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高原多血面容

发绀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要征象,约95%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发绀、面颊部、廓边缘、指()甲床等部位呈青紫色,面部毛细管扩张呈紫红色条纹,成了本症特有的面容,即高原多面容。(一)发病原因慢性低压性缺氧是罹患本症的本原因。在高原长期大量吸烟将会阻碍氧的传递,减少组织摄氧量,加重低氧血症,从而导致高红症的发生。高原地区肥胖、夜间睡眠呼吸紊乱等也易诱发红细胞增生过度。(二)发病机制......
目录

原因

(一)发病原因

慢性低压性缺氧是罹患本症的本原因。在高原长期大量吸烟将会阻碍氧的传递,减少组织摄氧量,加重低氧血症,从而导致高红症的发生。高原地区肥胖、夜间睡眠呼吸紊乱等也易诱发红细胞增生过度。

(二)发病机

慢性低压性缺氧是罹患本症的本原因,它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红细胞增多,虽提出了不少的理论和假设,较集中的看法是:

1.呼吸驱动减弱以往的研究提示,高原世居者和久居者,对低氧通气反应(HVR)降低,被认为是人体对高原环境最佳适应(习服)的表现。通气反应的钝化与居住高原的时间长短有。Weil等发现,当平原人生活在高原25~30年后,他们的HVR近似于高原世居者,但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然而,有少数平原人到达高原生活几个月至几年之后,HVR呈现减弱,并出现红细胞增生过度,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等。Cruz发现在同一海拔高度,高红症的PaCO2显著高于非高红症者,分为38.1mmHg和32.5mmHg(P0.01);者在4300m地区研究了21例高红症的功能,发现病人的静息通气量约为健康人的70%~80%,潮量为60%~75%,并有轻度小道阻塞;分析病人的pH低于正常人,而PaCO2增高,提示高红症有通气不足的表现。

Severinghaus提出,在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造成通气的原因,可能与呼吸驱动减弱有,即周围或(和)中枢化感受器对低氧反应减弱。孙氏等在拉萨(3685m)研究了高原人的HVR,其结果高红症和正常人HVR的斜率分为A=17plusmn;8mmHg/(L?min)和114plusmn;22mmHg/(Lmin)(P0.05),潮末PCO2分为36.6plusmn;1.0mmHg和31.5plusmn;0.5mmHg(P0.05)。以此进一步提示,高红症通气不足可能与HVR的钝化有。然而,Kryger等(3100m)对高红症病人和高原世居者的HVR进了对比,发现两组间的HVR无明显差异,即两组HVR均显示钝化。但病人组潮量降低,无效腔和潮比值增高。更有趣的是,当吸入纯氧(100%)时,病人的通气量增加,潮末PCO2降低,而正常人无明显改变。故HVR的钝化并非导致高红症的惟一的原因,可能存在的因素,因而出了低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即低氧通气抑制(hypoxicventilatorydepression)的假设。

前的研究表明,呼吸驱动减弱(无论周围性或中枢性),是导致病人显著低氧血症和相对性高碳酸血症要因素。但他们之间的因果系尚不清楚,是否像高原水肿病人一样,通气驱动的减弱发生在高红症之前,即是否与遗传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有人认为,发生本症并非单一的因素,除了呼吸驱动的因素外,大量吸烟、慢性呼吸道感染、夜间睡眠呼吸紊乱及肥胖通气征等均可促使动脉氧饱和度降低。

2.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分子量大约为39000。它要作用于红系定向祖细胞膜上的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促进这些定向祖细胞加速增殖分化,加快红细胞成熟,防止细胞凋亡(Apoptosis)。胎儿和新生儿期EPO由细胞分泌,而成年期要由小管间质纤维细胞分泌,但肝脏仍保留产生EPO的能力。

另外从小白大脑胸腺组织中也发现有少量的EPO。于EPO的调,已公认的因素是组织缺氧,但也可能有其他因素。缺氧无论低压性(高原)或源性(贫血)均可刺激EPO的生成。当动物暴于7%的低氧环境时,促红素的mRNA增加150倍,而严重贫血时可增加300倍。Klause对9登山人员测定了清EPO,海平面平均为6单位,进入海拔4350m,42h升高到58单位,而88h后下降到31单位,但仍高于平原值,并且EPO的浓度与SaO2呈显著负相(r=-0.6)。动物在低压舱低氧30min后EPO始升高,48h可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这些资料提示,无论模拟低氧或高原现场,EPO最初均升高,2~4天的低氧习服后可下降,但不会降到平原值。说明脏对EPO有反馈调(feed-backregulation)作用。然而,脏如何调控EPO,以及EPO怎样调红细胞的生成,仍有争议。一般而言,当脏氧感受器受到低氧刺激后,小管间质纤维细胞分泌EPO,并刺激骨髓的原始细胞,促使核红细胞的分裂,加速红细胞的成熟,因而液中红细胞数增多。

