐,观察呼吸息、皮肤黏膜色泽、瞳孔大小等变化具有鉴诊断意义。

B.精神错乱:以精神错乱起病是代谢性脑病的一大特征,且多伴有扑翼样震颤阵挛震颤。常见于脑病、尿毒症、脑病休克肺炎低钠血症等。炎也可以精神错乱起病,而无明显局灶症状、无膜刺激征及液改变,酷似代谢性脑病

C.压改变:压改变是鉴三无昏迷的重要线索。压高可见于尿毒症、脑病妊娠子痫,且三者都可表现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群。急性压(休克)多见于休克肺炎中毒性菌痢、急性梗死、脏大出、流性出热、急性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甲状腺危象、高渗性昏迷及其他休克脑病所致的昏迷。慢性压可见于黏液水肿昏迷、垂体性昏迷昏迷。药物性压可见于镇静催眠药精神病药、麻醉中毒中毒昏迷病人。

D.糖异常:糖降低多见于昏迷、垂体性昏迷、黏液水肿昏迷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昏迷。亦可见于急性脑病Reye综征。糖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非酮性高渗性昏迷

E.酸碱失衡。

F.清渗透压改变。

G.电图改变。

②有局灶定位症状、伴或不伴膜刺激征、液正常或异常:

外伤昏迷伴有局灶定位症状或体征者,常见于挫伤硬膜外肿、硬膜下肿;非外伤昏迷有局灶性定位症状或体征的非外伤昏迷要见于部肿块性或破坏性病变,如的出、梗死、脓肿、肿炎等。

A.突然起病:

常见的有:a.:多在中年以上发病,有压病史,多在活动中发病,有头痛呕吐昏迷时多有瞳孔大小不等,CT平扫可见高密度灶。b.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动脉硬化史,多在活动中发病,昏迷前多有头痛呕吐及双侧(或单侧)局灶性定位征,昏迷时瞳孔多大小相等,CT扫描示非同一区域的高密度灶与低密度灶并存。

少见的有:a.广泛性梗死或脑干梗死:可见于青壮年或中老年人,有心脏病(房纤颤)或动脉硬化史,多在安静状态中发病,常无明显头痛呕吐。半球大面积梗死昏迷时多有瞳孔不等大;脑干梗死有双侧瞳孔扩大或缩小、四肢瘫,24h后CT平扫可显示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b.:多见于中年以上者。可有头痛或原发癌肿病史,昏迷前常有头痛呕吐昏迷时可见瞳孔大小不等,CT平扫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或混杂密度影,周围水肿明显,增强CT示病灶强化。

B.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的有炎、脓肿、颅化脓性栓性炎,可伴或不伴发热为前驱症状。a.炎:昏迷前多有精神错乱、抽搐等,液蛋白和细胞数轻度增加或正常,电图呈重度弥漫性异常,CT扫描示灰白质低密影多为病毒性炎,脑室周围低密度者多为脱髓炎或脑病。b.脓肿昏迷前多有颅高压症状昏迷时多有瞳孔大小不等,CT增强扫描可见环状增强影。c.颅化脓性栓性静窦炎:多有头面部或颅局灶性感染病史,昏迷时多膜炎、脓肿或其他大栓塞的表现,并有静窦受累的症状和体征,CT扫描可显示颅大静或静点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并可显示脓肿和梗死。

少见的有亚急性硬化性全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这3种疾病多呈亚急性起病,病情进性发展,到晚期才出现昏迷电图和CT扫描检查对临床鉴诊断有一定帮助,确诊常依赖于的活检。

C.缓慢起病:

a.昏迷前常有压增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昏迷时有瞳孔大小不等,CT扫描不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块影,周围水肿,增强后见状或环状强化。

b.慢性硬膜下肿:常有头部外伤的病史,昏迷前有压增高症状昏迷时有瞳孔大小不等,CT扫描示硬膜下新月高密度或等密度甚至低密度影。

膜刺激征阳性伴液含

A.不伴局灶定位症状:可见于:

a.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突然起病,以剧烈头痛呕吐为前驱症状,CT扫描见的沟裂高密度充盈。

b.原发性脑室:突然起病、头痛呕吐明显,CT扫描示脑室系统高密度充盈。

B.伴有局灶定位症状:可见于:

a.并蛛网膜下隙积:突然起病、头痛呕吐昏迷时多有瞳孔大小不等,CT扫描可见实质和沟裂均有高密度影。

b.外伤继发蛛网膜下隙出:有头部外伤史,昏迷时多有瞳孔不等大,CT扫描可示颅骨下、池裂高密度充盈。

膜刺激征阳性而液不含:此种情况多见于各种膜炎及炎,一般多急性起病,发热为常有的前驱症状,伴或不伴有局灶性定位症状。常见的有化脓性膜炎、结核性膜炎、隐球菌膜炎、乙型炎、森林炎、疱疹病毒炎、淋巴细胞炎、钩端螺旋体炎、急性播脊髓炎等。少数尚可见于后颅窝病变,如后颅窝肿、后颅窝硬膜下肿、早期枕骨大孔疝等均可见明显的颈强直,但Kerning征常不明显。

