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高热不退

高热不退是指体温超过39.1℃。高热分为急性高热和长期高热,急性高热多见于感染性和变态感应性疾病,而长期高热可见于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湿热、幼年类湿症等。(一)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 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 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损伤、惊厥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 过敏,异体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反应等。 (二)长期高热 1.常见病......
目录

原因

(一)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

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

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损伤、惊厥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

过敏,异体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反应等。

(二)长期高热

1.常见病

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湿热、幼年类湿症等。

2.少见病

恶性肿(病、恶性淋巴、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检查

(一)病史询问要点

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

1.诱因:发热前2~3周有无皮肤外伤及疖史;近1~3周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有无吸虫病疫水接触史。皮肤外伤及疖是诊断血症的线索。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腔、盆腔感染如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2.发病季:冬春季发病,多见于麻疹、流脊髓膜炎;夏秋季发病,多见于乙型炎、疟疾伤寒痢疾中暑

3.体温升降式:

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肺炎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肺炎、输液反应及服用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湿热及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4.伴随症状

(1)发热寒战者,多见于血症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流斑疹伤寒鹦鹉热、天花、流性出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伴咽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体炎;伴咳嗽咳痰,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部感染。

(3)伴胸痛者,见于肺炎胸膜炎、梗死、脓肿等。

(4)伴腹痛恶心呕吐者,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出坏死性肠炎急性腺炎、急性肠炎等。

(5)伴头痛者,见于炎、膜炎、脓肿等。

(6)伴肉痛者见于炎、炎、旋毛虫病军团病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等。

(7)全身关节痛,见于结缔组织病、痛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

(8)伴神经障碍者,见于炎、膜炎、感染中毒脑病中暑、颞动脉炎、红斑狼疮脑病等。

(9)发热伴明显中毒症状见于严重感染,尤其是血症

(10)是否伴有皮疹及出疹时间:发热1日出现皮疹见于水痘;2日出现皮疹,见于猩红热;3日出现皮疹,见于天花;4日出现皮疹,见于麻疹;5日出现皮疹见于斑疹伤寒;6日出现皮疹见于伤寒

(二)、体格检查

应做全面的体格检查,但应注意:

1.一般状况及全身皮肤黏膜检查,注意全身养状况。恶病质提示重症结核、恶性肿。注意有无皮疹及皮疹类型:斑疹见于丹毒斑疹伤寒;面部蝶红斑、指端及甲周红斑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环红斑见于湿热;丘疹丘疹见于猩红热、药物热;玫瑰疹见于伤寒伤寒。睑结膜及皮肤少许淤点,指端、足、大小有压痛的osler小结见于感染性膜炎。软、腋下有条索状或抓痕样出点,见于流性出热。皮肤在淤点、淤斑、紫癜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病及恶性结缔组织病。大淤斑提示;有皮肤疖肿者要考虑血症和脓毒血症。2.注意全身淋巴结有无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质软,有压痛,考虑相应流区域有炎症。局部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可能为癌肿转移或淋巴。全身淋巴结肿大见于淋巴、急慢性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头颈部检查:结膜充多见于麻疹、出热、斑疹伤寒;扁体肿大,其上附有黄白色渗出物,考虑化脓性扁体炎;外耳道流出脓性分泌物为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红肿压痛为乳突炎;项强直见于膜炎、炎;甲状腺肿大伴突眼伴高热见于甲亢危象

4.心脏情况:心脏扩大,新出现收缩期杂音提示湿热。原有心脏瓣膜病,杂音性质发生改变,要考虑感染性膜炎。

5.部检查:一侧局限性浊音,语颤增强,有湿罗音,提示肺炎;下胸部或部固定或反复出现湿罗音,见于气管扩张伴继发性感染,;一侧下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语颤减低,提示胸腔积液

6.部检查:胆囊点压痛,Murphy征阳性伴皮肤、巩膜黄染,提示为胆囊炎、胆石发热。中上明显压痛,肋部皮肤灰紫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紫(Gullen征),见于出坏死性腺炎。右下或全压痛,有时伴块,壁或会阴部有瘘管,全身养差,考虑克罗恩病(Crohn病)。肿大,质硬,表面有结或巨块,提示肝癌发热同时肿大,可见于病、淋巴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季肋点压痛,区叩击痛,提示上尿路感染。

