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肥胖前期

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是体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养障碍性疾病。导致肥胖的原因:太多一瓶啤产的热量相当于100克粮食产的热量,得多就等于多吃很多食物,多余的能量还会以脂肪的式储存起来。是产牛高热量的饮料,1克能产7千卡热量,仅次于脂肪产的热量,啤中的度数虽然只有3%左右,但还有11%的含糖度数,而且的量要大得多。导致肥胖的原因:多......
目录

病因

导致肥胖的原因:太多

一瓶啤产的热量相当于100克粮食产的热量,得多就等于多吃很多食物,多余的能量还会以脂肪的式储存起来。是产牛高热量的饮料,1克能产7千卡热量,仅次于脂肪产的热量,啤中的度数虽然只有3%左右,但还有11%的含糖度数,而且的量要大得多。

导致肥胖的原因:多吃碳水化

含碳水化物的食物有粮食、豆类、奶、水果、干果、蔬菜。以前生活水平低的时候副食差,一般人每顿饭吃食四五两是很平常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副食好了,食还吃四五两就超量了。1克碳水化物或1克蛋白质只产生4千卡热量,而1克脂肪能产9千卡热量,所以多吃一点脂肪等于多吃很多的碳水化物或蛋白质。植物油比同等重量的肥肉所含的脂肪要多,因为肥肉中除了脂肪外还含有水分、蛋白质、纤维组织。有人说:"我不吃肥肉,只吃素油,可以避免肥胖。"实质上是一种误解,瓜子、生、核、松子、榛子、夏果等这些硬果类食物的成分几乎一半是脂肪。

导致肥胖的原因:吃油太多

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脂肪,植物油是纯脂肪,肥肉的要成分是脂肪,脂肪还存在于瘦肉、脏、蛋、奶、豆制品、某些蔬菜里都有一定量的脂肪。脂肪是减肥的大忌,而为了防止发胖,就要少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导致肥胖的原因:零食和甜品

吃零食等于吃能量,有些零食的能量还很高,比如硬果类食物含油多,香蕉果、果、薯、膨化食品含淀粉多,糖果、干果、果脯、甜饮料含糖多,牛肉干、含蛋白质多,产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会以脂肪的式储存起来。有些人喜欢吃零食,甜饮料,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看电视时吃过多的零食。零食中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的成分几乎都有。

导致肥胖的原因:过量蛋白质

含蛋白质的食物多为肉类、蛋类、奶类、黄豆类、粮食,蔬菜和水果也有少量的蛋白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肉、蛋、奶、黄豆)都含高脂肪,这些食物吃多了脂肪也会随着吃多了。蛋白质也是一种产能量的物质,如果吃多了,食人的能量超过了人体需要量,储存起来的还是脂肪。

诊断

肥胖前期的四个预兆

有不少肥胖者,自己是怎么胖起来的,到最终也感到莫其妙。其实,肥胖始前是有预兆的,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一旦发现有了这些肥胖的警报后,如果能迅速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相信肥胖是可以预防的,专家们总结出肥胖的一些预兆,可能对大部分人是有用的。

一是嗜睡。原来的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但不知什么原因,近来特好睡,其实睡眠时间并不缺乏。

二是贪吃,近来食欲大,上一顿刚用完,却又感到饥饿了,特是到了晚上,如果没有夜宵,总觉得有一件事没办完似的。

三是怕动,原来比较喜欢运动,但是近来特怕动,哪怕上一层楼也要乘电梯,哪怕只有一站路的车程也要搭公车,至于那些运动量大的体育锻练,如打球、跑步、早已提不起兴趣,整天呆在屋子里耗着。

四是疲劳,体质虚弱,稍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而且体力的恢复较慢。

以上四条肥胖预警信号,每一条都与肥胖密切相,因而应起密切的注,这样才能避免患上肥胖症。

鉴别

BMI 分类 WHO 标准 亚洲标准 中国参考标准 相疾病发病的危险性

体重过低 <18.5 <18.5 <18.5 低(但其它疾病危险性增加)

正常范围 18.5~24.9 18.5~22.9 18.5~23.9 平均水平

超重 ≥25 ≥23 ≥24

25.0~29.9 23~24.9 24~26.9 增加

I度肥胖 30.0~34.9 25~29.9 27~29.9 中度增加

II度肥胖 35.0~39.9 ≥30 ≥30 严重增加

Ⅲ度肥胖 ≥40.0 非常严重增加

肥胖前期的四个预兆

有不少肥胖者,自己是怎么胖起来的,到最终也感到莫其妙。其实,肥胖始前是有预兆的,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一旦发现有了这些肥胖的警报后,如果能迅速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相信肥胖是可以预防的,专家们总结出肥胖的一些预兆,可能对大部分人是有用的。

一是嗜睡。原来的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但不知什么原因,近来特好睡,其实睡眠时间并不缺乏。

二是贪吃,近来食欲大,上一顿刚用完,却又感到饥饿了,特是到了晚上,如果没有夜宵,总觉得有一件事没办完似的。

三是怕动,原来比较喜欢运动,但是近来特怕动,哪怕上一层楼也要乘电梯,哪怕只有一站路的车程也要搭公车,至于那些运动量大的体育锻练,如打球、跑步、早已提不起兴趣,整天呆在屋子里耗着。

四是疲劳,体质虚弱,稍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而且体力的恢复较慢。

以上四条肥胖预警信号,每一条都与肥胖密切相,因而应起密切的注,这样才能避免患上肥胖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