(3)常见科疾病鉴提示:

及甲床发绀多为脑病、缺氧性脑病,亦见于杀虫醚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樱桃色提示为一氧化碳中毒

②皮肤、巩膜黄染,应考虑脑病钩端螺旋体病Reye综征。

③皮肤淤斑或出性皮疹,应与流脊髓膜炎、血症性疾病进

面色苍白象征着贫血或尿毒症。

⑤面红见于、流性出热、中毒或颠中毒

⑥皮肤过度出汗提示糖或休克

皮肤干糖尿病酸中毒或尿毒症。

⑧黏液水肿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垂体功能减退

毛细管扩张可见于硬化中毒

⑩呼呕吐物的气味昏迷的诊断也很有帮助,如大蒜味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臭味见于脑病;氨味表示尿毒症;烂苹果味表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味提示中毒

(4)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对昏迷程度、病因和定位诊断进

①眼部表现:

A.眼睑:昏迷病人的眼睑一般是完全或几乎完全地的,反映上网状激活系的活动降低。意识障碍的病人,如唤醒后能睁眼睑,其眼裂大小及眼时间长短。是反应意识障碍程度的标志之一。

昏迷眼反应一般消失,深昏迷时扳眼睑后缓慢且不完全。少数深昏迷病人,如眼睑反而突然睁,眼球固定,瞳孔扩大,是为死亡之象。可能与颅压过高致眼球张力增高有

眨眼与清醒有密切系。正常人人睡后眨眼消失,意识障碍者如果尚保留眨眼动作,提示网状结构仍在发生作用。眨眼消失者,提示脑干网状结构已受抑制。眨眼停止与眼消失常同时发生,但有时可出现分离,即眼消失而眨眼仍然存在。例如,癫痫发作后眼睑,病人无反应,但眨眼明显可见,说明眼消失是上网状激活系活动降低较敏感的指标。

B.眼球位置:昏迷时眼球可有水平或垂直性的自发性游动。随着昏迷加深,中脑病损时眼球游动消失而固定于中央位置。因此,昏迷病人如有自发性眼球游动,提示脑干功能尚存在。

两眼向一侧的同向偏斜或凝视,见于大脑脑干损害。两眼球向下偏斜(注视尖),表明丘及丘底部病变(出、梗死等),也可见于广泛的中脑病损或代谢障碍(如脑病)。眼球浮动是两眼迅速向下偏转,并超过俯视范围,然后缓慢向上回到正常位置,可不规则地周期出现。见于桥局部性病损的昏迷病人,如桥的出或梗死。发生机制为桥侧视中枢受损,而中脑的眼球垂直运动中枢未受损之故。

C.眼底:对每一个昏迷病人原则上都应作眼底检查。如果发现视盘水肿,提示压增高,眼底检查对全身性疾病的诊断也有帮助,如糖尿昏迷可见到糖尿网膜炎,尿毒症昏迷可见到蛋白尿网膜炎,液病,动脉硬化等也可见到特征性的眼底改变

②其他神经表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的功能状态在昏迷时可通过转头试验查知。

昏迷病人如眼球明显向外和轻度向下斜视亦提示动眼神经麻痹,这是由于外直和上斜失去对抗作用所致。加上病侧瞳孔扩大,为典型的动眼神经麻痹征。两眼球向斜视提示展神经麻痹,但无定位意义。

三叉神经损伤与否,在昏迷病人可通过针刺面部皮肤观察对疼痛的反应,并比较两侧,如见到一侧有痛苦表情,而另一侧无痛苦表情,表明痛觉缺失侧有三叉神经损害。角膜反射消失是三叉神经损害的有力依据。