7.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杵状指发热,见于肺癌脓肿气管扩张、感染性膜炎。关节红肿压痛见于湿热红斑狼疮或类湿关节炎。克氏征或布氏征阳性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

发热病因很多,应病因做针对性检查,但应作下列常规检查:

1.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中性粒细胞增加伴发热,常见于细菌感染、大出组织损伤后;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伤寒、急性病毒感染、疟疾热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播性结核、急性非白病、急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常见于药物热、清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高热伴贫血见于急性溶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非白病。

2.寒战高热时应作培养,检查。检查:对诊断疟疾回归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钩端螺旋体病等很有帮助。

3.高热超过1周,应作肥达反应及外斐反应、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4.怀疑呼吸系统疾病,应做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检查,做培养,检查。

5.怀疑肝脏疾病,应做功能及部B超检查。

6.有倾向,应做出凝时间、酶原时间测定等。

7.怀疑泌尿系统感染,应做尿培养。

8.有关节痛者,应做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及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沉、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等检测。

9.高热原因未明,用抗生素无效者,有必要做淋巴结活检,骨髓活检。

10.检查:肥达反应阳性,见于伤寒伤寒;外斐反应阳性,考虑斑疹伤寒;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考虑布氏杆菌病;嗜酸性凝集试验阳性,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冷凝集试验阳性,考虑支原体肺炎等。

鉴别诊断

(一)感染性疾病

1.血症

常见的是金黄葡萄球菌血症和革兰氏阴性菌血症。前者起病急、突发寒战、高热、热型多呈弛张热,以多性皮疹、皮肤黏膜出点、关节肿痛、膜炎及迁徒性化脓病灶为要临床表现。外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革兰氏阴性菌血症常为弛张热、间歇热或双峰热,可伴相对缓脉、坏死性皮疹、肿大及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外周白细胞可以不高。多次培养及骨髓培养有助于致病菌的检出,通常认为最好的取时间应当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及寒战高热出现时。溶解物试验(LLT)阳性提示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存在,但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者。

2.结核病

(1)粟粒性结核

可有高热、寒战促及全身中毒症状,胸示弥漫性小结影。

(2)浸润性结核

可有发热咳嗽、咳,乏力、纳减、消瘦盗汗液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胸示一侧或双侧上或斑点状阴影,同时可有纤维化和钙化

(3)外结核

包括结核性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结核、淋巴结结核、结核等。临床有全身中毒症状及相伴症状白细胞一般正常或稍增高,可有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诊断性治疗有效。

3.伤寒

起病缓慢,体温呈梯上升,稽留型持续高热,伴有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典型病例在病程1周末可有肿大及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培养分离出伤寒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伤寒的不典型病例增多,并发症增多且类型复杂,应予重视。

4.流性出

类是传染源,春夏季和秋冬季可流。临床分为发热期、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发热期起病急骤,体温一般在39℃~40℃之间,热型以弛张热为多,伴有头痛眼痛、眼眶痛、视力模糊、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面及眼眶区充,上胸部潮红,腋下可见在出点。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数下降。胸可出现弥漫性渗出性改变。

5.疟疾

夏秋季发病率高,高热前有明显寒战,体温可达40℃以上,伴大量出汗,可有肿大及贫血白细胞计数偏低。对于疑为疟疾的患者,如多次骨髓中始终未找到疟原虫,可试用氯喹作诊断性治疗。

6.感染性膜炎

原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湿瓣膜病者,或于心脏手术后,出现原因不明高热伴有全身乏力、进贫血及栓塞现象,体检于皮肤、黏膜、甲床等处可见出点,心脏听诊出现新的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或伴有律时常,需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反复作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

7.艾滋病(AIDS)

高危人群如存在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

(1)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2)全身淋巴结肿大;

(3)慢性咳嗽腹泻1个月以上;

(4)体重下降10%以上;

(5)反复出现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感染;