其结果,一面增加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提高氧传递,改善组织缺氧;另一面如果细胞比容超过60%时,则显著增加液黏滞度,流缓慢,液在微环淤滞,甚至发生栓,使氧的传递受阻,于是加重了组织缺氧。因而winslow提出,在缺氧环境下,EPO的分泌过度可能是高红症成的重要因素。但有些研究者发现,高红症病人的EPO并不显著高于正常人。Leon-Velarde在秘鲁(4300m)研究了世居于高原正常人和高红症的EPO,并与平原正常人进了比较,发现高原组(无论正常或高红症)的EPO显著高于平原组,而高原正常人和高红症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EPO虽是红细胞生成速率的要调因素,但很难用EPO的改变来解释高红症的全部成机制。

近代对EPO分子生物的研究,EPO的基因表达与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有。HIF是一种异聚体蛋白(heterodimericprotein),由HIF-1alpha;和HIF-1beta;组成。有人认为,HIF-1是一种氧感受器,可激活与低氧有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转录,如EPO,生长因子(VEGF),皮素-1(ET-1)和糖酵解酶(glycolyticenzyme)等,但前研究较多的是EPO与HIF的系。HIF-1又称EPO基因表达诱导或强化因子,作用于EPO基因3rsquo;旁侧区。当细胞培养于1%的低氧时,HIF-1的RNA水平明显升高,而培养在20%的氧时则降低,说明HIF的产生与细胞的氧张力有密切系。HIF-1的增高,可促使EPO的基因转录,加速EPO的分泌和红细胞的成。最近,Yu(1999)等对先天性部分缺陷HIF-1(HIFlplusmn;)和无缺陷HIF-1(HIFlplusmn;)小,暴10%的氧1到6周后作了对照。发现HIFlplusmn;小发生红细胞增多室肥厚,动脉高压和化的发生明显迟于对照组。提示HIF-1不仅作用于EPO的成,而且对其他组织,如动脉压、肥厚等也有作用。这将对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3.血红蛋白-氧亲和力降低液运输的氧大约97%与Hb结,存在于红细胞。氧与Hb的结和解离是可逆反应,即HbO2oacute;HbO2。在氧或氧离过程中,由于Hb的构象不同可成S线,即氧离线。氧离线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受pH、PCO2、温度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其中2,3-DPG尤为重要。2,3-DPG是红细胞糖酵解支路的产物,液中2,3-DPG的增高能与Hb相结,因而降低Hb和氧的亲和力,氧离线右移,释氧增多。

人体急进高原后,2,3-DPG浓度明显升高,这是机体对低氧习服的代偿表现。然而,2,3-DPG的变化与高红症之间的系也并不十分清楚。Eaton发现高红症病人的2,3-DPG比同海拔高度的正常人高23%;笔者在4300m地区发现,病人的全和红细胞2,3-DPG均显著高于当地健康人,并与PaO2呈负相,与P50(SaO2等于50%时的PO2)呈正相。因此,在高原2,3-DPG浓度升高虽提高了氧传递,使组织摄氧增多,但它的异常升高可造成部游离血红蛋白减少,氧亲和力显著降低,使液从摄氧过程发生困难,从而SaO2下降;其结果又促使2,3-DPG的成,致SaO2进一步降低,由此成了恶性环,发展为更严重的红细胞增多。因此,2,3-DPG浓度的过高是人体对高原适应不良的表现之一。

本症虽是全身多系统性疾病,但直接死于高红症的病例极少。Arias-Stellar报告3例尸检,皱氏报告12例。高红症的病理损害十分广泛,多系统性改变,的受累最多见,损害的程度也严重。的表现是实质表面沟变浅,底及软膜的管扩张充,或管破裂,并有点状或状出;细胞肿胀,间质水肿神经细胞发生坏死,出现局限性或广泛性软化。单纯高红症者不发生心脏增大。如心脏有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则视为高原心脏病(详见下)。脏表面暗红色,质地较实;壁增厚,腔扩大或间质水肿毛细管高度扩张淤动脉层增厚,管腔成。其他脏器,如上腺、消化道、脏及脾脏等也发生出成及组织坏死等。

