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骨溶解

戈勒姆综症(Gorham),又称大块质溶解症(Massive osteolysis)、消失病(Disappearing bone disease)、Gorham Stout综症、急性自发性吸收、影子(Phantom bone disease)等,中医称“鬼怪”,西也称“幽灵(Phaniom bone)”,Johnson和Mcclure于1958年将本病命为大量质溶解症,现被多......
目录

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理都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家族遗传、外伤、感染、无菌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疾患、牛皮癣性关节炎及淋巴管等有前多数者认为与先天遗传性或发育,也有人认为是样病变,或与淋巴管增生有。临床见过的病因只有三种:遗传、肿和辐射。它无种族及性差异,多发于5—2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鬼怪”在我国只有5~6例,全世界前也只有200~210例。

诊断

男性多于女性。部位多见于锁骨肱骨、胸椎及肋骨。其次可见于盆、胸椎及椎,亦可见于肱骨。发生于尺骨桡骨腕骨及掌指骨者较少见,胫腓骨趾骨者也少见,有时亦可发生于上、下颌

病变部位的症状肢体疼痛,无支持力,患部功能障碍,病理骨折是常见的症状并症。

病变发生于胸椎者可病理骨折截瘫导致死亡。

X线检查

在病变部质呈大块溶质吸收,干变细,皮质变薄。大块质吸收后呈现质缺损,残端呈尖削状。有残存疏松的萎缩,无新生,无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

据认为: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导致肢端溶症。其要表现为多发性溶解,尤其是锁骨肱骨乳糜胸神经损害、损害附近的淋巴管,后者常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严重者,柱横断导致截瘫,累及大起大出颅骨破坏,导致其附近神经受累。发生在颌的溶症,常常有牙齿松动、移位或自落等情况,最终可能导致整个上、下颌,甚至颅溶解。因为没有了下巴,进食、说话、甚至呼吸、抬头等日常活动都会受到影响,使患者痛苦不堪。(图为溶症的组织病理表现)

破坏一般认为是中的淋巴管增殖,起大块质溶解。大量纤维化完全或部分替代了组织,可继发性地累及邻近的皮肤和(或)组织。本病国外有在病例报道,Hagberg报道1例,无外伤骨折史和皮肤损害。国报道较少,黄强等1996年报道1例仅有损害,却无系统损害和皮肤损害。王天舒等于2001年报告1例下颌症,拔后下呈进性慢性吸收,并发生病理骨折

症的组织病理表现无特异性,光镜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组织被溶解、吸收,未见破细胞,无组织增生,可见扩大的管腔。

症应与恶性肿、早期化脓性骨髓炎和伴有肾病的特发性质溶解症等相鉴。恶性肿多表现为界限不清的肿块,常伴有局部疼痛、感觉消退或消失,而溶症无此症状慢性骨髓炎X线常示有死骨成,病变多位于下颌体和下颌支,很少同时累及。而溶症X线示无死骨成,病变部位多同时累及下颌体和下颌支。

鉴别

神经关节病”与“大块溶解症(又称Gorham综征、鬼怪)的区

1、“神经关节病”有明显神经受损病史或中枢神经病变,如:脊髓结核、脊髓空洞症、脊髓痨、麻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或炎症等,病变部位有明显的运动、感觉障碍;而“溶解症”没有神经受损病史或中枢神经病变,无运动、感觉障碍

2、“神经关节病”病变部位发生于与神经损伤一致的四肢关节;而“溶解症”多发生于锁骨及颌颅骨,也可见于盆,虽有四肢但相对少见,与神经病变无

3、“神经关节病”的X 线表现分3 型:吸收型、增生型及混型,而且以增生型及混型更多见,多数病例表现质增生明显,伴有膜反应,关节关节面不规则、塌陷,关节间隙变窄。而“溶解症”X线表现:早期病变多侵犯单一骼,随着病程发展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直至同一解剖部位的骼全部溶解吸收,并发生病理骨折。早期皮质下及髓腔有透亮区,继而皮质向中皱缩,最后质完全溶解破坏。受累质无膜反应,无新生成。

男性多于女性。部位多见于锁骨肱骨、胸椎及肋骨。其次可见于盆、胸椎及椎,亦可见于肱骨。发生于尺骨桡骨腕骨及掌指骨者较少见,胫腓骨趾骨者也少见,有时亦可发生于上、下颌

病变部位的症状肢体疼痛,无支持力,患部功能障碍,病理骨折是常见的症状并症。

病变发生于胸椎者可病理骨折截瘫导致死亡。

X线检查

在病变部质呈大块溶质吸收,干变细,皮质变薄。大块质吸收后呈现质缺损,残端呈尖削状。有残存疏松的萎缩,无新生,无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

据认为: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导致肢端溶症。其要表现为多发性溶解,尤其是锁骨肱骨乳糜胸神经损害、损害附近的淋巴管,后者常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严重者,柱横断导致截瘫,累及大起大出颅骨破坏,导致其附近神经受累。发生在颌的溶症,常常有牙齿松动、移位或自落等情况,最终可能导致整个上、下颌,甚至颅溶解。因为没有了下巴,进食、说话、甚至呼吸、抬头等日常活动都会受到影响,使患者痛苦不堪。(图为溶症的组织病理表现)

破坏一般认为是中的淋巴管增殖,起大块质溶解。大量纤维化完全或部分替代了组织,可继发性地累及邻近的皮肤和(或)组织。本病国外有在病例报道,Hagberg报道1例,无外伤骨折史和皮肤损害。国报道较少,黄强等1996年报道1例仅有损害,却无系统损害和皮肤损害。王天舒等于2001年报告1例下颌症,拔后下呈进性慢性吸收,并发生病理骨折

症的组织病理表现无特异性,光镜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组织被溶解、吸收,未见破细胞,无组织增生,可见扩大的管腔。

症应与恶性肿、早期化脓性骨髓炎和伴有肾病的特发性质溶解症等相鉴。恶性肿多表现为界限不清的肿块,常伴有局部疼痛、感觉消退或消失,而溶症无此症状慢性骨髓炎X线常示有死骨成,病变多位于下颌体和下颌支,很少同时累及。而溶症X线示无死骨成,病变部位多同时累及下颌体和下颌支。

预防

症的治疗前尚无理想的法,有报道放射治疗(18~20Gy)可迅速减轻疼痛,促使溶解再矿化,但不能阻止病变发展。α-2b干扰素与氯膦酸(clodronate)也有治疗效果,服氯膦酸(2次/天),IFN-α-2b(3MU,1次/天)皮下注射,治疗1个月后IFN-α-2b用量增至5MU (1次/天)。

1.植术 Butler的一例股骨大块质溶解症后,植成活。

2.假体置换术 Poirier的一例肱骨大块质溶解症,人工肱骨置换术病情改进。

3.支架保护。

4.肢。

5.对截瘫,发生胸水乳糜胸者,可穿刺抽液,同时治疗其它并症。

6.亦有试放射治疗者,但疗效不肯定。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