一侧面神经麻痹时,可见麻痹沟变浅、角低垂、眼裂增宽,面颊在呼时鼓起,吸时塌陷。如果病人双眼呈半状态,压迫其眶上缘侧时,正常侧可见面收缩,而麻痹侧无面收缩。

上部与下部面完全无收缩,表明周围性面神经损害,仅有下部面无收缩,表明对侧大脑脚以上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神经的检查可通过气管插管时观察病人有否吞呕吐动作,如吞呕吐动作消失,可能表明桥下部和延髓已受损。迷走神经的功能可通过监测率的改变或阿托品试验进粗略判断。副神经神经的检查在昏迷病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膜刺激征:对每一个昏迷病人都必须检查有无膜刺激征。颈强直见于膜炎、蛛网膜下隙出脑疝时。其中以化脓性膜炎的颈强直和Kernig征阳性最明显。病人,当液破入蛛网膜下隙时也有出现颈项抵抗的,但Kernig征在偏瘫侧可不出现。后颅窝病变或枕大孔脑疝时虽可见到颈强直,但Kernig征多不明显。在蛛网膜下隙出的最初几小时,甚至在24h,可不出现膜刺激征。

昏迷病人的膜刺激征有时可有变化,在呕吐惊厥发作时可加重,这种变化提示颅压的增高。深昏迷时,膜刺激征往往消失。在脑室中脑病损时,可出现去强直,严重时可产生角弓反张,此非膜刺激征,属张力增高所致。

④运动:

A.自运动:昏迷病人偶可出现自发性运动。例如,两手抚摸胸部或抓拉被褥,两下肢不时交叉或屈伸等动作。当昏迷加深后这些动作均消失。

B.不自运动:不自运动是指肉的某一部分或某些群出现不受意志支配的运动。其产生机制要与锥体外系损害有。在昏迷病人中,最常见的不自运动有阵挛扑翼样震颤癫痫发作3种类型。

a.阵挛:表现为细小急速的阵挛性的肉不随意收缩,可出现在躯干、四肢及面部的肉(一块肉或多组肉),一般不产生肢体的运动。这种阵挛多发生在酸碱平衡障碍、低钙、尿毒症等代谢性脑病时,亦可见于炎的病人。

b.扑翼样震颤:使病人的手腕屈并半伸手指时,可出一种不随意的手指及的跳动式运动,叫扑翼样震颤。最轻者为手指的掌指关节部不规则的、杂乱的侧向及屈伸的跳动式运动。扑翼样震颤两侧非同步化,其频率为2~30次/s,偶可累及足和部。两侧性扑翼样震颤几乎可见于所有的代谢性脑病的病程中某一阶段,但最常见于脑病

c.癫痫发作:昏迷病人常可伴有癫痫发作,它可以是局限性或全身性、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局部性发作的范围有的可很小,表现仅有一侧角、眼睑或手指、足的抽动。有的也可涉及全身。局限性发作具有定位意义,提示对侧皮质相应运动区有刺激病灶。常见于部器质性病变,如肿脓肿、硬膜下肿、等。癫痫大发作多见于器质性损害,如脓肿、肿肿、膜炎、炎、梗死等;也可见于代谢一中毒脑病,如尿毒症、严重糖、一氧化碳中毒、缺氧性脑病脑病、电解质失衡、中毒等。

C.瘫痪昏迷病人常可伴有偏瘫、交叉瘫或四肢瘫等肢体运动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偏瘫昏迷前发生者,表明病灶在偏瘫的对侧;如果偏瘫昏迷几乎同时发生或昏迷之后发生的,病灶可能在偏瘫的同侧(假性定位体征),是钩回疝迫使中脑嵌入对侧天幕切迹缘所致。交叉性瘫痪时往往表明幕下脑干的病变。四肢瘫既可见于双侧半球的病变,也可见于双侧脑干病损,或一侧半球病变并对侧脑干受损。

昏迷中度昏迷病人的瘫痪体征,在观察和检查时临床上具有以下特点:

a.呼瘫痪侧面无力而鼓起较高(鼓帆征)。

b.被动抬高病人的双上肢或双下肢,并任其自然下落,可见瘫侧下落较快。

c.压迫病人眶上缘侧时,瘫痪侧面无收缩反应,瘫痪侧肢体亦无回缩动作。

d.仰卧时可见瘫痪的下足外旋,屈双膝双足立于床面时,瘫痪侧下肢迅速外倒。

e.瘫痪侧肢体张力、反射可高于或低于健侧,瘫痪肢体病理反射阳性。

⑤反射:

A.脑干反射:

a.反射:痛性刺激一侧锁骨上皮肤,起同侧瞳孔生理性扩大。昏迷病人如反射消失,而其他脑干反射存在,提示间脑平面受损。

b.眼轮匝反射:叩击颞部或颧弓,起同侧眼轮匝明显收缩。昏迷病人反射和眼轮匝反射消失,而其他脑干反射存在,提示间脑-中脑平面病损。

c.头眼反射:昏迷病人出现此反射时(doll’s eyes阳性)系间脑病损,随昏迷加深眼头反射消失示病损已累及中脑平面。

d.瞳孔对光反射:中脑平面病损时此反射消失。

e.角膜反射:昏迷病人角膜反射消失,提示桥上段受损。

f.下颌反射:叩击下颌联咀嚼收缩。下颌反射消失亦提示桥上段受损。

g.眼前反射:昏迷时眼前反射存在示中脑桥功能尚保存,眼反射消失提示病损已累及桥下段。

h.眼反射:压迫眼球率减慢。昏迷人眼反射消失,提示病损已达延髓平面。

i.掌颏反射:针刺际皮肤,起同侧下颌收缩。本反射属病理性反射。皮质-皮质下病损时可出现。

j.角膜下颌反射:直接刺激角膜起下颌的跟随运动。本反射属病理性反射。当间脑中脑平面病损时可出现。

B.深、浅反射:昏迷病人如无局限性部病变,其深、浅反射均呈对称性减弱或消失,但深反射也可亢进。昏迷病人伴有偏瘫时,急性期瘫侧的深、浅反射可见减退,休克期则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昏迷时伴双侧脑干病损时,深、浅反射常呈对称性改变。

C.病理反射:昏迷病人出现一侧病理反射阳性,常表明对侧部存在局灶性病变。但随着病情进展,另一侧也可出现阳性的病理反射。此时提示病变已累及两侧半球,或脑疝的压迫起的继发性脑干损害。如果昏迷病人同时出现双侧的病理反射阳性,表明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弥漫性病变或脑干病损。

⑥感觉:浅感觉的检查也是判断昏迷程度的标志之一。在昏睡时给病人以疼痛刺激常可见到睁眼反应。而昏迷病人对疼痛刺激则完全无眼反应。但在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可出现推刺激或做出躲刺激的防御动作,甚至可发出呻吟,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能出现手足屈或伸展的防御动作;深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则完全无反应。此外,在昏迷不深的病人,对面及左右侧肢体给予疼痛刺激时,如果出现一侧肢体对疼痛无反应而另一侧有反应,则提示该侧肢体有偏身感觉障碍。有偏瘫但无感觉障碍者可出现皱眉等痛苦表情,移动躯体或用健侧肢体做出保护反应,轻偏瘫时可见肢体的屈或回缩反应。

预防

(1)饮食护理。应给予病人高热量、容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者给予饲。饲食物可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奶,饲给病人。每次饲量200~350毫升,每日4~5次。饲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冒。长期昏迷的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要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病人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流;当病人有中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要及时吸出或抠出;每次翻身变换病人体位时,轻扣病人部等,以防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预防褥疮昏迷病人预防褥疮本的办法是定时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另外,还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现介绍:人翻身法(以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为例):第一步家属站于病人右侧,先使病人平卧,然后将病人双下肢屈起;第二步家属将左手放于病人下,右手置于病人大腿下部,然后将病人抬起并移向右侧(家属侧),再将左手放在病人肩下部,右手放于下,抬起、移向右侧;第三步将病人头、颈、躯干同时转向左侧即左侧卧位;最后在病人部、头部各放一枕头,以支持其翻身体位,并使病人舒适。

(4)预防烫伤。长期昏迷的病人末梢环不好,冬季时手、脚越发凉。家人在给病人使用热水带等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一般低于摄氏50度,以免发生烫伤

(5)防止便秘。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便秘,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病人按摩部。3天未大便者,应服用麻仁润肠大黄苏打等缓泻药,必要时可用帮助排便。

(6)防止泌尿系感染。病人如能自排尿,要及时更换尿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如病人需用导尿管帮助排尿,每次清理病人尿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导尿管要定期更换。帮助病人翻身时,不可将尿袋抬至高于病人卧位水平,以免尿液返流造成泌尿系感染

(7)防止坠床。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安装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坠床、摔伤。

(8)预防结膜、角膜炎。对眼睛不能者,可给病人涂用抗生素眼膏并加盖湿纱布,以防结、角膜炎的发生。

(9)一般护理。每天早晚及饭后给病人用盐水清洗口腔,每周擦澡1~2次,每日清洗外阴一次,隔日洗脚一次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