检查

1.症状

本病多呈慢性过,无明确的发病时间,一般发生在移居于高原一年,或原有急性高原病迁延不愈而致。高红症是由于液黏滞度增高,流缓慢所致的全身各脏器缺氧性损伤;因各脏器受损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变化十分复杂。最常见症状头痛头晕气短、乏力、记忆力减退。临床症状的轻重与的变化起的组织缺氧程度有离低氧环境返回平原后,随血红蛋白和细胞比容的恢复正常,症状也逐渐消失,但再返高原时又可复发。秘鲁者总结了高红症常见症状和体征依次为:头痛气短、乏力、精神萎靡、心悸睡眠障碍、耳鸣、食欲差、发绀、结膜毛细管充扩张、肉和(或)关节痛、杵状指()、手指脚麻木、感觉异常。国者统计了360例,其常见症状依次为:头晕头痛气短胸闷、乏力、关节痛、厌食消瘦、记忆力减退、失眠。此外,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性欲减退等也有报道。

2.体征

发绀是本症的要征象,约95%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发绀、面颊部、廓边缘、指()甲床等部位呈青紫色,面部毛细管扩张呈紫红色条纹,成了本症特有的面容,即高原多面容。眼结膜高度充舌质紫色舌苔厚而干裂,黏膜呈黑或青紫色。约17.7%的病人有杵状指,12.8%有指甲凹陷。部分病人有面和下肢水肿可肿大。律一般规则,少数人动过缓,或伴窦性律不齐。大约20%的病例尖区及动脉瓣区可闻及Ⅰ-Ⅱ级杂音,动脉第Ⅱ音亢进或分裂。压可高可低,压差较小。

(1)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的移居者,或少数世居者。

(2)具有头痛头晕气短、疲乏、睡眠障碍、发绀、眼球结膜充等。

(3)血红蛋白200g/L,红细胞压积65%和红细胞数6.51012/L。

(4)离低氧环境后症状及体征消失,再返高原时又复发。

(5)排除其他疾病起的红细胞增多

鉴别诊断

高原多面容的鉴诊断: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要由慢性气管炎,肿,发绀先天性心脏病,胸廓起的红细胞增多症。这些疾病具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慢性咳嗽心脏杂音等,故不难鉴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本病多数在50岁以上人患病,无原发病及病因可查,移居平原不能恢复,氧饱和度正常,无多面容;骨髓改变为全造系增生,脾脏肿大。

1.症状

本病多呈慢性过,无明确的发病时间,一般发生在移居于高原一年,或原有急性高原病迁延不愈而致。高红症是由于液黏滞度增高,流缓慢所致的全身各脏器缺氧性损伤;因各脏器受损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变化十分复杂。最常见症状头痛头晕气短、乏力、记忆力减退。临床症状的轻重与的变化起的组织缺氧程度有离低氧环境返回平原后,随血红蛋白和细胞比容的恢复正常,症状也逐渐消失,但再返高原时又可复发。秘鲁者总结了高红症常见症状和体征依次为:头痛气短、乏力、精神萎靡、心悸睡眠障碍、耳鸣、食欲差、发绀、结膜毛细管充扩张、肉和(或)关节痛、杵状指()、手指脚麻木、感觉异常。国者统计了360例,其常见症状依次为:头晕头痛气短胸闷、乏力、关节痛、厌食消瘦、记忆力减退、失眠。此外,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性欲减退等也有报道。

2.体征

发绀是本症的要征象,约95%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发绀、面颊部、廓边缘、指()甲床等部位呈青紫色,面部毛细管扩张呈紫红色条纹,成了本症特有的面容,即高原多面容。眼结膜高度充舌质紫色舌苔厚而干裂,黏膜呈黑或青紫色。约17.7%的病人有杵状指,12.8%有指甲凹陷。部分病人有面和下肢水肿可肿大。律一般规则,少数人动过缓,或伴窦性律不齐。大约20%的病例尖区及动脉瓣区可闻及Ⅰ-Ⅱ级杂音,动脉第Ⅱ音亢进或分裂。压可高可低,压差较小。

(1)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的移居者,或少数世居者。

(2)具有头痛头晕气短、疲乏、睡眠障碍、发绀、眼球结膜充等。

(3)血红蛋白200g/L,红细胞压积65%和红细胞数6.51012/L。

(4)离低氧环境后症状及体征消失,再返高原时又复发。

(5)排除其他疾病起的红细胞增多

缓解方法

转至低海拔处或平原对3项指标特高,并有并症的重症病人,或每次重返高原时病情逐渐加重者,应尽早离低氧环境,转至平原或较低海拔地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感觉过敏

下一篇 骨外团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