(6)口咽念珠菌感染

进一步确诊需作HIV抗体和HIVRNA检测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

8.性感冒

冬春季好发,易暴发流。多以高热起病,伴头痛、乏力、周身酸痛,体温可达39℃~40℃,持续2~3天逐退,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并细菌感染者为脓痰,少数患者可有呼吸困难或消化道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略增加,淋巴细胞比例可增加。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征(SARS)

病原体可能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传染源为其患者和潜伏期病原携带者,以近离空沫和密切接触为传播式。其临床过程急骤,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在38℃以上,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或肉痛,可有干性咳嗽,严重者有促甚至呼吸窘迫。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胸部X线呈不同程度状、斑状浸润性阴影或网状改变。本类非典型肺炎与已知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及常见呼吸道病毒所致的非典型肺炎不同,具有传染性强、聚集性、临床表现较重、病情进展快、危害大等特点,尤以年龄大于50岁或并有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10.军团病

是由军团菌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要为供水系统、空调和雾化吸入而被吸入。年龄大、有免疫低下等疾病者易发。起病表现为高热、寒战、乏力、痛、干咳腹泻,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神经精神症状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可伴有功能损害。胸早期为外周性斑浸润,继而肺实变,下较多见。

11.急性细菌性肺炎

是细菌感染起的部炎症。据病变累及范围又分为肺炎气管肺炎。患者有发热咳嗽、咳脓痰,胸炎性浸润性阴影,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标本培养可分离到有意义的病原菌

12.局部性感染

脓肿道与泌尿生殖道急性感染、脓肿较为常见,急性感染可起高热、乏力、腰酸腹痛恶心呕吐及其他相伴症状,应观察其体征变化,并反复作有实验室检查及助检查,对病灶的发现均有重要价值。

13.真菌感染

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的患者易发生机会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可发热持续不退,伴有寒战盗汗厌食体重减轻、全身不适或咳嗽、咳等,应想到口咽或深部真菌感染之可能,有条件作真菌培养或给予抗真菌药物观察治疗。

(二)非感染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热病程较长。急性发作期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多伴有关节酸痛、皮损、面部蝶红斑、日过敏贫血、乏力、肢端动脉痉挛、出点等。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显示等多脏器受损,溶血贫血,白细胞、减少,沉增快,抗核抗体阳性(阳性率最高),抗平滑抗体阳性(特异性最高),骨髓和外周液中找到狼疮细胞,或皮肤活检阳性。2.湿热多侵犯青少年,发病前往往先有急性咽炎或扁体炎病史。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起的全身变态反应。患者多有发热,多数为不规则热,常伴有游走性关节疼痛、率增快、律失常。部分患者于躯干和四肢侧出现环红斑。病变关节区可见皮下结,坚硬无痛与皮肤不粘连。实验室检查沉加速、黏蛋白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度升高。

3.

临床表现多有高热,伴周身不适、极度乏力及对称性全身肉剧痛和压痛,患者不能坐立和伸展。

4.成人斯蒂尔(Still)病

变异性亚血症,以间歇性高热、皮疹及关节症状要特征。此外,尚有淋巴结肿大、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沉加快,类湿因子及抗核抗体均阴性,多次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等特点。

5.液病

急性病、恶性淋巴、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征、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液病可表现为长期发热发热多为弛张型、间歇型或周期型,发热病程可自数周至数月不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倾向、肿大或淋巴结肿大,往往需作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等检查,有时需反复多次才能确诊。

6.各种恶性肿

患者可出现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发热,以消化道、呼吸道恶性肿肉瘤肾癌上腺癌为多见,患者多伴有消瘦食欲不振和病变脏器的有症状

7.药物热

发热患者使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某些抗生素或安眠药等,发热反而持续或又复升,或原先无发热而出现发热者,临床无新的感染据,伴有多性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嗜酸粒细胞增多等表现,患者一般情况尚好,无中毒症状者,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可在严密观察下停用可疑药物,如数日体温降至正常,则可作出药物热的诊断。

缓解方法

1、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

2、居室空要流通。

3、鼓励饮水保持滋润小便通畅。

4、注意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5、出现高热应予紧急处理采用冷和拭法使患者尽快降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骨骼肿块

下一篇 关节囊损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